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片与脑心通胶囊有何不同?听听药师怎么说

银杏叶片和脑心通胶囊都是临床上常用的益气活血类中成药,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是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和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用药,这两种药物有何不同?这是一位网友的问题,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一一说明:

银杏叶片与脑心通胶囊有何不同?听听药师怎么说

  1. 成分:银杏叶片是由银杏叶标准提取物制备而成,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铜醇苷和萜类内酯,其他成分还包括有机酸、原花青素、儿茶素等,银杏叶片的主要成分为化学成分。脑心通胶囊组方为黄芪、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红花、桃仁、乳香、没药、鸡血藤、牛膝、桑枝、桂枝、全蝎、地龙和水蛭,脑心通胶囊的主要成分为中药。
  2. 药理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银杏叶片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脂、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心肌缺血、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室重构、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等药理作用。脑心通胶囊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抑制血管、心脏等器官重构、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脂代谢、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药理作用。
  3. 临床应用:临床研究证实,银杏叶片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银杏叶片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延缓脑卒中后认知功能下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预防痴呆。银杏叶片可有效减轻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表现,预防心绞痛发作。银杏叶片联合降压药可提高降压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预防靶器官损伤。银杏叶片联合他汀类药物可减少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银杏叶片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辅助治疗,可以单用,也可与西药联合使用。脑心通胶囊联合他汀类药物可进一步优化血脂代谢,防治脑梗死和颈动脉硬化。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可进一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和全因死亡风险。脑心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可改善氯吡格雷抵抗,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因此,脑心通胶囊既可以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也可以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同样是一种辅助治疗药物,通常与西药联合使用。
  4. 用法和疗程:银杏叶片一次2片,一日3次,推荐餐后服用,可有效预防或减轻胃肠道不适,一般4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延长服用时间,临床应用疗程不超过6个月,需要长期服用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脑心通胶囊1次2-4粒,一日3次,推荐餐后服用,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一般4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延长服用时间。
  5. 安全性: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银杏叶片可见恶心、呕吐、口干、胃酸过多、腹部不适、腹胀、腹痛、瘙痒、皮疹、头晕、头痛、心悸、胸闷、乏力、过敏或过敏样反应等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需要注意,孕妇、过敏体质、心力衰竭者慎用银杏叶片,围手术期患者应由医生评估后使用,有出血倾向或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血、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银杏叶片。脑心通胶囊尚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腹部不适、便秘、口干、头晕、头痛、皮疹、瘙痒、心悸、呼吸困难、潮红、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有出血倾向、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或经期妇女应慎用。
银杏叶片与脑心通胶囊有何不同?听听药师怎么说

总之,银杏叶片和脑心通胶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脑心同治”的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二者都有较好的安全性,尚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银杏叶片和脑心通胶囊在成分、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临床应用时应该辨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叶片   银杏   胶囊   缺血性   心绞痛   疗程   冠心病   药师   动脉   安全性   抑制   成分   患者   医生   脑卒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