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小米,可能已经没时间考虑如何战胜HOV了!

逛知乎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危机中的小米,可能已经没时间考虑如何战胜HOV了!

这个问题问的是,雷军曾提出十个季度重回国内第一,但2018年上半年,小米国内出货量仅为2463万台,不足2017年国内出货量的一半,小米还能实现自己的诺言吗?

题主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字,2018年上半年,小米国内出货量只有2463万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

2016年,小米遭遇销量滑铁卢,一方面,其总出货量由15年的7000万台降为了5500万台,同时,其1999+价位的旗舰机出货量由1200万台降到了不足700万台。

2017年,小米年出货达到了9000万台,很多人,包括小米官方都认为,小米触底反弹,重回巅峰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第三方公布的数字,小米2017年国内出货量仅为5000万台,相比2016年并没有明显改善,而根据小米财报数据,小米2017年1999+价位出货量依然仅有700万台,与2015年相去甚远。

而1999+价位的旗舰机才是一个品牌的战略重点和核心,从这个角度出发,小米并没有从16年的阴影中走出来。

要知道,华为目前的P系列、mate系列和nova系列,都是年出货量过千万的系列了。而ov的当家旗舰系列的出货量都是近3000万/年的。

我们且不论HOV,单论小米的老对手荣耀,小米2017年1999+价位产品,小米6、小米note3、小米mix2,其合计出货量仅仅为荣耀9的水平。

所以赵明在近日宣布,荣耀的对标对象已不再是小米,因为在手机业务上,荣耀已经实实在在超越了小米。

2018年,根据IDC数据,小米手机第一季度出货量为2800万台,第二季度出货量为3100万台,合计出货量达到了6000万台,然而其国内出货量仅为2400万台,国外出货量高达3500万台(一大半来自印度)。

也许有人会觉得,小米这是国际化品牌了呀,国外比国内出货量高还不好吗?前几年,大家不是还叫嚣小米只能依靠国内市场吗?你个米黑!

国内出货量对小米来说很重要,极其重要,请记住这一点,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小米手机的高端产品市场遇冷,这意味着小米手机的硬件盈利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红米的盈利水平太差了;

另一方面,小米目前盈利的主要来源——互联网业务,其根基就是国内市场,国内市场表现疲软的小米,意味着其互联网业务的根基在损坏,这对于小米,是极其恐怖的事情。

我们知道,对于科技公司来说,研发实力是其最根本的生命力和最核心的竞争力。近日,IDC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数据,华为超越苹果,位居世界第二,其根本就是研发成果的系列产出和有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推出。

根据小米财报数据,小米2017年的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仅为2.7%,总量仅为30亿元人民币,作为对比,华为手机的年研发投入是40亿欧元(100亿的40%)。

小米研发投入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小米的盈利水平太差了,其业务毛利润仅为13.7%,在这样一个毛利润前提下,小米是不可能有实力加大研发投入的。

雷军给予小米的盈利预期是互联网业务,可在国内,由于其旗舰机的疲软,小米用户群的主体是红米用户,你很难指望这部分用户群有多高的消费能力。

小米互联网营收的主体是广告业务,而广告业务的价值在于转化率,这一点上,小米在国产四大品牌里是天生劣势的。

小米为了提高其互联网业务营收,在广告审核方面有大开绿灯的意思,而这是对用户不负责的表现,近期的小米P2P爆雷门事件就是如此。

如果小米依然为了盈利KPI而如P2P业务广告这样完全不审核广告主的话,因为小米手机广告而被不良商家欺骗的用户,其情绪,势必会发在小米身上,这对于小米的品牌建设是极其不利的。

手机是一个科技密集型企业,研发实力是一个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当前全面屏+5G的行业大变革时期,以小米目前的研发投入,是很难和hov展开竞争的。

2016年,小米凭借小米mix完成声誉的逆转,而今,小米mix直到mix2s,依然还是当初那个mix,但其竞争对手,华为、oppo和vivo,却相继开发出了P20 pro、NEX和find X这样的产品。

这就是差距的最真实体现,小米的发展速度太慢了。

小米mix的对手是mate9、oppo R9s和vivo X9,彼时的小米mix,几乎可以算是一骑绝尘。可而今,mate9进化成了P20 pro、X9被X21取代,在其上,出了NEX,OPPO R9s被R15取代,在其上,出了find X。

而今,再进行产品对比,小米还有优势吗?

在小米传统优势——产品上的落后,这不只是小米目前危机的全部,小米目前的另一个危机是渠道危机。

小米在17年初许下了三年开1000家小米之家的宏愿,而今一大半的时间过去了,什么状态呢?

小米之家是开了不少,可惜,不能盈利,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不能盈利的商业行为,该怎么进行下去?

小米当初的另一个渠道策略——小米小店项目,而今,小米小店几乎成了巨坑,成了人们控诉小米的一大黑点。

小米目前的线下渠道策略再一次发生了转变,以渠道商加盟方式为主,这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扩张速度,可问题在于,他们还是不盈利。

商业就是商业,商人只是商人,不能盈利的商业,怎么持续呢?

小米的另一个盈利增长点是iot,可根据小米财报数据,iot业务的盈利能力与小米手机别无二致。小米生态链第一独角兽华米科技完成了纳斯达克上市,可而今的总市值仅为5.6亿美元,仅为当初独角兽定位的一半。

至于其他生态链企业,其表现也未达到预期。

而更为可怖的是,小米生态链自耳机、手环、充电宝等火爆之后,近一年多,已经再也没有出过一款真正的 爆款了,而随着生态链企业的发展,其内部各种乱象开始凸显,比如会漏水的云米。

小米2018年在电视业务上取得了突破,成功吃下了乐视留下的份额,有望跻身国内电视行业老大的位置,这或许是小米目前最值得欣慰的成果了。

2018年,小米完成了上市,然而,随着招股书的披露,曾经隐藏起来的一系列问题被公之于众。本来有望成为CDR第一股的小米,却在证监会84问之间,黯然收场。

而小米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P2P爆雷事件,证监会在84问中早有提及。

如第十问:

(1)小米金融包括保险经纪、小贷、保理、担保、互联网理财等多个细分业务,请进一步披露公司各项金融、类金融业务涉及的主体、经营范围、业务模式、开展情况、经营地域、业务规模、是否受到过处罚、近三年主要经营指标和财务指标及占发行人的比重。请保荐机构和律师核查并补充披露类金融业务的合法合规性。请发行人提出并披露避免或减少损害公司利益的类金融业务整改措施和有关安排。

如第十七问:

请发行人:(1)逐一详细说明公司各项金融、类金融业务涉及的主体、经营范围、业务规模、业务资质、近三年主要经营指标和财务指标及占公司的比重;(2)逐一详细说明公司各项金融、类金融业务和主体具体业务流程、内控情况、风险控制措施及有效性;(3)逐一详细说明公司各项金融、类金融业务主体与公司硬件销售、互联网线上业务间关系、报告期内资金往来等交易的发生金额及期末余额、交易原因、必要性、定价公允性等;(4)详细说明公司各项金融、类金融业务和与生态链企业间资金往来等交易的发生金额、期末余额、交易原因、必要性、定价公允性等;

在证监会的质询文件中,多次提到了小米金融业务和类金融业务的合规性和风控问题,小米撤回了CDR申请,然而,证监会提出的问题会因为小米CDR申请的撤回而结束吗?

不会,小米金融和类金融业务的风控情况十分糟糕,而这是其后续P2P爆雷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因。根据现有消息,小米深度整合到小米vip任务的P2P广告主们,大多数是野鸡P2P公司。

随着小米的上市,小米另一个隐忧被摆上了台面,那就是小米2017年400亿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问题。

小米在相关的公关声明中表示,小米2017年的亏损是这个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导致的企业亏损,非经营性亏损。

是的,这的确不是经营性亏损,因为这是其前期引入投资的盈利预期,这是小米前期的融资成本。

小米号称是一家良心的企业,小米的硬件不盈利,而当前,小米的互联网业务盈利能力也面临挑战。

那么,小米自2011年开始,飞速发展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呢?

是融资,而随着上市,小米当初的融资状况和条款也随之披露。尤其是“对赌协议”。在小米CDR招股书风险提升部分内容揭示了这一点:

危机中的小米,可能已经没时间考虑如何战胜HOV了!

危机中的小米,可能已经没时间考虑如何战胜HOV了!

如果小米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成功上市”,小米将有可能激活优先赎回条款。

这这个成功上市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对赌市值。而根据其不低于8%的复利条款推测,小米和投资人的对赌市值将不低于600亿美元,以目前小米股票疲软状况,到时候能满足投资者的胃口吗?

危机中的小米,可能已经没时间考虑如何战胜HOV了!

一旦不能满足,激活优先赎回条款,小米甚至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这于小米,大概是现阶段最大的压力和任务吧?

小米目前面临了四大问题:

在这样的现状下,小米能不能挺过去,能不能继续健康发展,还是未知数,又何谈超越呢?小米目前的重中之重是如何保证自己生存下去,而不是大杀四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小米   华为   荣耀   出货量   国内市场   证监会   疲软   主体   金融业务   危机   业务   时间   金融   系列   国内   数码   手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