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医案一则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咳嗽、便秘等,随着结节的增大,会出现许多不适症状,吃饭呛咳,哽咽感,呼吸急促,胸闷,月经失调,脾胃不适等诸多问题。

在治疗方法上,手术联合激素类药物治疗是目前西医治疗本病的最主要手段,但手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后遗症多,近几年,许多医生对于良性结节不建议手术治疗,而是建议选择中医活血祛瘀、散结消肿的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医案一则

中医学中并无“甲状腺结节”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归属于“瘿瘤”、“气瘿”及“肉瘿”等疾病的范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血瘀”。

中医院对于本病的治疗,以外治膏穴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以达到活血祛瘀,健脾化痰,散结消肿的作用,同时结合体质内调,改善体质问题,同时指导饮食、运动、情绪等调节,以达到综合治疗,全面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医案一则

临床治疗医案:

张先生,47岁,因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1年余,于2017月1月10日就诊于一代宗师素檏中医院。

自诉颈前不适,神疲乏力,吞咽困难,食后腹胀,手脚发凉,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夜间咳嗽明显,影响睡眠,心烦急躁,纳差,二便调。

查体:望诊可见颈前有一包块,大小约3*4c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差,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2016年12月20日外院B超显示:甲状腺右侧叶可见大小3.5*4.6*2cm液实混合回声,考虑甲状腺右侧叶囊实混合性占位,TI-RADS 2级。

西医诊断:甲状腺结节伴部分液化

中医诊断:瘿瘤,脾肾阳虚、气郁痰结证,治法:温补脾肾、行气活血、化痰散结,配以一代宗师膏穴散结处方(以散结膏为主方:急性子、姜黄、木鳖子、白芷、天葵子、莪术),贴敷人迎穴,扶突穴,交叉贴敷,6-8h/天。

辅以固本膏(组方:肉桂、附子、艾叶、香附、益母草、乌药、白芷、大黄、红花、当归等),贴敷神阙穴,1贴/次,连续贴敷2天;

同时配合内调中药颗粒,疏肝解郁功效,一天一付,冲泡服用。 忌辛辣刺激油腻之品,忌烟酒咖啡浓茶,保持良好情绪,忌生气。

2017年2月18日复诊,诉颈部不适感消失,声音嘶哑、呼吸不畅、烦躁及夜间咳嗽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查体:神清,精神可,面色红润,右侧颈前包快较前变软。外院B超示:甲状腺右叶可见一大小约2.3*2.9*1.5cm混合包块,以液区为主,考虑甲状腺结节伴部分囊性变,舌红苔白,脉弦滑,效不更方。

连续治疗3个月后,颈部肿块消失,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017年3月20日外院b超显示:双侧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嘱患者守前法间断巩固治疗2个月。


病例分析:

患者素体脾肾阳虚,故用固本膏辅助治疗,方中附子、肉桂具有温补阳气,固肾散寒的作用;红花、当归不仅活血,而且具有养血的功效;配合具有培元固本、温暖脾肾作用的神阙穴治疗后,神疲乏力、手脚冰凉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甲状腺结节减小或消失,说明膏穴散结疗法辨证治疗正确。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医案一则

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科的疑难杂症之一,病程长,复发率高,且疾病的发生发展多与饮食失宜,情志失调有关,多数患者会伴有烦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而正确有效的运动有助于本病的恢复。

中医院在治疗的过程中,遵循集药物、饮食、运动、情绪为一体的治疗体系,重视患者的饮食指导,运动抗康复及情绪调节,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食疗搭配,明确饮食禁忌,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运动,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信心,身心同治,起到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甲状腺   附子   白芷   肉桂   当归   疲乏   中医院   颈部   不适   症状   患者   中医   呼吸   情绪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