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就在上个星期,我从上海到郑州,从郑州到成都,从成都到合肥,又从合肥到长沙。


最近,一条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在静寂无声中,苹果最为神秘的造车项目“泰坦计划”有了新的动作,苹果牵手中国台积电,打造自动驾驶芯片,传闻中的Apple Car也许明年就要跟我们见面了。


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如果一切无误,那又是一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剧变。


而目前,新能源汽车正是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是谁呢?


特斯拉


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遥遥领先,蔚来、比亚迪和传统车企紧跟其后。


但随着各个国家宣布了2040年前停止燃油车,所以,苹果、华为、亚马逊、阿里、百度各家公司都开始入局。


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他们都想在这个未来20年,极有可能是最大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越是领头的企业,对于相关联的市场机会就越重视。


中小企业能在新市场中找到做大、创新的机会,大企业可以继续完善自己的生态,在整体市场中形成合力。


所有人都有机会,所有人都期盼变革。


追逐风口其实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而是一场全球顶级玩家的竞技场。


也许我们看到的,大多都只是被迷雾遮挡的礁石,但是每当迷雾散去,我们总能收获新的惊喜,走进下一个时代。


就像2007年1月9日,当乔布斯在Mac world大会上拿出了一个小小的设备,当时他就用一句极度自信的话。


“今天Apple要重新发明电话了。”


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到来。


随之开启的就是百花齐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增量好像走到了瓶颈,应用场景也需要更贴近生活,所有人都已经开始盯上了下一个时代。


搜寻着下一块拼图。


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这块拼图是什么呢?


自从万维网出现,互联网成为了所有科技公司的核心命脉。


构建互联网生态链的关键中枢,从以电脑为载体的互联网,到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再到未来的万物互联。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企业的诉求都不同。


有的企业善于先发制人,往往能够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商机;有的企业往往谋而后动,后发制人,打磨最完美的产品。


华为从交换机做到通讯行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又推出了华为手机。


苹果从原来跟IBM对抗的个人主机电脑,再到打破功能机时代的iPhone。


这些顶级企业的科技创新,推出的终端产品,都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


而在未来的万物互联时代,不管是苹果的生态拼图之上,还是华为的生态拼图之上,所欠缺的碎片,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汽车。


华为很低调,一直是属于后发制人。


但苹果这颗想造车的心,蠢蠢欲动了很久很久。


一手把苹果推向伟大丰碑的乔布斯,2008年就动过念头,打算开发自主品牌i Car,但当时的手机、平板、还有电脑,耗光了他几乎所有的精力。


但乔布斯未能完成的心愿,库克接手了。


2014年“泰坦计划”秘密启动,苹果正式开启了研发电动汽车的道路。


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但造车之难,难于上青天。


最初确定造车时,苹果的想法是造一款能够颠覆社会和行业的车,就像是汽车版的iPhone。


这辆完美的Apple Car必须是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没有方向盘,出行就像躺在床上一样,优雅舒适。


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苹果挖来了一大批工程师以及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的工业设计团队,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大胆的概念。


理想有多绚丽璀璨,现实就有多苍白无力。


商业从来都不是梦幻的,空谈理想和愿景,没有实际的落地和规划,那结果只会是失败。


哪怕是苹果,脱离市场的走向,那也只是一个好的设计,绝不是一个好的商业产品。


很快,苹果遭到现实“毒打”,这份“泰坦计划”经历了严重挫折,超过1000名成员离开,就连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也离开了苹果。


有趣的是,苹果还是没有选择放弃,库克给泰坦计划的员工放了个假,把责任归之于管理层的失误,承诺一定会重启计划,


而在国内,有一个和苹果一样的企业,也是在布局生态化的道路上,率先选择了造车。


同样也遭到了现实的毒打,赌上一切的贾跃亭,输不起,于是开创了PPT造车的先河。


这也是给我们所有中小企业家一个警示:当你决定要干某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要掂量的是,不是这件事我想怎么做,而是我能不能做,在投入产出比的预估下,我只能这么做。


有时候,对风口的追逐,跑太快是死无葬身之地,退一步就比别人慢了十步。


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其实苹果宁愿失败,也不放弃造车的答案很简单。


从乔布斯到库克,苹果从一家伟大的企业,转变成了一家强大的企业。


苹果的市值飙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但在产品开发与创新上,乔布斯时代的颠覆式创新已不复存在。


手机、电脑、平板都出现了销量下滑,虽然苹果仍是这个世界最赚钱的企业,但细心的网友我们已经发现,以往只跟自己比的苹果,开发布会都开始提到华为了。


苹果所在的领域,华为正在全面追赶和超越,你出手表,我卖耳机,你有平板,我推电脑,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


但是苹果急啊,理想中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现实资本股东压力下的打工人。


都在迫使苹果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而随着5G开始落地,为自动驾驶扫清障碍,汽车将成为未来万物互联中的关键一环,这一次,苹果绝不允许自己错过。


虽然库克表现的依然是沉稳,低调。


但从研发投入来看,苹果急切的下了大手笔。


2016年,苹果在研发方面投入同比超过四分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都集中在还未面世的产品和服务上。


到了2020年,据大摩分析师凯蒂·休伯蒂估计,2020年苹果在汽车研发上整整砸进去190亿美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大众在汽车研发上投入也才187亿美元,整个汽车行业的研发金额总量也才1000亿美元。


苹果这个外行为了进入汽车领域,砸下重金,忍受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摇摆,在一次次博弈,一次次修正后,终于是找到了一条独特的路子。


什么路子呢?


那就是牵手中国台积电造芯,剑指特斯拉,再与老对手华为相爱相杀。


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其实,按照苹果一贯的风格,进入一个新行业,第一件事肯定是先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先当老大,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再放手给别人。


但是,在“泰坦计划”四处碰壁的几年,苹果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心态。


跟特斯拉一样,最后都是选择了,先做芯片。


为什么有一万种造车的方式,第一件事是先造芯片呢?


核心就在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有着四层境界


第一层是应用层面的创新。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共享单车,滴滴打车,外卖,这些APP连接了线上线下,把我们线下的需求,提到了更为广阔的网络上去解决。


第二层是产品层面的创新。


就像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它在使用和体验上跟过去有了根本的差别,同时,产品也是支撑起应用场景的存在,让用户可以在每个需求当中想到产品。


第三层是底层逻辑的创新。


它就是让产品或者应用能够运转起来的核心,相当于大脑,就像智能手机的硬件芯片,系统软件,比如说iOS,Android,Windows等;


第四层是基础理论的创新。


这就属于对大自然规律,宇宙万物定律的发现与探索。


人类掌控了火的使用,才有了文明的诞生,发现了电的物理定律,才有了现代文明;现有的科技创新,都是基于这些物理定律,大自然法则下的产物。


当然,这个也是最难的,数十年来都没有太大变化。


所以,第三层的创新,底层逻辑的创新。


才是全世界所有企业,乃至国家竞争的重点。


从中兴,到华为,大家都知道的芯片之痛,就是因为高层的创新对底层的创新有着降维打击的作用。


你的产品和应用再好,但只要我在底层逻辑上实现超越,我就有制定整个行业规则的权利。


你的手机再好,APP再好,不遵守5G通讯的规则,没有我芯片的控制,你连5G的环境都没办法融入。


这就是创新所带来的绝对压制权


苹果也吃过这个亏,我们单仁行曾经讲过,苹果为了抵抗高通臭名昭著的的“高通税”,不惜断掉合作,闹上法庭,自研通讯专利。


结果呢,前两代iPhone因为没用高通的外挂基带,被消费者天天骂。


今年,强如苹果,也是老老实实的换回了高通基带。


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对于我们这些中小企业而言,产品和应用层面的创新,是我们的首选,因为它直接链接着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


而互联网的核心也是两个字,链接


链接就是找到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找到产品和服务之间所创造的价值,找到顾客对产品和服务之外的本源需求。
去跨过产品服务的边界,站在更大的场景之下,找到更加深远的关系。


去思考可以链接的业务和服务,去服务同一用户更多的需求延伸、更长久的需求。
商业世界,链接的本源在于用户和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链接时间的变化,链通的用户和产品数量级越来越大,联通的节点越来越细。


这些细致的节点,就是对用户不断的细分。
这些节点不是固定的,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他们不断在聚,不断在散。
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疫情后的商业大图景:


这幅图景有内在的逻辑,但是没有外在的边界。
回到我对全网经营的重要本质的定义,那就是“无远、无界、无我”。


只有当我们满足这一层后,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和沉淀,在用户的心里形成了一个品牌的锚,我们才能向底层逻辑去创新。


苹果“泰坦计划”浮出水面,剑指特斯拉,再斗华为(上)


那么,苹果在面对如今新能源汽车霸主,特斯拉,是怎么对待的呢?


他们两者之间,最终是终有一战?还是携手合作?书写一个津津乐道的商业合作故事。


而在大洋彼岸,华为,也在汽车领域上展露锋芒。


命中注定的这对宿命对手,换一个赛道,又将再次遇上。


下一集,我们再会。


责任编辑丨罗英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特斯拉   华为   库克   苹果   计划   新能源   拼图   底层   水面   芯片   需求   链接   时代   汽车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