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

雍正驾崩,李卫就知道自己的下场不会太好,所以,他哭晕在雍正的棺椁前。

彼时的李卫还只是觉得失去了唯一的靠山,如果他知道“新主子”乾隆是个“坑爹的”皇帝,恐怕就直接哭死在雍正灵前算了。

乾隆在当时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他明白李卫的顾虑,就赶紧把李卫叫到身前安慰他:

卿但努力报国,先帝虽崩,自有朕在。

为了让李卫安心,乾隆还赐给李卫两盒子珊瑚朝珠和荷囊,又赐给李卫的长子李星垣武探花及第的出身。李卫的心才放了下来。

一时间,倒是显得君臣相得,一片盛世将来的迹象。

这段情景,记载于清代大才子袁枚所写的《直隶总督兵部尚书李敏达公传》里。对,就是那位《随园诗话》和《子不语》的作者。

李卫当时觉得自己下场不会太好,是因为他是个孤臣,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出身就不是正路子的武臣。所以:

公自知孤危独立,万无全理。

说李卫出身不正,可不代表他真的和《雍正王朝》及《李卫当官》《李卫辞官》这几部电视剧里描述的一样是个小乞丐出身,被年羹尧和雍正所救。

他家的家底还是挺厚实的。

因为李卫确实不太认识很多字,所以,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他家里给他捐了个员外郎,接着就补入兵部。没过两年,康熙五十八年,升任户部郎中。

按京官三年才能考满来推算,这个户部郎中的实职应该也是捐的。而当时捐一个户部郎中的实职要花费近万两白银。如果再加上前面的员外郎,统算下来恐怕两万两白银是挡不住的。

就这个数目的银两,一般家庭可拿不出来。

那他这样一个非科甲出身的小官,是怎么入的“坚刚不可夺其志”的四爷胤禛的法眼的呢?

前面说了,李卫的这个五品官,是捐来的。按一般人做派,上了任还不赶紧想办法“回本”?李卫不仅自己不贪,还拦着别人不贪,这个别人还是某亲王的下属。

李卫不是担任了户部的郎中吗,他这个郎中恰好管着挺肥的“纳粟”,根据原文推测,就是管着往户部的仓库里接收税银的。

那位某王爷的下属收银子,要求每一千两要多交十两的“平仓银”。就类似于下面县官们收税时收的“火耗银”,都是当时的陋规。

李卫坚决不同意,人家那位某王爷下属根本就不搭理他。李卫做得更绝,直接在户部东廇(liù)下放了一个柜子,上书某王爷赢馀!

廇这个字有三个解释,一是正堂正屋的中间,二是房梁,三是房檐上接雨水的水槽。正屋不太可能,房梁就更不对了,那就是放在房檐下面了。但凡是进出户部的人,可就都能看见了。

吓得那位王爷赶紧让他的下属停止收这个糟心的银子了。毕竟有些事是做得说不得的。

康熙晚年年老倦勤,搞得国库亏空,管着户部的正是未来的雍正皇帝,四爷胤禛。

所以,胤禛一登基,立刻就想起了这个敢跟王爷唱对台戏的户部郎中李卫来。估计君臣二人有过深入的交流,所以,本来是让李卫去做直隶驿传道,搞邮政驿递工作,结果,没上任就改派到云南担任盐驿道了。

老李家的家世也不是纯小白。老李家在明初的时候就干上了锦衣卫。可能是受家世的影响,李卫从小就好武。他的家世和爱好及在户部表现出来的品性,最终让雍正安排他去管盐务方面的事了。

但是,雍正用人,也真的是谨慎,因为这个盐驿道并不是盐务的专职官,存了一个试用一下李卫能力的想法。

但是李卫没有让雍正失望,这从他一年以后就升任云南布政使就可以看得出来。两年时间,从一个五品的郎中升任二品的封疆大吏,李卫的能力和雍正不拘一格的用人都可见一斑。

这么夸他君臣二人确实有道理,看看李卫是怎么“治盗”的就知道了。此处的“盗”,以私盐贩子,也就是“盐枭”为主。

李卫手下的兵将都很佩服他治盗的本领,行动之前,李卫会给弁将们一个锦囊,到时候只要按照李卫的锦囊妙计去执行,就能抓到盗贼。盗贼们有多少人,在哪里活动,老巢在哪里,李卫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访知如绘”,就跟亲眼看见一样。


原因也很奇葩,李卫不像别人那样整肃地方,他是也不禁勾栏,也不抓博戏,也不骚扰酒坊茶肆,照李卫的说法就是,这些都是盗贼的线索,禁了这些东西,就很难追踪到盗贼了。

所以,虽然李卫一直升任到总督的高位,行的却是亲民官的作为,越是平头老百姓,越是对他印象好。

在老百姓中的名声很好。甚至在他担任直隶总督之后,他和户部尚书海望因为建设海塘的原因到浙江地方巡查的时候,老百姓以为他要回任浙江巡抚,老百姓“蚁屯数十里,欢声殷天”。

所以,老百姓在西湖花神庙里立上李卫和妻妾的神像,号称“湖山神位”也就不奇怪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雍正深知李卫的做派,但是对他的信任,却是一以贯之。李卫被人上折子参劾,雍正会批评他要改正错误,但从来没有把他一杆子打翻到底。

到了乾隆这里,可就真的不一样了。虽然,幸亏,李卫死的时间比较合适。他在乾隆三年就因病去世了。

在他活着的这三年里,乾隆对他还是相当不错的。当他弹劾诚亲王府的护卫库克与民争地,并查实后。乾隆嘉奖他秉公执法,赐他四团龙补服。

听着这四团龙补服没啥奇怪的,实际上这比咱们常说的三眼花翎还要厚重。

有清一代,大概只有五位汉臣得到了这个赏赐。

第一位是大家不太熟悉的康熙年间的山西太原总兵马见伯。

第二位是接替年羹尧为川陕总督的岳飞的后代岳钟琪。

第三位是同样历任康雍乾三朝的兵部尚书史贻直。

第四位就是李卫了。

而第五位就是乾隆一死,嘉庆就赶紧召回京的他的老师朱珪。

这么看起来,乾隆一开始对这个雍正的重臣李卫那是相当不错的了。

乾隆三年,李卫病重,乾隆派御医视疾,李卫去世,乾隆又下诏以总督例下葬,并赐谥号:敏达。

李卫可以说生荣死哀,极尽人臣之范了。

然而,很遗憾我们要用然而这个词。

乾隆下江南的时候,看到了花神庙里老百姓给李卫竖的神像。大怒,命人把神像撤掉,烧毁。尤其是下的判语,真的让人感觉这位潇洒倜傥的诗人皇帝,翻脸比翻书慢不了多少。

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娇纵,非公正纯臣。托名立庙,甚为可异!

这话,太诛心了!

当然,乾隆是绝对不会说自己的老爹雍正有错的。但是他的实际作为确实是在一开始就和他老爹对着来。

最明显的就是那本《大义觉迷录》,雍正当时为了显示自己心底无私,所以就把这本描述夺嫡过程的书刊印天下。并且明令后世子孙不要杀曾静和张熙师徒二人,以示无私。

而乾隆则认为这一下把皇室的隐私都广而告之了,所以,雍正一驾崩,乾隆就把这师徒二人抓起来了。并命令收回《大义觉迷录》,雍正十三年十二月,赶在改元乾隆之前,以“悖乱凶顽,大逆不道”的罪名处斩了师徒两人。

由于乾隆继位伊始实行的是宽严相济的“酌中”策略,就把已经在雍正十年病死在任上的田文镜拿出来说事。

说他是“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结果导致田文镜的下属们揣摩上意,对老百姓“剥削成风”,导致河南的老百姓“重受其困”。

到这里,雍正的心腹三重臣,已经倒下两位了。


等到了乾隆二年,乾隆就看着自己老爹雍正给自己安排的几位总理大臣们不顺眼了。为了加强皇权,他又重新设置了军机处,并给军机处大臣设置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准宗室担任军机大臣,以防宗室侵夺皇权。这下子,把雍正给他安排的果亲王允礼,庄亲王允禄就排除在外了。

第二,不准汉臣担任首席军机大臣,这下又把老牌首席军机大臣张廷玉的地位降下去了。

第三,不论资历,倚重亲信,这样就把讷亲,海望,纳延泰,班第等四位“新人”补入了军机处。

这样一来,军机处六位大臣,有四位要感恩乾隆的提拔信重,乾隆就能更好地贯彻自己的意志。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要知道,乾隆继位时已经是二十五岁了,既受过圣祖康熙的亲自教导,又曾经被雍正早早地就暗示为继承人,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不可能不培养自己的班底。

最后“幸存”的一位鄂尔泰,死于乾隆十年,乾隆当时还亲自去灵前祭奠,荣宠无比。结果,到了乾隆二十年,鄂尔泰的侄子鄂昌与鄂尔泰的门人大学士胡中藻写诗唱和,被乾隆挑刺,说他们有怨望之语。鄂昌从宽赐自尽,胡中藻也从宽,从凌迟改为弃市(公开处斩)。

而鄂尔泰的灵位也被从贤良祠中挪出来了。

至此,雍正信重的三位大臣,全军覆没。

所以,乾隆对雍正的心腹重臣们,不存在刻意对付谁的问题,而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皇权,所采取的对应的措施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乾隆   雍正   军机处   雍正皇帝   户部   郎中   总督   王爷   大臣   康熙   老百姓   李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