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国基建”?耗资千亿的世纪工程,仅规划就用了50年

国家耗资数千亿元建设了南水北调工程,几十万移民为此搬迁,那么我国为何要花费如此代价去修建这项工程?它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改变?

又是“中国基建”?耗资千亿的世纪工程,仅规划就用了50年

南水北调作为我国“十五”计划中所提出的四大工程之一,关系到我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日常用水,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综合发展。由于它的涉及范围非常的广阔,所以它的修建难度比过青藏铁路、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这些单个的工程项目难度要大的多。

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来说相对丰富,占到了全球的6%,但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绝大多数的水资源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水资源分布极其不均匀。尤其我国的华北地区人口极为稠密,但水资源相对稀缺,我国首都北京也处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稀缺不仅仅影响了农工商业的发展,也侧面影响了城市的日常运转。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国才有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想法。

又是“中国基建”?耗资千亿的世纪工程,仅规划就用了50年

南水北调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被正式列为“跨世纪”的工程。

又是“中国基建”?耗资千亿的世纪工程,仅规划就用了50年

该工程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整个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部分,东线的工程的起点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扬州,终点位于华北的天津,途经江苏、安徽、山东、河北等地。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丹江口水库,终点为我国首都北京,途经湖北、河南、河北等地。而西线工程还尚未开工,这主要是由于该线工程难度非常大,且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工程会经过地震带与自然保护区,目前仍然处于前期的研究工作阶段。截止到2020年,南水北调的东线及中线工程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日常的调水,供水。

又是“中国基建”?耗资千亿的世纪工程,仅规划就用了50年

淡水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尽管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在全球范围内都算是属于比较多的,达到了28000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是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所以中国虽然淡水资源整体比较充裕,但摊到人均就非常低了,只能达到全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这使得我国又成为了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

而水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仅仅是满足国民的日常基本生活饮用,同时在农业灌溉、农业种植,以及工业发展、工业生产制造方面都对水资源有着巨大需求,可以说一个国家的人均水资源是否充沛,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未来长期发展的潜力。

又是“中国基建”?耗资千亿的世纪工程,仅规划就用了50年

在过去,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我国很多地方对于用水只是满足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工业需求,农业生产也是非常原始的人工耕种与人工灌溉。但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后,整个国家开始飞速发展,在农业、工商业等各方面都有快速的飞跃,用水量随即增加,这逐渐让我国成为了全世界淡水用量最多的国家。仅仅在我国加入WTO后的2002年,全国淡水用量就达到了将近5500亿立方米。

然而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却长期都面临着水资源紧缺都问题,水资源的短缺对我国北方的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的工业、农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就显得迫在眉睫。所以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国家开始将南水北调工程正式投入规划建设中。如此看来,南水北调对于整个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也尤为显著。

正如前面所说的,南水北调作为一项世纪性的工程,其工程难度与耗费的资金都相当大。目前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难度较大,东线工程大部分工程量都处于平原地区,多为明渠,只有部分地区借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故道以及现有的一些区域调水工程。同时,连通了洪泽湖、东平湖等沿线的湖泊,将其作为调蓄的水库。

尽管东线工程相对难度较小,但仍然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水泵站群。除了输水工程,还有配套的蓄水及供电等工程。中线的工程由于途经的地势并不平坦,从丹江口出发后需要穿越诸多山脉,这显然是相当困难的。当然了,中线工程最具有挑战性的还要属穿越黄河的工程,这也是南水北调干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我国的施工人员通过盾构隧道才成功的穿过了黄河,将输水管线穿过中原最终运至华北。

又是“中国基建”?耗资千亿的世纪工程,仅规划就用了50年

除此之外,在东线与中线还有诸多“地上河”,它们看上去十分壮观,要知道,这些并不是小规模的水利工程,而是跨越上千里长度的巨型工程,这些调水路线仿佛是一条水上列车,它不仅仅需要避开农田、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极大的考验了我国的大型工程技术,同时还需要克服地势的高差,因而在水的输送过程中对于管道水压方面的技术也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南水北调工程也因此打破了诸多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它伴随着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一系列的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共同在中华大地上造福百姓。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范围之广,工程难度之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也为我国奠定了相当充分的技术经验积累。同时在南水北调的东线与中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国也克服了诸多地质及建设技术方面的困难,为接下来开启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积累了诸多经验。而除了这些对于国家技术层面经验积累与基建实力的提升外,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大作用就是极大的缓解了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供水压力。

又是“中国基建”?耗资千亿的世纪工程,仅规划就用了50年

就拿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来看,在中线工程建成输水后,为整个华北地区的各个城市增加了相当大的供水量,极大的缓解了城市的生活用水以及整个地区的工业用水不足的问题,对于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战略保障作用。

在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完成后,华北地区和中原地区几乎再也没有受到过“水荒”的影响,而南水北调得以实施,也再次印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让各个地区得以均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北方地区   丹江口   华北地区   青藏铁路   工程   东线   南水北调   西线   中线   基建   水资源   淡水   中国   难度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