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女性更易患“子宫肌瘤”?这些身体信号恐怕很多人都没注意

 提到女性疾病,很多人应该第一次想到子宫肌瘤,这种妇科病是比较常见的,但由于症状不明显,只能在体检中发现。同时生活中也有很多说法,例如很多人就会说肥胖的人就容易患上子宫肌瘤,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肥胖人群易受子宫肌瘤 " 青睐 "

子宫肌瘤的出现和体内雌激素水平是否稳定有很大的关系,当体内雌激素分泌较多时,就会给子宫肌瘤的生长提供动力,较多的雌激素就相当于是子宫肌瘤的 " 推动剂 ",患子宫肌瘤的几率增大。

而女性肥胖之后,内分泌会失调,雌激素分泌会比较旺盛,在这种情况下,是很容易患上妇科疾病的,出现子宫肌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所以肥胖之人,更容易被子宫肌瘤 " 青睐 "。


子宫肌瘤到底是个啥?

  子宫肌瘤一是炎,二是寒,三是气

  是长期阴道宫颈隐形炎症,上行感染,循环受阻;

  是体内的寒积让每月的子宫内膜不能完全脱落,在子宫壁上形成的瘀积形成瘤;

  是因为爱生气引起的,经常出现在壁内或是壁上的气结,严重导致闭经或者月经量少

  久之则瘤

  根据部位不同可划分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以及一些特殊类型。

肥胖女性更易患“子宫肌瘤”?这些身体信号恐怕很多人都没注意


  粘膜下肌瘤:往子宫腔里面长;

  肌壁间肌瘤:长在子宫的肌肉里的;

  浆膜下肌瘤:往子宫外生长。


为什么得子宫肌瘤的人越来越多?

  有数据显示,生育年龄的妇女患病率达到25%,平均每4位育龄期女性就有1位有子宫肌瘤。整体发病率达到50%。

  子宫肌瘤与痛经有直接关系。子宫肌瘤的患者月经会有改变,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缩短,月经时间长。有的患者月经量是以前的2倍甚至更多,导致贫血,脸色苍白、蜡黄,头晕、乏力。子宫肌瘤如果位于前壁,可能会引起小便改变,如尿频、憋不住尿。子宫肌瘤位于后壁,可能会造成便秘。


医生提醒:身体若是出现了这3种“预兆”也要重视

  1、分泌物有臭味

  正常白带是没有明显的异味的,如果白带出现分泌过度,并出现了腥臭的味道,还变成了豆腐渣状,这时候就要引起注意,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特别是经后和性活跃的女性,更要时常关注自己白带的变化,预防子宫肌瘤发生病变。

  2、腹痛异常

肥胖女性更易患“子宫肌瘤”?这些身体信号恐怕很多人都没注意

  子宫肌瘤最为常见的症状表现就在于月经上,主要症状是月经周期持续时间短,月经量增多,出现黑血块,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由于大肌壁间肌瘤跟粘膜下的肌瘤导致的,经期出现了这些症状就一定得引起注意了。

  3、月经紊乱

肥胖女性更易患“子宫肌瘤”?这些身体信号恐怕很多人都没注意

  子宫肌瘤最为常见的症状表现就在于月经上,主要症状是月经周期持续时间短,月经量增多,出现黑血块,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由于大肌壁间肌瘤跟粘膜下的肌瘤导致的,经期出现了这些症状就一定得引起注意了。

  想要维护子宫健康,平时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注意卫生

肥胖女性更易患“子宫肌瘤”?这些身体信号恐怕很多人都没注意

  2、坚持运动

  坚持运动可以提高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体内血液循环的速度,对消散结节还是有一定能帮助的,所以日常尽可能保证每天运动半个小时以上,可以选择慢跑、快走、太极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促进体内血液循环的速度,对消散结节还是有一定能帮助的,所以日常尽可能保证每天运动半个小时以上,可以选择慢跑、快走、太极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3、定期体检

很多人子宫肌瘤手术切除后又复发了,很可能是没有坚持良好的习惯,就算手术切除身体的保养工作依然要做好。

特别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了解健康情况。如果有某些疾病小隐患存在,可以及时解决,防止子宫肌瘤再次来袭。

很多人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认为子宫肌瘤手术切除就万无一失,不会继续出现带来影响,因此身体的检查工作没有做好,可能会疾病再次来袭带来身体伤害。

想了解更多专业疾病科普知识?欢迎关注“医联山东”微信公众号。

医联山东由山东省医师协会主导,与医院信息系统实时互联,提供山东省内各大医院预约挂号、专家讲堂、缴费充值、报告查询等线上就医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肥胖   浆膜   身体   太极   可能会   雌激素   白带   肌瘤   粘膜   山东   子宫   月经   症状   体内   信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