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为什么?

最近几天,在纽约、香港等地上市的中概股,尤其是其中的“平台类”股票,出现了一波显著的下跌。

其中阿里巴巴的走势是这样的:

大跌,为什么?

美团的走势是这样的:

大跌,为什么?

滴滴的走势是这样的:

大跌,为什么?

拼多多的走势是这样的:

大跌,为什么?

京东的走势是这样的:

大跌,为什么?

腾讯的走势是这样的:

大跌,为什么?

在中概股的拖累下,7月8日港股甚至出现了800点的较大跌幅。

A股最近两天走势也不太理想,虽然国务院常务会重提“降准”,但这个利好没有能让股市上涨,我们反而看到A股连续调整了两天。

今天A股终于喘定,帮助A股稳住的是钢铁、煤炭、有色等周期股,或者说是“碳排放权”板块。

那么:昔日炙手可热的中概股到底怎么了?要知道,这些中概股中的热门股,往往带着新经济、互联网、大平台、新基建等耀眼的标签。

6月30日,滴滴在没有敲钟、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情况下,在纽交所匆匆上市。从披露招股书到上市,只用了短短20天。

正当大家为滴滴上市的“异常”感到狐疑时,7月2日,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宣布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大跌,为什么?

2天后的7月4日,“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又宣布,下架“滴滴出行”App。原因是——“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大跌,为什么?

受这个消息的影响,滴滴股价连续下跌,目前已经跌到了11美元左右。而滴滴的发行价为14美元。

随后,更大的新闻发生了。7月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

加强中概股监管。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公司风险及突发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修改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明确境内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职责,加强跨部门监管协同。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监管等,局面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什么变化?这就是在中美战略博弈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中国越来越注意维护国家安全。

事实上,过去两年美国已经全面加强了中概股的监管,根据美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

这意味着,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无法拒绝美方方面审查其“审计底稿”。所谓“审计底稿”,是注册会计师获得的关于上市公司经营方面的全部数据,其中不仅涉及到大量企业机密、行业机密,还涉及到国家机密。

以滴滴为例,由于它在中国市场份额巨大,可能会收集到大量敏感数据,包括敏感人物的出行、位置等。这些一般不会出现在会计底稿里,但中国方面至少要确保,这些数据不被会滴滴在美国设立的研究院所用来做研究等。

其实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百度、腾讯、滴滴等互联网大平台,都带有基础设施性质,它们产生的大数据都可能跟国家安全有关。

而这些企业第一大股东,甚至主要股东往往是境外机构、个人,普遍采用VIE的企业架构,到境外上市,接受中国战略竞争对手(美国)的监管,可以被美方审查会计底稿,企业管理层往往持有境外居留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问题。

可以这样说,在滴滴上市之前,是美国单方面强化对中概股的监管,有点“赶走”中概股的意思。但到了滴滴上市,情况发生了重要逆转。现在是中国意识到了风险,开始加强监管。

其实在我看来,带有基础设施性质的大互联网平台公司,由于其可以产生敏感的大数据,关系到国家安全,就不应该到中国以外的地区上市。如果非要到“境外”上市,可以选择中国的香港,至少不能去美国。

未来国家会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大互联网平台公司退市,全面回归香港股市或者内地股市吗?应该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天港股大跌,但香港交易所的股票是上涨的。

大跌,为什么?

因为中概股如果全面回归,香港交易所将是最大赢家,香港这座城市也将是大赢家。

或许有读者会问:有的中概股本来就是在香港上市的,比如腾讯,并没有在美国上市,为什么也跌?

其实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国家全面收紧了对互联网大平台公司的监管,一是反垄断,二是让这些大平台公司“去金融化”。

反垄断,大家应该都熟悉。今年4月10日,阿里已经被罚款了182亿元。

7月7日又有新消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互联网领域22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其中8起案件涉及滴滴,6起案件涉及阿里巴巴,5起案件涉及腾讯,2起案件涉及苏宁,1起案件涉及美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分别对涉案企业处以50万元人民币的顶格罚款。

22起案子,很多都不是发生在今年,而是发生在更早的时间,最早追溯到了10年前!

另外,近年来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也一直保持“紧约束”的政策导向,互联网大鳄们的金融梦已经破碎。最后染指的一些领地,也在逐步缩小。

7月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表示:

大型互联网平台向金融机构收取导客引流费或者信息服务费,推高了融资成本,在有的案例里面大型互联网平台导客引流费或者信息服务费大概是6%、7%,实际上银行的贷款利率是4%、5%,所以整个实体经济和企业的融资成本里面,大型互联网平台占了很大一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市场主体又是6%-7%,所以我们现在讲,减费让利既要在银行这端,同时要加大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等市场主体在收费方面的监管力度。

也就是说,当前融资成本高,互联网平台被认为是一个重要推手。

事实上,在此之前,管理层已经多次压制互联网大平台对金融行业的渗透,比如禁止无牌照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代销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叫停互联网存款,限制异地存款等。

这些举措,对互联网大平台当然是利空。其目标,是为了降低资金成本,推动利率走低,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这跟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目标是一致的。

所以,中概股(尤其是其中的平台类企业)面临的是两大利空:

一是大数据越来越重要,涉及到国家安全,上市地可能受到限制,美国恐怕是不行了;

二是不能垄断,不能赢家通吃,不能向金融领域渗透,挣快钱、大钱的机会减少了。

看懂了这一点,就会知道:大平台类的中概股企业,跌势尚未完成,现在未必是最好的抄底时机。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企业的命运要比课外培训类企业好很多。课外培训类企业,其生存模式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因为他们没有发挥好的作用,只能给社会、家长、孩子增加焦虑,耗费他们的时间、金钱,让中国的的老龄化、少子化来的更快速。

平台类的互联网企业,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在哪里上市的问题,如何规范经营的问题,如何保障数据安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底稿   网大   腾讯   香港   美国   国家安全   中国   境外   走势   案件   国家   数据   平台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