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布洛芬或双氯芬酸钠有哪些不良反应?需要注意什么?

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都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机制相似,主要通过对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由此减轻因前列腺素引起的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周围神经痛觉的敏感性,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双氯芬酸钠的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比吲哚美辛强2-2.5倍,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关节肿痛症状,无病因治疗及控制病程的作用,还可用于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痛、滑囊炎、肌痛、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以及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常吃布洛芬或双氯芬酸钠有哪些不良反应?需要注意什么?

每种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无法避免,说明书中会罗列出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让人抓不住重点,今天孙药师将布洛芬和双氯芬酸钠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类总结,以方便大家识别,布洛芬的不良反应包括:

  1. 消化道症状: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呕吐,16%的长期服药者会出现上述症状,停药上述症状消失,不停药者也可耐受。少数(小于1%)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也有因溃疡穿孔者。
  2.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嗜睡、眩晕,耳鸣少见,出现在1%-3%的患者。
  3. 肾功能不全:很少见,多发生在有潜在性肾病变者,但少数服用者可出现下肢水肿。
  4. 其他:少见症状有皮疹、支气管哮喘发作、肝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等。
常吃布洛芬或双氯芬酸钠有哪些不良反应?需要注意什么?

服用布洛芬需要注意:

  1.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对布洛芬可有交叉过敏反应。
  2. 布洛芬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停药24小时即可小时。
  3. 布洛芬可影响肾功能,使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含量升高,肌酐清除率可下降。
  4. 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5. 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使用布洛芬后可致水钠潴留、水肿,有消化道溃疡史者使用布洛芬时易出现胃肠道副作用,包括产生新的溃疡,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如凝血障碍、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使用布洛芬后出血时间延长,出血倾向加重,原有支气管哮喘者,使用布洛芬后可加重,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布洛芬后肾脏不良反应增多,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上述人群应慎用布洛芬。
  6. 布洛芬有引起心血管事件风险,故不宜剂量过大及疗程过长。
  7. 用药期间如出现胃肠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视力障碍,血象异常以及过敏反应等情况,应立即停药。
常吃布洛芬或双氯芬酸钠有哪些不良反应?需要注意什么?

双氯芬酸钠等我不良反应包括:

  1. 胃肠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约见于10%的服药者,主要为胃不适、灼烧感、反酸、食欲缺乏、恶心等,停药或对症处理即可消失,其中少数可出现溃疡、出血、穿孔。
  2. 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眩晕、嗜睡、兴奋等,发生率小于1%。
  3. 肾脏:引起水肿、少尿、电解质紊乱等严重不良反应罕见,轻者停药并相应治疗后消失。
  4. 其他:少见的有肝酶一过性升高,极个别出现黄疸、皮疹、心率不齐、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均为可逆性。
常吃布洛芬或双氯芬酸钠有哪些不良反应?需要注意什么?

服用双氯芬酸钠需要注意:

  1. 有肝、肾功能损害或溃疡病史者慎用,尤其是老年人。
  2. 双氯芬酸钠含有钠盐,对限制钠盐摄入量的患者应慎用。
  3. 用药期间应常规随访检查肝、肾功能。
  4. 双氯芬酸钠可导致血清肝酶一过性升高,血清尿酸含量下降,尿尿酸含量升高,可能会对诊断造成影响。
  5.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口服起效迅速但排出亦快,待急性疼痛控制后宜用缓释剂型,减少服药次数,维持稳定血药浓度。
  6. 双氯芬酸钠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故服用剂量不宜过大,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疗程不宜过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钠盐   血象   前列腺素   皮疹   消化道   血清   水肿   关节炎   剂量   关节   少见   溃疡   肾功能   症状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