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又重阳,生活好了莫忘敬老爱老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秋游赏菊、佩插茱萸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重阳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1988年,我国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到2020年已是第32个年头。笔者以为,佳节又重阳,如今生活好了莫忘敬老爱老。

佳节又重阳,生活好了莫忘敬老爱老


据相关考证,“重阳”一词,早在《楚辞》中就出现了。屈原有诗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古人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故名重阳。据传,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开始于唐代。九月初九当天,朝廷举办隆重的宴会,百姓也不再“宅”家,纷纷登高远游。《千金月令》中写道:“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而到了宋代,重阳节就是大型赏菊“嘉年华”。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都城繁花似锦,百姓争相插菊花枝、饮菊花酒、登菊花台、开菊花会,还有赛菊花市,好不热闹。事实上,重阳节是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据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佳节又重阳,如今生活好了莫忘敬老爱老。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国十四亿人口,以及海外的广大同胞、侨胞,包括尊老敬老爱老的那些传统美德是功不可没的。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敬老爱老既是传统美德又是做人本分。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尽孝心,使父母衣食丰足,身体康健,精神愉快。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总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待老人要心存“仁”“善”之心,不仅要孝敬父母亲人,还要敬爱生活中遇到的陌生老人。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惟孝敬父母,可以解忧。”“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老人是社会的财富,敬老体现出了一个人的德行。尊老、敬老、爱老是重阳的主题之一,但敬老爱老并不仅在重阳这一特定的时间里。如果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爱意,则每一天将都是重阳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重阳   佳节   老吾老   茱萸   重阳节   传统节日   生生不息   中国传统   农历   中华民族   月初   菊花   节日   父母   民族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