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下周市场怎么走?

文/刘晓博

今天(2021年2月5日)傍晚,“中国证券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一个重要消息:中国证监会已经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这个消息是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皮六一,在今天的例行发布会上公布的。皮六一还透露:

1、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后,发行上市条件、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等保持不变。深市将形成以主板、创业板为主体的市场格局,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合并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的总体思路是“两个统一、四个不变”,即统一业务规则,统一运行监管模式,保持发行上市条件不变,投资者门槛不变,交易机制不变,证券代码及简称不变。

那么问题来了:该怎样看待此次深交所改革,它将给股市带来什么,又将给中国的城市竞争格局、金融行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对深交所的发展历史,以及跟上交所的关系有所了解。

中国股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1年成立的“上海股份公所”。也就是说在晚清时期,中国就有了股市和股票。民国时期,资本市场四面开花,从上海到天津,从北京到武汉,很多城市都有股市。不过到了1950年代初,各地股市陆续关闭。

重建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之后。1990年12月,深交所和上交所先后开业;其中深交所早十几天,但当时叫“试营业”,上交所晚一些,直接宣布“正式开业”。所以关于谁是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一直有争议。

深交所和上交所开业的时候,中国证监会还没有诞生。所以,早期负责管理两个交易所的,主要是地方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和上海的分支机构。

由于权力高度下放,所以深圳和上海的股市充满活力,野蛮生长。两个城市也通过股市来竞争,早期的印花税很大比例归地方财政。

在深交所和上交所激烈竞争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后来,国家决定改变管理体制,把股市管理权收归证监会,并逐步减少了印花税地方分成比例。

到了1999年前后,互联网热开始出现,纳斯达克的成功引起了中国的艳羡。于是国家有意设立创业板,并借设立创业板的机会对深圳和上海股市给与分工,以实现差异化发展。

上海是国家确定的头号金融中心,所以上交所的定位比照纽约证券交易所,主要为大型企业、蓝筹股服务。

深交所受命成立创业板,对标纳斯达克,主要为中小创业企业服务。而且当时一度考虑,等深交所创业板成熟之后,深交所的主板合并到上交所。

从2000年9月开始,深交所主板市场暂停IPO,集中精力筹备创业板。

天算不如人算,深交所主板IPO停了不久,全球“科网股泡沫”破裂,各地创业板都凄风苦雨,香港创业板更是一地鸡毛。

于是,深圳创业板的设立被无限期推迟了。

主板的IPO停了,创业板遥遥无期。深圳的金融业陷入了空前的迷茫,很多金融人才流向北京和上海,深圳汇聚的资金总量跟京沪的差距一步步拉大。

正是在那个迷茫期,有人发出了“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感叹,引爆了整个城市的焦虑。

到了2003年2月,国务院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也就是说,在创业板正式诞生之前,先依托于深圳主板市场,搞一个“中小企业板”试验一下。这个板块的上市门槛可以高于创业板,低于主板。

2004年5月“中小企业板”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深圳金融业开始“满血复活”。

到了2009年10月,在酝酿了10年,经历了2000年“科网股泡沫”破裂和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创业板终于在深交所推出

而深圳也因祸得福,除了创业板还“赚了”一个中小板,至于主板市场,也一直没有跟上海合并。

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两只火箭的推动下,深交所进入了大爆发时期,虽然市值没有上交所多,但活跃度、股票成交量开始显著超过上交所。直到今天,上交所每日的股票交易额,仍然显著低于深交所。深交所的股票日成交额,经常超过“上交所+港交所”。

目前深交所上市公司一共2375家,总市值34.46万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001家,总市值13.75万亿。而创业板和主板,则分别有906家和468家上市公司,市值分别为10万亿和9.7万亿。

劲爆!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下周市场怎么走?

很明显,中小板已经成为深交所的第一大板块,或者说是当家花旦。比如今天深交所4943多亿元的股票成交额里,中小板就占了2105亿元,占比最高。

在中小板里,目前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是比亚迪(7100多亿元)、海康威视(5572亿元)和顺丰控股(4850亿元)。

2019年,中广核在深交所IPO的时候,一度让市场产生了“深交所主板市场重启IPO”的误解,因为中广核的规模很大,按照之前的分工显然应该在上交所上市,但最终也上了深圳中小板。

这事实上为今天中小板和主板的合并,埋下了伏笔。

过去几年,深交所和深圳市多次提出“恢复主板IPO”的工作计划。此次中小板和主板的合并,让深圳和深交所实现了这个梦想。

为什么会合并深交所的主板和中小板?这跟即将在主板市场全面推行IPO注册制有密切关系。

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早期是审批制、后来是核准制,而改革的方向是注册制。也就是说,要把发行股票的权力、定价的权力,都交还给市场和企业。注册制改革酝酿多年,终于从上交所设立科创板找到了突破口,目前已经在深交所的创业板推行。

接下来,沪深主板和深圳中小板,都需要落地注册制改革。如果多一个中小板,就需要多一套方案。而随着科创板诞生和创业板日益成熟,中小板独立存在已经没有意义。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证监会决定合并深交所的主板和中小板。这样,不仅深交所主板顺势获得了重启IPO的机会,也减少了注册制全面推行中的复杂性。

从证监会发言人的表态看,这次合并不会影响市场运作,不仅发行上市条件不变、投资者门槛不变、交易机制不变,证券代码及简称也不变。

从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到深交所合并主板和中小板,至此两大交易所的“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在深圳,形成了“主板+创业板”的格局;在上海,形成了“主板+科创板”的格局。

看起来,两个市场从“差异化”回归了“同质化”,上海从原来主要服务国企,目前也要提高科技企业占比。但事实上,两个市场的差异仍然存在,深交所仍然是偏中小企业,上交所偏大企业,中间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

这样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背景:

第一,中国将从“印钞票的时代”迈入“印股票的时代”,需要火力全开,需要建立、拓宽金融跑道。

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就是增加一条新跑道;而深交所主板合并中小板,并恢复IPO,相当于拓宽了跑道。

第二,中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把它视作立国之本。在这种背景下,上交所也需要大幅提升科技公司市值比重。同时,要避免出现两个交易所失衡的局面(上交所目前偏弱),所以在上海设立了科创板。

科创板的设立,对上海建立金融中心是大利好;深交所重启主板IPO,对深圳巩固金融中心床位,也是利好。

这次合并,对股市当前走势影响如何?我理解是中性的。看起来,好像注册制改革在提速,好像新股扩容也会提速,但事实上管理层会把握好节奏,不会给市场太大压力。但当前市场偏弱,会不会理解为利空,有待明天检验。

合并,深圳主板重启IPO的时候,可能会有一波炒新潮,但整体不会太热,很难跟当年创业板或者科创板“开板”相比。

另外,在沪深交易所还存在两个“迷你”板块——深圳B股(港币交易)和上海B股(美元交易),这两个板块未来命运如何?存在价值还有多大?会不会跟A股合并,还是转板到H股?都值得我们关注。未来任何变动,都会对这个板块的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深交所   纳斯达克   主板   市场   深圳   市值   证监会   交易所   上海   中国   下周   板块   格局   股市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