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览百景不是梦,坐着高铁看中国彰显中国日渐强盛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种情形过去只是出现在诗人的诗句中。如今,乘坐杭黄高铁出行,上午可以登黄山一览美景,下午便能漫步西湖柳岸闻莺,由梦想变为现实。今年“十一”假期,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大型主题报道《坐着高铁看中国》,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中国铁路日新月异的背后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高铁像一条银线,串起了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一颗颗“珍珠”,从高寒之地到热带岛屿,从西北风区到崇山峻岭,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高铁把中国带入全新时代。2018年12月25日,杭黄高铁开通运营,打造了一条“黄金旅游线”。杭黄高铁沿途分布着黄山、千岛湖、西湖等数十个5A级与4A 级风景区,串起了名城、名湖、名江、名山,这条全长287公里的铁路,一头是西湖,一头是黄山,途经7个5A级景区、超过50个4A级景区、10余个国家森林公园,中间穿越的富阳、桐庐一带,美在“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里,美在《富春山居图》的画中。笔者以为,日览百景不是梦,坐着高铁看中国彰显中国日渐强盛。

日览百景不是梦,坐着高铁看中国彰显中国日渐强盛


曾几何时,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落后及战争中的妥协投降政策,中国的门户被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面对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凋敝、满目疮痍,经历过3年严重自然灾害,受过西方国家的封锁、孤立,遭受过中苏关系破裂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中国人民自古就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断开辟前行的道路。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受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严重洪涝灾害、2003年“非典”疫病灾害、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已经今年新冠疫情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和挑战。今天的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毋庸置疑,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缩影。截至2019年,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3.5万千米,高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居全球首位。现如今,中国已系统掌握各种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铁建造成套技术,攻克铁路工程建造领域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全面掌握了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300至3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构建涵盖不同速度等级、成熟完备高铁技术体系。2019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的京包客运专线京张段,是我国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高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据世界银行2019年7月8日发布的《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表明,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总和,票价最低,建设成本约为其他国家建设成本的三分之二。中国高铁正以多点、多线、多面的方式服务群众,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并助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跑出了中国速度,更创造了中国奇迹。

日览百景不是梦,坐着高铁看中国彰显中国日渐强盛。无论是美丽的旅游线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黄金发展线的杭黄高铁,还是沿线集结了东北三省冰雪、森林、湿地、海滨、民俗、红色旅游、边境旅游等优质资源的哈大高铁,曾经山水相隔,而今天涯咫尺,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脱俗,一趟趟疾驰的“银色飞龙”呼啸而过,让这个国庆节过得别有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强盛   鸦片战争   中国   里程   黄山   西湖   千米   景区   缩影   其他国家   高速铁路   速度   小时   旅游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