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数字货币呼之欲出,支付体系迎重大变革

近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人民银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也就是说,如果顺利的话,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也许能“一睹芳容”。

重磅!数字货币呼之欲出,支付体系迎重大变革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简称为DC/EP(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央行数字货币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

DC/EP采用发行运营双层体系,注重对M0的替代,不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主要作为电子支付手段。

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双层运营体系对现有货币体系的冲击最小,能调动商业银行等的积极性,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

上层:央行,对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做信用担保,因此央行的数字货币与人民币一样具有无限的法偿性;下层:由不同的商业银行构成,商业银行等机构面向公众发行DC/EP的同时,需向央行100%缴纳全额准备金,以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

双层运营”有利于商业机构的参与,充分利用商业机构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通过市场驱动来促进创新和竞争。同时也有助于分散化解风险,还可以避免“金融脱媒”。

中心化管理模式(与比特币的本质区别):数字货币仍然是央行对社会的负债,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双层运营投放体系下,需要中心化管理以避免货币超发─二元账户体系和原有货币传导政策不变,中心化地位不变。

重磅!数字货币呼之欲出,支付体系迎重大变革

央行数字货币的一大特点是:它是由央行发行、与纸质人民币具备同等效力的法定货币。在实践过程中,央行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先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过去在科技领域,尤其是软硬件层面,仍然是国际厂商掌控核心技术或专利。我国金融行业同样受到国外核心技术压制,几十年来,银行业已经和国际厂商形成了深度绑定状态,制定了核心计算、存储和网络环境形成的“集中式”IT架构布局。

DC/EP主要是依靠可控算法(区块链加密码学),由原来流通的纸币通过网络进行发行和流通转换为一串加密的数字符号,由此带来现金流转的巨大提升,原来的印刷系统将会进行更新升级,带来新的IT系统需求。

纸币的替换将会带来3种业务模式的变更:1)以前纸币的印刷工作全权交由央行控制,数字货币的应用将引入登记中心、数据中心和认证中心负责货币生成和顶层制造;2)数字货币的存储、运输和销毁将由核心系统进行操作;3)货币流动将受到巨大改变,B端支付收款和C端数字钱包将成为流通生态重要一环。

重磅!数字货币呼之欲出,支付体系迎重大变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布的专利“一种数字货币钱包开通的方法和系统”,钱包服务商创建的数字货币钱包体现了对用户的弱耦合性,即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不需要依赖银行账户即可实现。

具体流程为:数字货币钱包终端生成密钥对,将公钥发送钱包服务商,然后钱包服务商根据公钥信息生成钱包标识,发送给数字货币发行登记机构,随后数字货币发行机构会根据公钥和钱包标识生成数字证书,钱包服务商据此创建数字货币钱包。首次登录的用户还可以更新自己的信息获得更大的支付额度和其他权利。

央行数字货币的信用等级高于现有的数字钱包。央行数字货币是直接的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无限法偿性。支付宝和微信钱包是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理论上会受到企业信用的影响;但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牌照化管理,对客户的备用金进行集中交存,安全性较高。

业内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势必将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创造全新的商业机会。

重磅!数字货币呼之欲出,支付体系迎重大变革

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

1)2014/2015年是央行数字货币理论探讨和框架建立的主要时期。央行2014年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面临的法律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

2)2016年开始,相关数字货币专利技术就已经开始陆续就位。2017年7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内设七个部门,研究方向包括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等;

3)2019年则是加速落地的阶段,尤其是经历6月Libra的推出后,央行无疑进一步加快了进度。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上表示将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步伐。

2020年全国货币金银和安全保卫工作会议中,央行表态坚定推进法定数字货币。当前,央行数字货币正步入加速落地阶段。

重磅!数字货币呼之欲出,支付体系迎重大变革

数字货币框架为“一币两库三中心”。其中“一币”意味着DCEP是央行的信用凭条,具体技术细节由央行来进行设计。“两库”是指DCEP发行库和DCEP商业银行库,分别由央行和商业银行存管。“三中心” 即央行内部对于DCEP设置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

①认证中心:负责央行数字货币机构及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采集等管理工作。主要对认证管理、CA管理(电子签名)等IT系统有需求。②登记中心:负责记录数字货币和用户钱包记录,完成权属登记;同时记录数字货币发行、转移、回笼全过程信息。因此,IT系统方面,主要包括查询、分布式记账等功能。③大数据分析中心:包括KYC(了解客户)、AML(反洗钱)、支付行为分析等,主要负责风险控制和业务管控。

DCEP产业链可以分为“发行端-分发端-用户端”一条线和贯穿于这条线的“服务端”。

1)发行端:需要配合银行核心系统改造、银行机具改造、数字货币芯片制造。2)分发端。多企业正在探索数字货币钱包专利。3)用户端。多家正在进行支付环节如双离线支付、数字货币ATM机等支付系统和支付机的改造。4)服务端。

重磅!数字货币呼之欲出,支付体系迎重大变革

图表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对计算机等相关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发展出新的产业机遇。从产业链上游环节看,主要包括芯片和基础技术行业,包括数字加密和网络安全领域。从产业链中游环节看,主要包括银行IT行业,包括银行核心系统,身份认证和数字货币钱包领域。从产业链下游环节看,主要包括支付终端行业,包括ATM和智能POS机领域。

央行数字货币在短期主要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长期有望催生开放银行、物联网支付等更大规模的建设需求。可以期待,数字货币将为全球贸易构建更安全、可靠、智能化的新支付体系,从而带动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货币   商业银行   体系   数字   纸币   重磅   央行   呼之欲出   产业链   服务商   账户   钱包   环节   机构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