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绯闻之后,张大奕再也撑不起“网红第一股”,如涵退市

资本不看“脸”,看得是实力!


上市仅2年后,曾声势恢弘的“网红第一股”如今只剩一地鸡毛了!


4月22日上午,如涵控股(RUHN.US)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根据协议,买方集团(如涵控股)将以每股0.70美元(或每ADS3.50美元)现金,收购买方集团尚未持有的如涵控股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


一场绯闻之后,张大奕再也撑不起“网红第一股”,如涵退市


你可能没有听过“如涵”,但是你一定听说过“张大奕”这个名字,作为“如涵”的大股东之一,张大奕也曾经是网红的“顶流”人物,带货能力更是丝毫不亚于如今的薇娅、李佳琦。


当时,就连张大奕自己都说是比范冰冰还会赚钱的女人!


一场绯闻之后,张大奕再也撑不起“网红第一股”,如涵退市

但还是应了那句话,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和当初王思聪所预言的一样,风一停,曾被捧上天的“网红第一股”如今就被现实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近年来,若论最为赚钱的职业,网红绝对是个中翘楚。


尤其是短视频的崛起,更是让更多网红有了直接带货变现的途径和平台。也是因此,太多一夜暴富的故事开始在网红身上上演。


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网红经济为何会那么火爆呢?


如果仔细分析这几年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脉络,你会发现社交媒体的兴起,实际上从身份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就拿明星和粉丝来说,在社交媒体崛起之前对于所有粉丝来说,明星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秘角色,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但社交媒体兴起后,随着明星和粉丝的互动越来越多,两者的距离也被慢慢拉近了。


久而久之,人们的追星态度发生了改变,由“仰望式”转变为追求“平视之”。


这其中,尤其是网红,因为其工作就是每天和粉丝互动、交流,因此相比于传统明星,她们更接地气,与消费者的距离更近。而网红恰恰不像传统明星那样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随着这种粉丝与网红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两者的信任度就会不断加强。也是因此,一旦这些网红开始在自己的平台上开始带货,粉丝们马上就一呼百应。因为,相比于电视上那些冷冰冰的广告,她们肯定更愿意相信自己很了解且又站在时尚前沿的网红们!


于是乎,网红经济仿佛就在一夜之间爆发了!


一场绯闻之后,张大奕再也撑不起“网红第一股”,如涵退市


那么,我们再把话题说回张大奕身上。看准了时代赋予的机遇,2014年张大奕成为了淘宝上最早一批做搭配指导的服装店主,凭借积淀的粉丝人气为自己的店铺做导流。


随着人气的不断攀升,没多久后,张大奕就成为淘宝服装品类的销量冠军!


2016年双11期间,张大奕凭借淘宝直播创造了2小时2000万的销售记录,从此稳坐“淘宝第一网红”的宝座。同年,如涵也获得了来自阿里巴巴的投资。


2018年双十一,张大奕的网店销量再次破亿,只用了28分钟。阿里巴巴2017年发布的《网红互联网消费影响力榜单》中,张大奕排名第二,仅次于王思聪前女友雪梨。


一场绯闻之后,张大奕再也撑不起“网红第一股”,如涵退市


2019财年前三个季度,如涵仅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在各电商平台上达成达到了成交额22亿元!


2019年4月3日,如涵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了“网红第一股”!



“网红”终究是“网红”,资本市场并不认可!


虽然贵为“网红第一股”,但上市首日的“如涵”开盘即破发,当日收盘跌幅就超过了37.2%,为7.78美元,市值6.49亿美元。


而有意思的是,针对这个“网红第一股”开盘首日大跌眼镜的表现,王思聪还在自己的朋友圈大篇幅的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原因。


实际上,不得不说王思聪的这个评论可谓是针针见血,把如涵的问题分析的十分透彻。


一场绯闻之后,张大奕再也撑不起“网红第一股”,如涵退市


第一是高昂的营销费用支出。在当时“如涵”的财报中显示,其支出最多的款项之一就是营销费用。比如说,2016年Q2,如涵的营销费用就达到了992万,而2018年Q4这个数字更是一路狂飙到了7084万,增幅高达614%!


确实,对于一个主打“网红”的公司来说,想要包装一个成功的“网红”,确实需要花费巨额的营销费用。但相比于传统公司里实打实的产品营销来说,“网红”打造的营销费用支出风险的确要高很多。因为,网红打造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营销费用投进去了最后很有可能直接打了水漂,而这种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的投资自然入不了投资人们的法眼。


其次,王思聪也说了,即便“如涵”有很多网红,但张大奕就只有一个,她的成功背后也有很多不可确定性因素,并不可复制,而这一点也表现在了“如涵”的销售业绩上!


虽然“如涵”打造了很多网红,但业绩贡献第一的一直都是张大奕。比如说,2017财年,2018财年,2019财年前三季度,张大奕分别贡献了“如涵”总收入的50.8%,52.4%和53.5%,一个人撑起了半壁江山。


如果说,单从张大奕的角度来说,张大奕这种优秀的销售成绩自然是投资者喜闻乐见的。但“如涵”并不是张大奕一个人,其背负的是一整个上市公司。因此为了规避风险,投资人自然不会去投这样一家公司,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刮来的!


更何况张大奕即便再厉害,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同时也存在“过气”的风险。比如说,2020年4月张大奕负面事件被曝出后,张大奕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就马上一落千丈。对此,如涵也在此前的文件中称,该事件对公司声誉、业务和ADS的交易价格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


也是因此,虽然近几年“如涵”一直在试图“去张大奕化”,但最终效果却适得其反。在很多人心目中张大奕已经成为了“如涵”的代表性人物。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一旦风停了,猪也会被摔死。


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渐渐消失,网红这一行业必然也会回归理性,而“如涵”的私有化或许就是网红行业回归理性的一个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阿里巴巴   销量   买方   淘宝   绯闻   社交   粉丝   费用   消费者   距离   传统   风险   自然   美元   明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