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有出血风险,如何降低出血风险?这些人不宜常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由于其能抑制血栓的形成,可以预防心梗脑梗,而为大家所熟知。一体两面,有人把阿司匹林奉为神药,但对阿司匹林持否定看法,觉得阿司匹林有出血风险,对身体有害的副作用恐惧者也大有人在。

今天与大家一起聊聊关于阿司匹林出血副作用的话题。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为何服用这个阿司匹林会有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有出血风险,如何降低出血风险?这些人不宜常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为什么会有出血风险?

我们的血液中有一种成分叫血小板,它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人的身体受到伤害后的伤口出现过度出血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当身体出现伤口时,这个血小板就会跟其他身体内的一些小伙伴,像胶原蛋白、钙离子等汇合聚集堵住伤口,形成了我们平时常说的伤口上的血痂,来防止血液流不停。

而同样的,当血管内皮出现损伤时,例如在我们血管中的不稳定斑块出现破裂的时候,血小板也会继续坚守本职工作,去试图修复这个破裂的血管内壁,血小板会与胶原蛋白、血脂斑块等物质聚集成团,最后形成血栓。

阿司匹林有出血风险,如何降低出血风险?这些人不宜常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作用,就是降低血栓素A2(促进血小板凝集的因子)的活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病的目的。既然阿司匹林是阻止血小板聚集的,那么它阻止了血小板聚集的同时,也会带来出血的风险。因此,出血就成了服用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说到阿司匹林出血的副作用,可能对于大家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消化道出血,阿司匹林在胃内溶解之后会直接损伤到胃粘膜,导致消化道出血发生的机率极高。但是阿司匹林的出血副作用可不仅仅只有消化道,还有其他可能会引起出血的部位,具体有哪些可能引起出血的部位以及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这些阿司匹林引发的出血情况。

阿司匹林的出血部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由阿司匹林引发的出血呢?

由于阿司匹林主要是作用于全身血液里减少血小板的聚集,那么它可能引起的出血部位就不会仅限于消化道,还有可能引发脑出血,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甚至皮下出血等等。所以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还是要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出现某个部位出血的情况,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化验血小板还有出凝血时间,一般这类情况在停用阿司匹林之后都会好转,具体的治疗调整,还是建议要咨询专科医生,与医生沟通,不得随意增减药物或者直接停用药物。

一般来说,长期服阿司匹林的患者如果服用的剂量在100mg左右的阿司匹林,不会直接导致脑出血,因为脑出血更主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控制不好或者不控制,或者脑血管畸形。阿司匹林引起颅内出血绝对风险仅为0.03%,所以在服药期间,控制好血压就能避免脑出血。

除了脑出血,临床上还会出现鼻腔出血、牙龈出血或皮下出血,这类的患者如果症状较轻,直接对症治疗即可(清理出血部位),若症状仍无法控制,建议咨询医生,明确是否还需要继续服用,根据患者自身身体情况来给予阿司匹林减量或停用。

如果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后,出现呕血、黑便、贫血、头晕、软弱无力、血压偏低、发热、氮质血症、失血性休克等症状时,应考虑消化道出血。

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咨询专科医生,结合患者本身的情况再综合评估缺血与出血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酌情减量或停用阿司匹林;

2、静脉应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

3、对血栓风险高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

4、当出血无法控制或可能威胁生命时,应立即停药,考虑输注新鲜血小板

5、若患者血栓风险不高,可暂停抗血小板治疗,直至无再出血迹象。

当然,出血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除了要知道该如何应对,还应了解怎么去避免。

那么,该如何来降低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

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剂型和剂量阿司匹林有普通片剂、肠溶片、泡腾片、栓剂等多种剂型,作用虽然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外面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不会在胃内酸性环境溶解,主要在小肠碱性环境内释放并缓慢吸收,可以显著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是长期服用的最佳选择,需空腹服用。

阿司匹林有出血风险,如何降低出血风险?这些人不宜常服阿司匹林

而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75-100mg是阿司匹林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

其次,可以联合其他药物来预防消化道出血,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阻断剂、胃黏膜保护剂都有一定的预防消化道出血的作用。其中,PPI的保护作用最强。PPI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酸分泌增加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种PPI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都有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阿司匹林有出血风险,如何降低出血风险?这些人不宜常服阿司匹林

然后,在用药的期间要注意进行出血监测。在用药前应先检测血液,如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及凝血时间等,有助于准确评估阿司匹林的风险和有效性,及时调整药量。

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应及时检查及停止服药。同时应养成定期观察大便的习惯,如发现大便颜色发黑,或近期出现烧心、胃部不适等症状,尽快就诊。

最后,就是在用药前,一定要经过医生的全面评估再用药,先甄别出出血高风险人群。

阿司匹林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吃的,必须经过医生全面评估后才能服用,如果胡乱用药,会导致出血风险增高。所以,用药前甄别出血高风险人群以及其也是控制出血风险的必要手段。

哪些人群建议不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呢?

1、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要慎用,有部分过敏体质的患者在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皮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者黏膜充血等过敏反应的情况,尤其是哮喘这种情况较为常见,患者可能在服药后数分钟出现呼吸困难,喘息不停,严重者的可能会致死,临床上称这个为“阿司匹林哮喘”。

2、平常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的患者,也不宜应用阿司匹林。例如像有牙龈或者皮肤经常性出血、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者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都不宜应用阿司匹林。

3、妊娠期的妇女也尽量避免应用阿司匹林。

4、在做各种手术治疗之前,也不宜应用阿司匹林。例如像近期做过眼科、内脏或者颅内手术的人群,尤其要注意不应服用阿司匹林。

5、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患者、有肝功能减退、凝血机制不全的患者,如果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者擅自加大阿司匹林剂量都容易发生出血风险。

6、有高血压、或者严重动脉硬化的患者,也不宜长期应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脑出血。

7、还有要注意在服用某些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免发生中毒。例如已经在服用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物、巴比妥类药物或者苯妥英钠类药物时,都不宜应用阿司匹林。

总的来说,对于那些长期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来说,用药获益还是远远大于其出血风险的。对于一种药物,我们不怕它有多少不良反应,最怕的是不知道它有哪些不良反应,不知该如何应对。与其担心出血副作用,不如按照医嘱服药。只要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就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健康科普排位赛# #心脑血管# #阿司匹林# #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阿司匹林   风险   脑出血   血小板   消化道   血栓   剂量   副作用   部位   药物   患者   身体   作用   医生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