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企业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策略浅析

智能制造企业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策略浅析

—以新时达JQR为例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谭朝辉 张敏梁 熊圆圆 周小林

智能制造企业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策略浅析

摘要:“智能制造”核心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主题是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在“智能制造”风口来临之际,相关企业如何深化和完善产品竞争战略,组织创新,产品与市场、应用紧密结合,大力实施IPD(集成产品研发流程),在研发评审流程分阶段实施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策略,对于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策略

当今,世界制造业呈现出全球化、精益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态势。我国制造业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自主创新能力弱等诸多挑战(田锋,2016)。“中国制造2025”瞄准世界制造业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落脚点。

切实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推动我国制造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着重点和突破点,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制造业核心是产品,好产品是企业灵魂。过去我们主要在生产制造环节讲求产品成本控制,但对于制造企业价值链而言,成本控制不是始于生产,而是始于新产品策划设计阶段。因为通常产品成本的80%由研发设计决定(范松林,李国平,吕坚,2006 )。本文主要讨论研发设计阶段的产品成本控制,简称产品研发成本控制。在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竞争日趋激烈当下,实施产品研发成本控制,以实现产品价值最高、总成本最低的战略目标,是产品成本控制的关键。

一、 文献综述

宋雪莲,张德洲(2010)认为应通过产品研发成本的战略控制、作业预算控制、研发周期控制、成本预警控制几个维度进行管控。田莉杰(2013)认为应从市场、客户、投资三角度对待研发,进行严谨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加强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成本管控,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率。李瑶蕾(2016) 从产品研发成本策划、价值分析、设计实现提出思考和方法。葛迪生(2018)提出应在产品研发过程通过目标成本策划、分解、控制、优化等过程进行产品研发成本的管控。索苗苗(2018)提出进行产品准确的战略定位、目标成本控制,找到研发成本与功能最佳结合点,全面考虑研发设计的隐含成本,强化研发人员成本意识入手。麻美虹,郑文杰(2018)认为应从产品研发前端入手,推动设计标准化和零件标准化,并将成本管控的做法贯穿于整个研发管理阶段。

本文以新时达JQR公司为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智能制造企业产品研发成本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切合企业实际的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策略。

二、 存在的问题

新时达(证券代码002527),一家聚焦于工业自动化的上市公司,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中心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产业基金投资工业机器人本体领域投资标的,上海制造业百强。2015年之前的新时达,电梯行业市场份额21%,连续多年全国第1名;2015年后的新时达,已转型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标杆,中国智能制造最具行业影响力企业之一。

新时达紧紧抓住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机遇,通过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收购相结合方式,不断加快市场布局和产品系列化步伐,凭借自身在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技术上的核心优势,自主研发六关节工业机器人、SCARA机器人、网络型伺服系统等创新产品,从而确立了在国内机器人与运动控制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与此同时,通过资本并购加快产业布局,打造出“关键核心部件—机器人本体—工程应用—远程信息化—金融租赁”的机器人完整产业链格局,力求以资本运作引导产业转型,从先进制造转型为智能制造。2018年6月,公司与京东在智慧物流、机器人等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与京东的全面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智能装备方面的布局和发力,加速智能物流设备和服务类机器人落地应用。

新时达JQR公司是新时达全资子公司。JQR公司在多个机器人典型应用领域实现了突破,已熟练掌握焊接、切割、分拣、装配、上下料、打磨抛光、搬运、码垛等多种工艺,在电梯、工程机械、物流、钣金、电子等行业推动了示范应用。建立了崭新、全智能化的机器人及关键部件与运动控制系统产品制造体系,持续科研攻关和技术革新,不断提升机器人精度、速度和稳定性,确保机器人品质,为智能制造研发、设计、生产提供高品质工业机器人产品与服务。机器人产品分为3C、焊接、码垛、视觉、通用5大产品线。JQR产品开发采用APQP质量体系,研发评审分为6个阶段:立项,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

通过对JQR产品研发成本控制方面进行调研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面对残酷市场竞争,研发设计阶段产品成本压力大

JQR公司研发强度接近15%。但研发人员、设备、资产等总体资源有限;研发项目较多,单个项目拥有的资源相应有限。机器人是多学科集成技术,项目聚焦不够,导致部分项目延期,项目精细化程度和设计质量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部分产品研发周期较长,个别产品研发周期略超同类企业;个别机器人产品通常要迭代多次才能稳定,且面临同行市场竞争带来的成本压力,所以产品刚稳定又需要优化配置降低成本,产品一直处于切换状态,给质量把控和成本控制带来一定困难。

(二)产品安装调试、维护成本较高,研发与应用结合度待提升

在产品应用方面,研发对困难估计有所不足。JQR公司产品研发策略以平台化开发为主。平台化开发,经过了项目验证,平台中提供内容通常很稳定,可避免新项目中从零开始探索,提升了研发可控度和稳定性。但实际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于产品竞争战略不太清晰,加上对细分市场和客户需求分析调研有所不足,或与客户沟通不充分,产品设计前期规划不太完善,行业应用中的know-how知之较少,部分产品应用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如研发的一款焊接机器人,由于缺乏实际焊接经验,导致应用于行业实践时,客户反馈与实际应用性有所脱节,产品出厂后面临较大安装调试和维护成本,与实际行业应用多次磨合才能达到稳定。总体上产品暂未取得预期爆发性增长,机器人制造无法批量化和规模化。因此,固定成本不能摊薄,机器人单位制造成本较高。

(三)成本控制策略和方法缺乏有效手段

近年JQR公司初步建立了研发评审机制,组建跨部门职能团队对产品研发项目进行评审。在研发设计阶段也制定了产品BOM的材料毛利率控制目标。但目标成本控制执行不到位,总体成本控制存在不足。财务与研发管理脱节是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对业务了解不多,没有及时对成本管理知识进行宣贯。研发人员更关注产品性能和技术实现,对产品成本不太关心,相应成本控制措施较少;对人工成本、时间成本关注度不够;物料成本未考虑给上市后产品售价降低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对后续制造成本、质量成本、维护成本等全生命周期成本关注度还不够。总体上成本控制策略和方法缺乏有效手段,成本控制意识有待提高。

三、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策略

1.完善和确定产品竞争战略,制定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策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研发成本控制应与企业产品战略相匹配。在JQR总体战略目标框架下,研发成本控制策略以产品战略为核心展开。通过5看(看行业/趋势,看市场客户,看机会,看竞争对手,看自己)3定(定目标,定策略,定控制点),战略洞察和战略解码,对5大行业发展区分优先级,对业务进行创新设计,对产品按波士顿矩阵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边缘产品、成熟产品、成长产品、种子产品4大产品组合。通过SWOT分析和细分市场定位,完善和确定产品竞争战略,进而制定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策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对JQR而言,要继续总结和发扬自有成功案例的研发成本控制方法。如面向3C细分行业的SCARA机器人,竞争战略采用的是成本领先战略。从立项评估开始,针对不同的客户现场进行软件工艺细分,使产品生产成本得到最优管理;推出国内首创驱控一体控制器,整套控制系统体积和接线进行了优化,进一步与同行拉开成本差距。创新的开发模式,将机器人性能做到快、准、稳,超高性价比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可,大量应用于3C行业上下料、元件贴片、元件插件、分拣组装等工位。截止2018年,SCARA机器人连续三年保持国产品牌销量第一,成功替代了爱普生、雅马哈、台达等进口品牌机器人。

2.研发投入聚焦,取得产品商业成功,通过规模化摊低生产成本

力出一孔,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勇于抓战略机会,敢于投入,坚持投入。抓住了战略机会,花多少钱都是胜利。抓不住战略机会,不花钱也是死亡。华为在2008年正式进入手机芯片领域,要在很短的时间追赶高通是何其艰难。为此华为采取在针尖大小的核心领域聚焦资源压强投入,坚持突破自身发展的天花板,推出了自研的基带芯片、麒麟950SoC系统芯片等,通过智能手机大爆发,取得了极大市场成功。JQR通过战略聚焦,行业聚焦,产品聚焦,项目聚焦,分析出重点研发的几款机器人产品;结合产品战略,梳理年度研发项目,项目数量缩减到年度8-12个,加大成长产品和种子产品的投入占比至30%。运用压强原则,在关键成功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饱和攻击,反复试验,重点突破。建立起机器人产品性能优势、质量优势、成本优势。通过市场端检验,专注于针尖领域建立凸起优势,求得机器人产品的商业成功。以此通过规模化生产摊低制造成本,实现有利润的增长、有现金流的利润。

3.组织创新,产品研发与市场、应用紧密结合,降低产品安装调试、维护成本

对于客户而言,产品应用的价值比成本更重要。产品成本是多少,客户是不会考虑的,客户考虑的是产品应用价值。JQR必须从客户价值出发,关注产品性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考虑是否能真正帮助客户提质增效。考虑通过组织创新,成立预研部,提高新产品市场对接能力和成功率;建立以产品线管理为核心的组织管理模式,打通产品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销售中心-售后部门等各部门壁垒,建立一体化考核模式,形成为客户全方位服务的跨部门组合。同时公司与下游细分行业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与行业匠人深度合作,对技术更新换代和客户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响应,真正了解客户需求和痛点,积累行业know-how,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机器人产品或解决方案,降低产品的安装调试、维护成本。如日本那智不二越在首届进博会展出的一款匠人机器人,是通过2年时间,在收集和分析日本高水平匠人技术数据基础上,模拟其操作习惯和工作流程,精心打造出来的一款既能应用于焊接实践,又具有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产品。

4.改革研发评审,流程创新,分阶段落实成本控制措施

研发评审推行IPD,从技术驱动到市场驱动,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决策;从研发驱动到跨部门联动,把产品研发当成一项投资来做,取得产品、市场、投资三者的统一成功。

JQR通过改革和完善研发评审工作,流程创新,梳理研发评审管理模块,在每个阶段设置技术评审和决策评审,对投资价值、市场机会、进度、质量、成本等进行把控,重点对立项、概念、计划、开发阶段评审流程进行成本控制管理。如表1所示。

智能制造企业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策略浅析

5.业财融合推动成本管控意识提高

通过业财融合、跨部门学习推动成本管控意识。财务人员设计培训课程,使研发人员树立综合成本观念,明晰研发设计成本、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维护成本等概念和区别,以及批量采购带来的单位采购成本降低等;清楚常规财务知识和税务知识;通过非财实战培训,研发人员知道如何计算生产成本、边际贡献、材料毛利、毛利、净利等。财务人员也通过学习有关研发知识、项目管理和产品知识等提高综合素质,再加上跨部门集中研发评审,对促进产品研发成本管控、产品成本降低大有裨益

四、结语

工业强基,制造强国。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背景下各国的重要选择。中国智能制造进入成长期。面临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透明的产品定价,智能制造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价值来源(董伟龙,屈倩如(2018)。对于新时达这样的研发驱动型企业而言,除了在销售端控制好产品销售价格外,控制好产品成本非常关键和迫切,产品研发成本控制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课题。智能制造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产品研发自主创新,强化管理创新,进行有效的产品研发成本控制,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高附加值产品,方能在新经济形势下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田锋.精益研发2.0: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业研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4

2、范松林,李国平,吕坚.宝钢精益成本管理应用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3、宋雪莲,张德洲.企业研发成本控制策略探讨[J].财务与管理,2010.11

4、田莉杰.成本导向的研发项目风险管控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

5、李瑶蕾.浅谈研发成本的管理与控制[J].科技展望,2016.8

6、葛迪生.浅谈汽车产品研发成本管控过程方法[J].技术管理.2018.4

7、索苗苗.浅谈通讯制造行业研发成本[J].北方经贸.2018.8

8、麻美虹,郑文杰.新产品研发成本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9

9.董伟龙,屈倩如.中国智造,行稳致远----2018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报告.[J]科技中国,2018.10

10.张利华.华为研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0

11.周辉.产品研发管理-构建世界一流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2

12.罗红雨.价值链成本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策略   智能   中国   机器人   制造业   成本   阶段   战略   客户   项目   行业   市场   产品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