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不怕涉水,能当船开?听听工程师的专业分析吧

汛期到了,车辆涉水问题不可避免,对于电动汽车这种新生事物,大家往往觉得它里面有高压,是不是非常容易发生漏电?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涉水能力到底是更强还是更弱?在涉水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电动汽车不怕涉水,能当船开?听听工程师的专业分析吧

与燃油车的涉水性能差别

对电动汽车来讲,其涉水性能方面与燃油车是有很大差别的。

燃油车有发动机,发动机需要进气排气。而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不需要进气排气,这方面大大提升了涉水能力。同时,由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重量比较大,车辆重心低,这意味着车辆在水中会更稳定一些。所以从这两方面看电动汽车的涉水能力要比燃油车强很多。

对于电动汽车来讲,我们考虑涉水能力主要是考虑其电气系统,因为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有高压,其高压电气设备、线路方面的防水与燃油车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

电动汽车不怕涉水,能当船开?听听工程师的专业分析吧

原理解析

从原理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涉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动力电池、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和线束。

电动汽车不怕涉水,能当船开?听听工程师的专业分析吧

动力电池:国家标准规定动力电池箱体外壳防护等级应达到IP67。也就是说,其在各种多变的气候环境及复杂工况条件下,均应当保持密封防水性能。说的直观一点就是你把电池组扔到水里,它都不会进水。而且目前对动力电池的检验中含有浸水测试的部分。也就是说,从原理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泡水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高压系统:电动汽车的高压系统主要包括电动机及电控系统,其防护等级非常高,接插件也有防水设计,所以说正常情况下,即使浸到水里,水也不会进入电动机及控制器。即使高压系统发生漏电,车辆会检测到并且会立即断开高压,防止车辆和乘员受伤,所以说对于电动汽车的高压系统来讲,其涉水安全性也是可以保证的。

低压系统:电动汽车的低压系统也是具有防水设计的,其总体情况与燃油车类似。泡水也可能发生的低压短路影响车辆功能,这一部分和燃油车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线束:汽车本身可以分为湿区和干区两部分。按照《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的定义,干区是指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李舱内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要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这部分的线束主要包括仪表盘线束、顶棚线束、扶手箱线束、后保线束等,这些线束是不具备防水能力的。湿区是指除干区以外的,电线束需要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即发动机舱和四门。这部分的线束主要包括发动机线束、前保线、蓄电池正负极线束、门线等。

基本结论

电动汽车不怕涉水,能当船开?听听工程师的专业分析吧

通过对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下面几个基本结论。

1、在涉水的时候,动力电池系统是相对安全的,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2、在涉水过程中,高压系统也是相对安全的。水很难进入高压系统当中,即使进入了高压系统也会有保护迅速的切断整车的高压电源。

3、低压系统与燃油车类似,在水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受到影响。低压系统有可能影响车辆功能,例如影响车辆的控制出现无法开门、开窗,导致车内成员被困等。

4、车辆在新车时期,密封性能是比较有保障的,但是随着车辆的使用年限增加,车辆会不断老化,密封件密封性能会降低,总体的涉水能力是降低的。

注意事项

针对上面的几条结论,我们就可以得出纯电动汽车涉水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电动汽车不怕涉水,能当船开?听听工程师的专业分析吧

第一,电动汽车的涉水能力虽然比燃油车更强,但是电动汽车也是绝对不能当成船开。有一些文章认为电动汽车在水深40厘米的情况下可以正常行驶,但是个人不建议做这种尝试。

第二,结合国家标准及部分地方标准,可以认为合格的电动汽车在暴雨或者说是30厘米以下深度的积水涉水时是安全的。但是在涉水过程中要注意行车速度,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宜急加速减速,防止产生大的浪涌。

第三,对深浅不确定的区域绝对不能贸然进入。

第四,万一发生高压系统漏电,一般保护系统会自动关闭高压系统。此时,绝对不要重新启动车辆,应尽快离开车辆到安全的地方等待专业救援人员。

第五,整车泡水以后,千万不要重新上电启动车辆,因为此时车辆的绝缘情况难以评估。这种情况要交专业人员检测整车的绝缘性能及车身电气情况之后再做处理。

电动汽车不怕涉水,能当船开?听听工程师的专业分析吧

总结

整体来讲,纯电动汽车的涉水性能要远远好于普通的燃油车。但是在日常使用中,依然要注意尽量避免车辆涉水深度超过300mm,且要注意涉水时控制速度匀速行驶。对于没把握的积水不要贸然进入,也尽量避免车辆经常涉水,因为即使车辆涉水没有对车辆的绝缘造成影响,也有可能导致对车体的腐蚀或者是有一些其他的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电动汽车   乘员   整车   燃油   低压   电线   发动机   高压   防护   原理   车辆   性能   工程师   能力   系统   专业   动力电池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