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利大于弊,就要考虑积极抗病毒治疗

这是我在2017年8月23日写的一篇乙肝科普文章,距今快四年了。当时中国专家看乙肝主要遵循2015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原则和推荐意见。

李女士今年35岁(2017年),通过网站咨询我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李女士很纠结,因为不同医生有不同的说法。针对一个具体的病例,总有相对最恰当地处理方法,那么,李女士到底要不要抗病毒治疗呢?

只要利大于弊,就要考虑积极抗病毒治疗

先介绍一下李女士的病情,她是2002年上大学体检才知道自己是乙肝大三阳感染者的;2007年参加工作后因为应酬有时会喝酒,发现右上腹肝区不适,检查转氨酶升高,HBVDNA定量一般波动在6次方~~8次方拷贝之间。

2007年至2009年,她服用了两年左右的阿德福韦酯(现在该药基本淘汰了),停药后不到3个月肝炎就很快复发了。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李女士注射国产干扰素一年半后停药。

干扰素停药至今(截止2017年),肝功能一直正常,AFP也正常,一直是小三阳,彩超提示未见明显异常,。HBVDNA前两年是阴性的,这两年开始轻度升高;2016年11月1.05E+03拷贝/ML;2017年3月9.5E+02拷贝/ML。李女士还特别提及,2015年左右有一次HBVDNA达到5次方拷贝。我建议她做一次高灵敏的HBVDNA定量检查,结果是2310 IU/ML,换算成拷贝是13398。

李女士的父亲是因为肝性脑病(俗称的肝昏迷)去世的,兄弟姐妹几个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综合分析一下李女士的各种危险因素:①小三阳,HBVDNA波动在2次方至5次方拷贝之间;②既往肝炎明显发病,阿德福韦酯治疗2年停药复发;干扰素治疗一年半;③父亲死于肝性脑病;④35岁。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李女士将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

只要利大于弊,就要考虑积极抗病毒治疗

为什么有相当多的医生不建议李女士抗病毒治疗呢?因为李女士从2011年11月停干扰素至今,肝功能持续正常,谷丙转氨酶一直在30以内,肝脏纤维化扫描数值只有4.3Kpa,不符合当时2015版中国乙肝指南抗病毒治疗适应症。

我个人觉得,李女士应该是典型的小三阳肝炎,小三阳肝炎的病毒量是波动的,时阴时阳,时高时低是常态。小三阳肝炎使用干扰素后复发率特别高,复发多数在一年以内,也有少数会长达3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再复发。小三阳肝炎一经确诊,可以暂时甚至较长时间缓和,但是绝少自行恢复,可以长期隐匿发展,这就是我国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最主要的原因。我建议李女士立即开始服用国产恩替卡韦或者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如果准备生育二胎,可以在产后再抗病毒治疗。


小三阳肝炎或者小二阳肝炎使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停药后其肝炎大多数复发,而且病情表现会更隐蔽,更加难以获得明确诊断,更加容易耽误治疗。大多数的乙肝指南对小三阳肝炎或者小二阳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阐述和重视不够,如果照搬指南的条文去看病,是会误事的,只要明确存在乙肝病毒复制的证据,权衡利弊,利大于弊,就要抗病毒治疗。


不知不觉四年过去了,中国肝病专家看乙肝主要遵循2019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原则和推荐意见,按照最新指南的建议,李女士肯定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指南的基本原则需要遵循,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乙肝患者,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全照搬指南的条文,是不对的。其实,每一版的慢性乙肝指南都在其开头明确指出: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慢性乙肝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做出合理决定,但并非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者解决慢性乙肝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师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该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以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只要利大于弊,就要考虑积极抗病毒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抗病毒   转氨酶   干扰素   乙型肝炎   肝功能   阴性   次方   肝硬化   肝癌   肝炎   乙肝   中国   病情   建议   指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