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治病、可健身,这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也力推的养生法!附练习动图

2016年10月,中国湖南长沙举办“万人演练马王堆导引术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这将是人类追求健康、追求长寿的活动。导引术正在开启中国人养生法,21世纪导引操正在拓展地球村的健康路。

起源于原始社会,清明时期走向成熟

导引就是疏导气血、引申肢体。导引萌芽于远古时期,原始社会由于居住环境潮湿、生产力低下,人们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作,使得风湿性疾患普遍,古人发明了一种能运动四肢关节、通利筋骨的舞蹈,即为导引的原型。

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术发展为强身健体的自觉活动,古人从动物灵活有力的姿态中得到了启发,创制了仿生导引术, 出现了“熊经”“鸟申(伸)”的二禽戏。

秦汉时期,导引术进一步发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导引图谱。汉末华佗创造“五禽戏”,用仿生的方式将导引术归纳为五个范式,仿照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名曰“五禽戏”,比之《导引图》增加了鹿戏与虎戏,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可治病、可健身,这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也力推的养生法!附练习动图

两晋南北朝时期,导引的术式和名称愈加繁多,葛洪《抱朴子》记载了九式导引术,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具体记载了“狼踞鸱顾”“五禽戏”等几种导引术,并绘制《导引养生图》一卷,现已失传。

隋唐五代时期,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篇记载了“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这实际是导引术。此外,唐代还著有《太清导引养生经》,收录了“赤松子导引法”“宁封子导引法”“虾蟆行气法”“彭祖卧引法”“王子乔导引法”“道林导引要旨”等多种导引术。

宋元时期出现了众多导引流派,可谓是导引术发展的高峰。最著名的是北宋末年的“ 八段锦”,八段锦发展到现代分为:坐八段锦、立八段锦;北八段锦、南八段锦;文八段锦、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太极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委托北京体育大学对“立八段锦”进行了重新研究与整理,将之定名为“健身气功·八段锦”和“健身气功·十二段锦”。

明清时期,导引术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导引术更加合理科学,创造出至今仍广受欢迎的“ 易筋经”导引术。

太极拳结合阴阳五行和中医经络学的导引术、吐纳术,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和导引操”由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基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根据马王堆出土医书的《导引图》演绎而成。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共同指导下,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主体,组织养生、医学气功等方面的学者,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复活了导引图所描述的整套术式,成为当代的导引操,这是中医学继承创新的一大举措,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一大贡献。

不药”“不争”“不断”的三个特点

导引术是中国祖先创造并传承的宝贵财富,是一套集呼吸运动与肢体运动为一体的医疗保健操,通过模仿动物的肢体运动,结合“吹呴呼吸,吐故纳新”,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流通,从而延年益寿。

导引术有三个共同特点。

一是“不药”。导引术不主张、不借助药物,而靠自身的锻炼,促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强健,修炼“精气神”。马王堆《导引图》44个范式中有16个范式明确注明了用于疾病治疗,记载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等各科13种疾病,如“引项”“引膝痛”“引痹痛”“痛明”“引聋”“腹中”,分别治疗颈项、膝盖痹证,眼睛疼痛,耳聋,腹中疾病等。

二是“不争”。“导”是指“导气”,诀窍是“和”;“引”指“引体”,诀窍是“柔”。所以导引术讲究柔和、追求中和,没有激烈的抗争式的动作和范式。

《导引图》中人物服饰,头上有绾发也有戴头巾者,但仅有三人戴冠。衣着上穿着宽松,也有上身赤裸,下身着短裤或短裙,腰带宽松者、赤足者,从服饰上可看出练功者“被发缓形”“宽衣解体”,有利于经络气血流畅,导引行气。人物动作上,姿态复杂,但仔细观察均无握拳之势,这意味着在动作过程中,十指轻柔动作舒缓,利于宣通气血。

可治病、可健身,这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也力推的养生法!附练习动图

三是“不断”。导引术是一项集意念和呼吸运动、结合肢体运动的养生保健术,讲究气息与动作协调、连贯、持续。《导引图》中的调息功法操有闭息法、吐气法、开声呼吸法等,如“仰呼”“猿呼”等。太极拳也同样讲究内外兼修、刚柔相济、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所以练习导引术要持之以恒,日久见功。

修炼注意事项

可医也可养,习务“静”“匀”“柔”“常”

导引术可分为仿生保健操、医疗导引操及调息功法操三大类,既可治病也可健身,更能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指出导引术适用于“痿、厥、寒、热”和“息积”,《金匮要略》强调以“导引、吐纳、针灸、膏摩”治疗四肢“重滞”症,《中藏经》指出“导引可逐客邪于关节”。

《庄子·刻意疏》认为导引术乃“延年之道,驻形之术”,西汉盲乐师窦公,常年坚持导引,活到了100多岁;唐代医家孙思邈坚持每日练习导引术,得100多岁高寿;宋代诗人陆游,年老时长做“熊卧”“鸟伸”等导引术,80余岁仍精神矍铄。这些古籍及实例表明,导引术蕴含了古代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哲学智慧,是科学的健身方法,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修炼导引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静”。心态要平和稳定,浮躁不得、忧虑不得。

二是“匀”。呼吸吐纳要均匀,急迫不得、烦躁不得。

三是“柔”。肢体动作要柔顺,僵硬不得、冲撞不得。

四是“常”。必须天天修炼,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可治病、可健身,这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也力推的养生法!附练习动图

导引术就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颗闪亮明珠,其简便易行,以个人修炼、徒手修炼为主,但又可集体修炼、集中修炼。不受时间、空间、经济、地域、器械等任何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时具备良好的健身效果,适宜大众学习锻炼,是普惠大众,强身健体的绝佳方式,值得我们去推广。

最著名导引术之一八段锦练习方法

八段锦,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它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可治病、可健身,这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也力推的养生法!附练习动图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可治病、可健身,这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也力推的养生法!附练习动图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可治病、可健身,这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也力推的养生法!附练习动图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可治病、可健身,这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也力推的养生法!附练习动图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可治病、可健身,这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也力推的养生法!附练习动图

八式集合,小伙伴们转起来学起来~

可治病、可健身,这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也力推的养生法!附练习动图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养生图文信息,特别是当涉及食疗、药品、配方、针灸技术等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百骸   简便易行   马王堆   国医   健康   保健操   范式   强身健体   功法   太极拳   气功   气血   肢体   呼吸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