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做买卖如同玩命,38年过去了,很多人恐怕对温州“八大王”没有多少印象了,毕竟,温州民企成长那段“倒春寒”历史也已翻篇。


对于温州乐清人李方平来说,被誉为“合同大王”、成为著名的“八大王”之一,已是一个特殊的符号,但他对商业世界的敏感神经并不会因一时波澜而停止跳动。跃身时代熔炉、锻就“耳蜗大王”,李方平书写了更为精彩的“温州样本”。


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温州“八大王”:躁动年代的倔强“蝼蚁”


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李方平(左1)与郑元忠(左3)、刘大源(中)、郑祥青(右3)、叶建华(右2)


提及温州乃至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史,不能不提及一个历史性名词“八大王事件”。也许,“八大王”已是逐渐让人淡忘的特殊符号,但他们当年敢为人先的故事,仍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温州商人。


著名的“温州八大王”,更确切的是“柳市八大王”。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温州乐清的柳市出现了一批个体私营户,也因他们在不同领域“冒尖”,被称之为“王”,于是就有“柳市八大王”之说。


造成1982年“八大王”入狱的“投机倒把”罪,已于12年前宣告“寿终正寝”了。1997年3月,《刑法》修订案中删除了“投机倒把”罪这一罪名,适用了20年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列》,也于2008年1月23日被宣告无效。


1982年4月,浙江省组成了以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为组长的70多人工作组,在后来号称“温州模式”发祥地的乐清抓住了两大典型案例:一是县二轻局企业登山鞋厂问题,二是众所周知的所谓“八大王”事件。


当年被抓的“八大王”,分别是“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东风吹起,个体经济春萌初动,然到了1981年却遭遇一场“倒春寒”,国务院两次发出紧急文件打击投机倒把,个体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的雏形)成重灾区。“柳市八大王”都是草根起家之人,寒流摧残下,身如蝼蚁。


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温州“八大王”之一、“合同大王”李方平


李方平,1955年生于温州乐清。当年他创业时,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合同,被称为“八大王”之“合同大王”。


1982年“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展开,李方平等“柳市八大王”以“投机倒把”罪入狱,史称“八大王”事件。其中,“合同大王” 李方平,被公审判刑后关了四个月才放回,从此他远走上海,后又侨居加拿大。


“八大王”事件,直接导致柳市镇当年工业生产暴跌了57%,直到1984年才出现转机。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派联合调查组复查后,以“符合中央精神”定性,还了他们一个公道,“八大王”也变成了“温州模式”探索的“领头羊”。从探索者到阶下囚,再到平反后被高调宣传,他们8个人的命运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


客观来说,李方平等人,是改革开放早期一批有眼光、有胆量,利用商品经济流通的落差率先致富的弄潮儿。事实上,整个1982年,“八大王”仅是典型事件之一。那一年,全国立案的各种经济犯罪高达16.4万件,结案8.6万件,有3万人被判刑。


“八大王”事件,是法律、制度缺失下的无规则躁动,沧海横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也正是这类突出事件,促成了后来的经济体制大变革,这也是我们今天重温那段历史的意义之所在。


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曾说过,他是1984年才开始办厂的,“八大王”不平反,他是不敢办厂的。


换句话说,“柳市八大王”事件,是后来温州模式、或者称“浙南模式”的催化剂,30多年来,柳市涌现了正泰、德力西、人民、天正等一大批知名民企,他们后来居上,也成为当下温州经济的实业代表。敢闯敢做、敢为人先的“柳市八大王”精神,成了后来者创业的传承基因。


“八大王”中,有的已去世,有的还在做小本经营,“电器大王郑元忠”自从庄吉集团破产重整后已一蹶不振,“五金大王”胡金林曾是1976年“柳市首富”,目前在柬埔寨从商,也有的受此消磨而斗志全无了。相比之下,重整旗鼓,再回巅峰的是“耳蜗大王”李方平,他和胡金林等是“八大王”中的幸运者,也是个奇迹。


李方平,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小时候家里很穷,1973年,18岁的李方平跟着邻居到上海跑推销。当时的上海,是全国推销员“大本营”,李方平后来说,为了推销产品,晚上他在火车过道上睡觉,白天醒来,看到立有大烟囱的城市就下车跑业务。有次晚上和天南地北的供销员聊天,经人介绍,他在山西签订了第一份价值万元的大合同。


1978年,已小有名气的李方平,受聘于乐清防腐器材厂,仅短短3年,他就从供销科长当到副厂长,当时他们通过挂靠或与个体户合作,将柳市电器销往全国各地。


到了1979年李方平结婚时,尝到致富甜头的他在村里公路边,有了一栋四层小洋楼,1980年他又买了小轿车,是当时温州最早拥有小车的一批人。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如果不是投机倒把,哪里来的钱住这样的房子!”1982年夏天,他入狱了。


李方平日后回忆此事,曾苦笑称,他原已“逃过一劫”,未料是小洋楼让他“误伤”了。当年形势紧张时,工厂虽限制他出差,但时任乐清领导觉得他年轻,想“保”他,只要求调查谈话时必须出席,并没有限制他的生意。结果,后来省里“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组”的车从国道经过,看到他那栋新盖的小洋楼,就下了“结论”。


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诺尔康创办人李方平(左)


“我交了9,500元的罚款,终于回家了”,平反后,李方平于1983年初,只身一人驱车去了上海。他依然“重操旧业”,从乐清的个体户或家庭作坊进货,再将电器从上海卖到各地。


上世纪80年代末,适逢再次整顿经济秩序,上海有关部门也开始调查李方平的收入来源,即便做的是合法生意,被“抓怕”了的李方平,只好带家人远走泰国,后来去了加拿大。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在加拿大过着“半退休”日子的李方平,40岁都不到,自然过不惯那种与世无争的悠闲日子,于是,又产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


再此走上创业路,李方平已非一人,当年的“合同大王”身边也多了个海归新青年——儿子李楚,李家父子齐上阵,创办创办诺尔康,突破层层阻碍,他们带领团队创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人工耳蜗,为无数听障患者架起了希望桥梁,使中国成为第四个能够生产人工耳蜗的国家。


温州商人,以灵活经营管理机制见长,伴随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应运而生,形成了以家族为核心的创业形态。其发展是建立在“地缘、亲缘、血缘”基础之上,有个显著特点:“创业者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创业者。


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父子交接班,“耳蜗大王”要冲刺A股了


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李方平(右1)、李楚(左1)父子


今年11月,诺尔康与国泰君安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拟A股IPO,实现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2018年,李方平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也谈及上市。不过,他当时表示,已启动赴港上市的计划。


当时,李方平表示:“由于在内地上市需要盈利,因此虽然有很多风投机构看好我们的产品,但仍持币观望,这也使得我们的现金流一直不充裕,影响了新产品的研发。”他还说:“香港资本市场公开透明,如果能在港股上市,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极具吸引力。”


从上述信息来看,诺尔康最有可能的应该是寻求在科创板上市。


一代会老,二代当立,长子李楚,现为诺尔康总经理,李方平、李楚父子这两代人,算是传承中创业,在创业中也布局交接棒。


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2019年“双创周”,诺尔康总经理李楚(右1)在展台向总理汇报工作


1996年,在加拿大定居的李方平归来,从事的是房地产生意。2006年他先后在美国和杭州创办诺尔康公司,研究开发人工耳蜗,也与长子李楚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留在加拿大的长子李楚,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比较冷门的人工耳蜗技术。与父亲李方平父子二人一合计,觉得这项技术科技含量高,如果能在国内生产,一定会有商机。另外,让听不到的人听到”,帮助患有重度、极重度耳聋的成人和儿童获得或恢复听力,也是件好事,是在积德。


后来,李方平认识了曾凡钢和傅前杰两位教授,当时专利开发权在美国加州大学,父子俩去美国谈判时,起初对方开出的条件也很苛刻,谈判僵持了一年。


此外,对方也不解:“你一个房地产商,既没有医学背景,又没有科学技术,怎么会去做这种高科技?”李方平也诚恳回应:“中国有2000多万听障人群,我想把这个技术引进到中国,让他们可以买得起,用得起。”后来,对方不单消除了疑问,也降低了前期资金投入的门槛。


二年前,李方平受访时透露,当时他问两位教授,需要投入多少钱,可以把设备做出来,对方说500万美金,三年可以做出来。李方平心想,他当时已实现了财富自由,“我算了算,500万美金就算赔光了,也不会影响我的生活质量,但如果做成了能帮助那么多失聪者,还是很划算的,就决定试一试。”


事实上,后来项目进展,远非李方平所能预料到的。2009年12月,国产人工耳蜗终于正式进入了临床试验,然到这年年初,已花掉了1个亿了。2018年受访时,他表示:“12年来,公司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至今仍亏损6,000多万元。”


创业,通常是一步步苦着过来。2006年诺尔康初运营时,李方平年过半百,面临的难题是现实的技术瓶颈,当时专家低估了技术产业化的难度,原预计投入3000万即可有产出。后来,产品3年上市的计划被一推再推,而且投入的资金也变成了过亿,资金短缺也是个问题,连李家的长辈也开始质疑这种超计划研发会不会成功。


温州“合同大王”已是特殊的符号,“耳蜗大王”李方平冲刺A股了

李方平(右1)与傅前杰(左1)、曾凡钢(中)二位教授


从诺尔康现有的股权结构上看,公司持股数最大的股东李方平,持股数仅13.43%,通过“香港诺尔康”间接持股9.43%,此外,间接持股7.18%的第三大股东“杭州诚源投资”,是李方平的一致行动人。另外,与李方平形成一致行动人的其他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为13.32%股份。


以上股份,合计为43.36%,不过,从股份数看,作为诺尔康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李方平,持股比例不高,这也与当初因缺钱稀释股份有一定关系。


为了人工耳蜗的临床实验,李方平曾在上海某大医院的门口,等主任医师好几个小时,靠一腔真诚打动了对方。公司为研发资金运作不灵时,他就卖点股份给亲戚、朋友。要知道,诺尔康最初股东仅7人,后来变成上百人后,李方平持股数也剩下不太多了。


十年之功,2016年诺尔康开始扭亏为盈,也开拓了国际市场,成为国内唯一能自主研发人工耳蜗的企业,并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截止于目前,诺尔康人工耳蜗,凭着出色的听声效果,已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遍布各大洲。


李方平后来回忆说,创业路上困难重重,没有韧劲也走不到今天。当时儿子李楚、李昊兄弟俩在美国负责配合专家们进行生产研发时,一家四口人每月生活费,还不如当地的最低标准。


“让听不到的人听到,让看不见的人看见,让站不起来的人站起来!”当年李方平的慷慨陈词,让诺尔康应运而生。对于李家二代李楚、李昊来说,他们更幸运,父辈“八大王”历史及所经历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弥足珍贵,这是一笔可传久远的精神财富!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耳蜗   温州   诺尔   大王   乐清   合同   投机倒把   加拿大   上海   父子   股东   符号   当年   年代   事件   股份   科技   李方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