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巨头进军中国,肉类替代品市场迎机遇

近日从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官网获悉,该公司最新的一份声明提到,Beyond Meat将在浙江建工厂,工厂将位于紧邻上海的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厂将在中国生产Beyond Meat品牌的产品包括牛肉、猪肉和鸡肉在内的植物肉制品。

由此,Beyond Meat将成为第一家将其主要生产设施落户中国的专注于人造肉产品生产的跨国公司。据悉,该项目目前正在推进中,预计将在数月内启动试生产,并于2021年年初全面投产。

人造肉巨头进军中国,肉类替代品市场迎机遇

去年5月,Beyond Meat携“人造肉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纳斯达克,董事会阵容包括领导甲骨文上市的Raymond J. Lane、可口可乐公司现任CFO Kathy N. Waller、麦当劳前CEO Donald Thompson、比尔·盖茨等,一举创造全年上市神话,首日即大涨163%。

Beyond Meat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Ethan Brown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物肉制品市场之一,也有可能跻身全球最大的植物性肉类市场。

除Beyond Meat宣告在中国建厂外,星巴克也在同日表示,将在亚洲各地的菜单上增加植物性食品和饮料。此前,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也已推出人造肉产品,人造肉正渐渐走入大众视野。

人造肉巨头进军中国,肉类替代品市场迎机遇

MarketsandMarkets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预计每年将以15.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增速最快,预计CAGR可达8%以上。

人造肉巨头进军中国,肉类替代品市场迎机遇

图表来源:MarketsandMarkets

如果人造肉市场规模可以目前植物奶与乳制奶的比例(2.3%),那么全球人造肉市场未来将达到217亿美元,对标较为成熟的美国植物奶市场,植物奶渗透率已达13%,全球植物肉类市场模糊测算可达1229亿美元。

由于全球消费者对植物性食品的偏爱越来越多,许多公司包括初创企业和老牌企业都进入了这个高增长市场。

人造肉巨头进军中国,肉类替代品市场迎机遇

目前人造肉行业主要采取两种技术路线:第一种路线是基于植物蛋白、氨基酸和脂肪,通过人工方式合成肉类相似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肉”。另一种则是从活体动物身上提取少量干细胞,随后在实验室中培养其成长为肌肉组织的人造“培育肉”。

前者的代表公司有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Meat,后者的代表公司有Memphis Meat,Mosa Meat和Modern Meadow。

植物肉作为人造肉的细分类别,由于具有零胆固醇、低脂肪等健康优势,减少肉制品带来的患病风险,满足绿色健康消费理念,在发达国家快速渗透,作为农产品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与升级,未来或将是人造肉概念中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

尽管在过去几年,“培育肉”成本随着制造工艺的逐步成熟大幅下降,但仍然无法实现量产。2018年,以色列公司Future Meat生产的人造肉成本还在每磅10000美元左右。

降低“培育肉”成本的决定性因素是降低血清成本,血清主要作用是给肌肉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细胞的自然复制,目前单算血清成本就远高于鲜肉价值,导致“培育肉”缺乏价格竞争力,不能作为大量生产人造肉的可行方法。

人造肉巨头进军中国,肉类替代品市场迎机遇

从植物肉产业链来看,目前上游原材料主要以豌豆和大豆为主,通过初步加工,从农产品原材料中提取纯度较高的豌豆/大豆蛋白,通过进一步深加工,利用产业链上的核心挤压环节得到适合用于生产植物肉的基础材料-组织蛋白,用来最大程度的模拟肉制品的结构和感官品质,最终通过混合加工调味得到植物肉成品。

根据Beyond Meat招股书,其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为大豆、豌豆蛋白及其他植物原料,通过混合搅拌、加热、施压及冷凝等流程后制作完成。对于BeyondMeat来说,豌豆组织蛋白是成功产品的基础材料,无法从现有供应商那里获得,因此他们拥有自己制造的制造设备。

从国内角度看,“人造肉”主要原材料为豆粕,因而产业链上游为大豆初加工企业(通常为向榨油厂购买豆粕)或为原料贸易商,中游为豆制品深加工(大豆蛋白生产),下游应用一方面销售给食品加工企业用作辅料,另一方面供给素食肉类生产商制作“人造肉”。

人造肉巨头进军中国,肉类替代品市场迎机遇

当前人造肉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美国,食品巨头是人造肉市场的领跑者。

根据IRR的预测,美国食品巨头Kellogg’s在肉类替代品市场占据了47.7%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Beyond Meat的市场占有率为6.8%,排名第三。第二和第四同样是美国食品巨头,分别为Conagra’s Gardein(市场占有率为9.8%)和Kraft Heinzs Boca(市场占有率为4.2%)。

随着市场对采用可持续方式生产食品的需求增加,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对人造肉类的公司也加大投入,比如对Impossible Foods、Calysta和Perfect Day追加投资,同时对Memphis Meats和Califia Farms进行新的投资。

人造肉巨头进军中国,肉类替代品市场迎机遇

据天风证券数据,目前中国传统素肉公司的企业只有三家是真正涉及人造肉产品,分别是宁波素莲食品、深圳齐善食品和江苏鸿昶食品,成立均超过10年。

2019年,齐善食品与深圳植物餐饮品牌青苔行星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出植物肉产品。江苏鸿昶食品与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达成合作,共同启动植物肉新项目。

行业内传统公司整体规模较小,2018年,深圳齐善营业额达到3亿元,江苏鸿昶和宁波素莲分别为6000万元和3000万元,整体规模不敌BeyondMeat一家。但中国传统公司的创新人造肉产品更贴近中国消费者日常饮食,如齐善食品推出的素东坡肉等产品。

人造肉巨头进军中国,肉类替代品市场迎机遇

另外国内位于产业链中游进行豆类深加工的企业主要有双塔食品等,公司利用专利技术“从粉丝废水中提取食用蛋白”技术,将饲料级蛋白提纯到食用级蛋白,生产食用豌豆蛋白、淀粉、膳食纤维等产品。

此外,百草味于去年6月确定人造肉系列研发项目,金字火腿则于去年10月开始在天猫旗舰店预售与美国杜邦公司技术合作生产的国内首款人造肉饼。

人造肉巨头进军中国,肉类替代品市场迎机遇

天风证券认为,随着中国肉类消费的增加,人造肉可填补中国未来肉类缺口,同时,消费者更绿色健康的饮食消费习惯,使得植物性食品在中国迎来风口。

考虑到素食肉类产品价格略高于市面上销售的动物蛋白肉制品,且消费者对其需求来源于健康环保、猎奇,素食肉类当前在高线城市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消费者复购意愿较强的加码下,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肉类   中国   植物性   市场   肉制品   替代品   豌豆   美国   产业链   巨头   蛋白   机遇   成本   植物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