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周末,和在字节工作的大学同学吃了个饭。


因为都做人力资源,所以中途难免聊到工作上的事情。我问她,字节今年人数已经破十万了,已经到了很多大企业的规模,在字节内部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吗?


听到这个问题后,她丢给我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去年年底发布的,大约正好在那个时间段,字节员工突破十万。


她还说,自己就是一个小 HR,接触到的改变有限,但这个视频里面表现出来的东西,是公司在迈进十万员工这道坎时,从上至下所一直强调的:


警惕「大公司病」。


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字节范儿

全球近10万员工的#字节跳动,这样对抗“大公司病”。如何用字节范的方式挣脱组织变大的重力,始终保持创业精神?10个创意短片,提供有字节范的思考。

视频号


01#

商业互吹

有猪在飞


商业互吹,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沟通方式。


它指的是:在社交场合人们习惯互相吹捧,或虚情或假意。


从表面上来看,当一个团队合力完成了一个项目后,参与部门相互夸赞、相互追捧似乎看上去其乐融融,但其实都是在为对方挖坑。


因为在一场会议上,如果全是肯定与赞扬,而没有否定与质疑,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这样的隐患,可以理解为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捧杀”。等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时,之后经历任何一场失败,都会摔得粉身碎骨。


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02#

强刷存在

不如不在


感觉在任何地方,总有那么一个人,本事不算特别大,但出现的频率倒是特别多。


这种人,就像是一些求职者简历上一样,工作经历和项目经验一大堆,实际操盘动手能力几乎为零。


他们是典型的“团队生存者”,离开了别人就活不下来,要是让他单人负责一个项目,立马现原形。


更讨厌的是,他们似乎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讨嫌,对于他们而言,升职加薪的唯一路径,就是在公司的各个项目团队中混个脸熟。


说句过分的话,有这样的人存在,还干脆不如不在。


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03#

一顿操作猛如虎

屏幕输出二点五


说到这种人,小汇真是受不了。


你说他没干事吧?他也干了。你说他干事了吧?他啥也没干。


工作一天下来,看他井井有条、有条不紊的样子,结果下班前产出量就指甲盖那么一丁点。


如果你受不了说他两句,他还会找各种外部理由来证明自己对工作的认真和热情:桌子不稳、键盘脏了、屏幕花了... ...


总之,跟这种人成为同事,你会感到异常的心累。


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04#

我动你不动

完全带不动


说是团队协作,其实还不如单打独斗,毕竟单打独斗不会有累赘。


“我动你不动”的场景在很多公司都存在,它的典型症状就是:


团队里面仅有一个或几个关键员工在发挥作用,而其他人完全置身之外,全然忘了自己也在这辆车上,双脚也踩在踏板上。


而团队的纸面实力,看上去是 1+1>2,但实际的结果却是 1+1<1。


说到底,产生这样的现场原因在于,公司大了之后对人才的宽容度变高了,缺少系统的管理去督促团队齐力一心、利出一孔。


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05#

Title 再高

不如靠实力说话


拿职级说事,典型的大公司病症。


身患这个症状的公司,内部运作就像斗地主一样,一张牌被另一张牌压住,谁手上的牌大,就听谁的。


一天天下来,业绩没有什么变化,员工倒是把公司内部的职级关系背得滚瓜烂熟。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公司都设置了一些应对的办法,比如字节内部相互之间的称谓都用“XX同学”,腾讯更多直接称呼同事英文名。


这都是为了弱化职级,毕竟 Title 只存在于组织关系,没必然凸显在每时每刻。


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06#

天天马拉松

流程何必如此复杂


同样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病症。


公司大了,业务就会变杂,人也就越来越多。


因为业务要发展,公司就得招人,发展得越快,招人就越迫切,这时候进来的人也就越参差不齐。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其实能力根本无法很好的对应岗位要求,但又不得不发挥一些自己的价值,来体现个人在组织里的作用,所以就强行添加一些本不需要走得流程进去。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组织内部臃肿、流程繁琐复杂、决策过程缓慢... ...


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07#

脚踏实地别自HIGH

找真实长期价值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公司大了,什么话都敢讲。


一些人经常从大公司出来之后,才后知后觉,原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能通过大平台才能体现出来。有的人之所以很厉害,是因为他脚下踩着的平台,就要比其他人高很多。


究其根本,这并不是他个人的实力。


所以,公司越大,这个时候就越要脚踏实地。


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08#

可以沟通 1V1

不如群里 U1S1


明明都是一起的,但有的人就不愿意把话敞开说。


单线的沟通,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最直接的就是团队内部的相互猜疑,当着你一套,背着你有另外一套。长期下来,公司内部各怀鬼胎,凝聚力荡然无存。


如果有问题,能直接在群里面和所有人讲清楚,既有效率,还能避免误会。


这样多好。


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09#

清晰直接不绕弯

事情才能快速办


这个和“马拉松流程”不一样。


后者是流程上的臃肿,而这个则是在说目标不清晰,讲话没思路,有一处说一出。


很多时候,一个决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这时候需要的不再是想法,而是一个肯定的选择。不在于一定对和一定错,但如果你是决策者,就应该把决策做得清晰不模糊。


这一点,也是造成内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10#

复制粘贴当法宝

投机取巧没必要


人吃饱就不愿意动了,公司大了也很容易不创新了。


身为大公司,创新的资源和能力肯定是不差的,就看你有没有那个心。你要不愿意创新,招聘 JD 都能复制别人的。


复制粘贴,看起来效率似乎很高,其实是在一步步吃老本,扼杀自身的年轻活力,提早进入老龄态。


不愿意创新的公司,迟早会成为别人的替代品。


字节跳动HR拍了一部短片,矛头对准「大公司病」,太绝了


说起来,字节的视频总带有一些“讽刺感”。


之前的招聘视频也是,让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字节跳动HR发布招聘短片:2分钟,给你一个年度最走心的招聘广告!


从整个视频也能看得出来,对于人数迈过十万大关的字节跳动,为了让自己警惕“大公司病”,主要办法是用字节范文化(坦诚清晰、务实敢为、始终创业、开放谦逊、追求极致、多元兼容)的方式挣脱组织变大的重力。


但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一直都是“看病容易,治病难”


字节能不能真的抵御住“大公司病”的侵袭,还得等等再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字节   职级   单打独斗   矛头   相互之间   重力   公司内部   短片   效率   流程   团队   清晰   员工   组织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