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抓住春天的尾巴,养好肝气准备入夏

5月5日立夏后

将正式步入夏三月,

谷雨节气还剩

最后几天了~


快抓住春天的尾巴,养好肝气准备入夏


还没养肝的人

是不是着急了呢?

肝脏是人体

非常重要的解毒器官,

肝如果不好,

脸色就会很差,

肝脏健康的人

面色红润有光泽,

肝不好的人则是相反。


快抓住春天的尾巴,养好肝气准备入夏


春养肝,

请抓住最后几天,

养好肝气轻松入夏~



起居:早睡早起



春季阳气上升,如果你还赖在床上睡懒觉的话,对肝脏健康没有任何益处,早睡早起才是春季最佳的养肝方式


在起床之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最好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和瑜伽都是不错的方式,这能让体内阳气得到升发,更适合春季养肝。


快抓住春天的尾巴,养好肝气准备入夏



宜食:绿色蔬菜


春季适合吃青绿色的食物。中医认为,青色属木,对肝脏养护有一定好处。


新鲜的蔬菜水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想要肝脏健康绿色食物不能少,比如:菠菜、黄瓜、莴笋等等都属于青绿色食物。


青绿色食物包含了蔬菜水果等种类,多吃这类食物不仅能缓解身体的疲劳感,还能预防肝病出现。


快抓住春天的尾巴,养好肝气准备入夏


慎食:烧烤油炸和啤酒


身体内主要代谢酒精的器官就是肝脏,所以每天大量饮酒,就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功能,最终导致体内毒素堆积,诱发肝脏损伤。


另外,酗酒会导致肝脏中毒,诱发肝炎,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硬化疾病。


“酒伤肝”几乎人人都知道的健康保健语,但依然没能阻止一些人与酒精的隔离,甚至有人会问“喝酒的人如何保护肝脏?”


试问,酒已经伤害到肝脏了,还如何保护呢?就如同“杀人了如何使其复活”一个道理。


所以保护肝脏,首先要远离伤肝的所有食物,包括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烧烤等等。


养肝小妙招


1.敲打穴位


春季养护肝脏可以通过按摩敲打穴位的方式,胆经处在身体的外侧,按摩这个部位就能起到养护肝脏的效果,具体的操作办法如下:


每天双手握拳,用力敲打大腿的两侧,每次持续五十次左右,一天做两次,这种方式能加速胆汁的分泌,从而提升肝脏功能,而且还能缓解自身的压力。


2.揉地筋


《黄帝内经》云:“肝者,其充在筋;肝气衰,筋不能动。”因此,观察“筋”的表象,可帮助我们判断肝气的状态,坚持按揉“筋”,能养肝护肝。


道宗秘书里这样描述:“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天筋在眼里面,普通人根本没法锻炼;藏在脚底的地筋,我们却可以找到,并利用它保健身体。


地筋也就是我们脚底的那根筋。揉地筋可是养生的法宝,可以去肝火,养肝气。


揉地筋方法简单,没有特别要求。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将右脚放在左腿上,脚趾尽量向上弯曲,脚掌绷直,将脚底面向自己,把足趾向上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会从脚底浮现出来。用大拇指沿着地筋往脚趾的方向压推、按揉以及弹拨,把它揉软推松即可。


刚开始会有一些疼,不过不用担心,这是地筋打开的表现,左脚也是同样的方法。每天推压10到15分钟。



休息:肝脏自我修复


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工作质量和业绩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到了后半夜才能睡上一会,还有的朋友喜欢看电视或玩游戏,不知不觉也已经到了后半夜。


不得不说,熬夜对肝脏的损伤甚至可以等同于说“是对自己慢性自杀”。


晚上十一点之后,是肝脏自我修复的最佳时期,如果这时候你还没有入睡的话,肝脏的修复就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肝脏疾病的出现。


快抓住春天的尾巴,养好肝气准备入夏



情志:肝脏最怕是生气


春季的脾气似乎也随着气温升高而变坏,动不动就会焦虑、烦躁,坏脾气对肝脏损伤非常大,不仅会导致肝火旺盛,还容易引发其他肝病。


所以把控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在生活中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


如果在生活中感觉不愉快,控制不住自己时,我们最好闭上嘴巴停下手头的工作,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儿,或者是喝一杯白开水,慢慢的情绪就会舒展下来。


快抓住春天的尾巴,养好肝气准备入夏


肝脏只有一个,如果不精心养护的话,就容易引发大问题出现,甚至会影响到人体的运转,所以我们不要错过养肝的黄金时期,以便更好地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

预祝各位度过一个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肝气   肝火   健康   阳气   后半夜   穴位   肝脏   脚趾   脚底   损伤   尾巴   春季   食物   春天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