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血和血尿是一回事吗?究竟需不需要治疗?

临床上经常碰到一些患者,体检发现尿潜血阳性,就认为自己尿血了,甚至有些医生也习惯性把潜血说成血尿,从而误导患者。

要明确什么是潜血和血尿,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去分析:

潜血和血尿是一回事吗?究竟需不需要治疗?

首先要明确是不是血尿

尿潜血试验是根据尿中血红蛋白与试纸上的试剂发生反应,引起试剂颜色改变的原理,来判断尿中是否含有血红蛋白。颜色越深,潜血就越多。

但是,尿中的强氧化剂、大量的细菌也可以引起试纸颜色的改变;尿液中存在易热酶(如过氧化物酶)和肌红蛋白时,可引起潜血的假阳性。

所以,尿潜血阳性,无论几个“+”都不一定是血尿。

血尿是将尿液高速离心后,取尿沉渣做显微镜检查,如果沉渣中红细胞数≥3个/HP(高倍视野)就被称为血尿。

如果血尿量较少,肉眼观察不到红色尿,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称镜下血尿。

如果尿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尿液的颜色变成洗肉水样或者酱油色,称为肉眼血尿。一般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时肉眼就能看得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潜血的本质是血红蛋白,是红细胞被破坏后,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游离到尿液中,变成了潜血。而血尿指的是整个红细胞出现在尿液中。

其次:如果是血尿,要明确红细胞来自于肾脏还是肾外?

这就需要做第二个检查—— 尿红细胞变形率。

来自于肾脏的红细胞经过肾小球滤过膜时,由于被挤压会失去原有的形态,变成畸形红细胞。

如果尿中畸形细胞比例超过60%(有观点说超过50%),就可以认为红细胞来源于肾脏,称肾性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等各种肾小球疾病。

如果尿中红细胞大部分是正常形态,就说明红细胞来自于肾外,比如肾盂、输尿管、膀胱这些部位,称非肾性血尿,常见于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外伤等肾外疾病。

最后:如果是肾性血尿,还要查是否合并有尿蛋白和高血压。

1、如果没有蛋白尿、高血压,也没有水肿,仅仅是肾性血尿的话,就诊断为隐匿型肾炎,也可见于薄基底膜肾病。

隐匿型肾炎是一种非常轻的肾病;而薄基底膜肾病是一种家族性遗传病,属于良性病变,不会导致肾衰。

无论是隐匿性肾炎还是薄基底膜肾病,都不需要治药物疗。一方面,人们之所以恐惧肾病,是害怕最后发展到尿毒症,但二者基本上不会发生肾衰竭,所以无需治疗;另一方面,二者导致的血尿可伴随终生,难以消除。如果为了“这点小事”而“大动干戈”,既耽误工夫、浪费财力,又可能造成药物性肾损害,得不偿失。

2、如果肾性血尿合并蛋白尿、高血压的话,有可能是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性肾脏病、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严重的肾脏病,这时就需要积极治疗,如果控制不住就会发展至肾衰竭,最终进入尿毒症期。

对于尿潜血阳性或尿红细胞超标的同学是否需要治疗呢?

第一种情况:如果只有尿潜血,尿中没有红细胞,根本不是血尿,也谈不上肾病。我想对这类患者说:别乱想了,时候不早了,洗洗睡吧!

第二种情况:如果尿中有红细胞,而且尿红细胞变形率显示尿中的红细胞大部分是畸形的,所以肯定是肾性血尿。

但这时如果没有蛋白尿,没有高血压和水肿,考虑是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或者家族性薄基底膜肾病。

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不用治疗,也没有必要肾穿。

请把自己当成正常人,放下心理负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当然也可以结婚生子,但需要每年定期体检。

很多患者总是跟尿潜血过不去,实际上,相对于潜血或者血尿,蛋白尿对肾脏病的预后更有价值,更应该引起重视。

比如,糖尿病人,一旦出现尿微量蛋白,就考虑是出现了糖尿病肾病;再比如IgA肾病,如果把尿蛋白定量降到0.3g/d以下就可以打100分了。

无论从诊断,到疗效判断,都没有血尿什么事。

所以放松心态,你真的没必要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血尿   蛋白尿   血红蛋白   红细胞   基底   尿液   高血压   肾炎   潜血   阳性   肾病   肉眼   肾脏   畸形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