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拍下的“客家人”居然是这个样子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客家这个称呼最早来源于魏晋南北朝的“给客制度”,许多人对“客家”有着很多误解,有的以为是少数民族,有的甚至以为是华侨……。

客家人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百年前,有一些学者摄影师拍下了客家人的照片,所以今天我们就跟随照片,来了解一百年前的客家生活。

客家人最早起源于中国南方,据史料记载,他们最早是在中原一带生活的汉族后裔,后来因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开始向南部地区迁徙并在那里安家立业。

最初的一批就是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频繁更迭的统治和战争导致北方生灵涂炭,社会秩序失序,这种动荡使得北方地区的百姓难以安居乐业,促使了大批百姓南迁。

在这一过程中,客家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并将其传承至今,有许多客家民谣、舞蹈等等,客家方言也被称为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人的迁徙历史不仅展现了他们的生存智慧,也体现了他们对文化传统的坚守。

客家人的世居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地,这也是客家文化的主要传承地。客家人在这些地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客家土楼,就是客家人智慧凝结的宝贵财富。

客家土楼的独特外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些土楼多为圆形或方形,外观高大挺拔,给人以金字塔般的稳定感。

其建筑材料采用当地特有的粘土、柴草等天然材料,经过上百年的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这种古老智慧与现代建筑学的完美结合呈现出了这些古老建筑的璀璨魅力。

除了外观独特之外,客家土楼还在建造方式和功能上有着许多与众不同之处,这些土楼多为多层、多户式建筑,一栋土楼往往可以容纳一整个村子的居民。

土楼内有完备的居住、储藏、防御等功能区域,利用的精巧而独特的建筑结构让人叹为观止,客家土楼既有着宏伟的外观又有着多功能的内部空间,这在民居建筑史上简直是一大瑰宝。

总之,客家土楼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承载了客家人的生活智慧和文化精髓。

在这些土楼中,人们通过建筑构造、图腾雕刻、家具摆设等方方面面的细节,都能感受到客家人对于家园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智慧,在客家土楼中,邻里相互依偎,共同守护着这个大家庭。

这是一张客家人的典型长相,客家人长期居住在湘粤赣鄂四省交界地区,这一地理位置使得客家人与其他民系有着不同的遗传背景,在长期的人口迁徙与适应过程中,一些特定的遗传基因在客家人中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客家人生活的地区地形多为丘陵、山地,再加上潮湿闷热,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了客家人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地形相关的生理调整,比如鼻梁较高、眼睛较小、嘴凸等。

所以地理环境也对客家人的长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天当你走到两广和赣南地区时,就经常能发现男女老少很多都是这种样貌体征。

这张照片时一位客家妇女正在用纺织机织布,可以看出,面对摄像头,她并没有畏畏缩缩,而是大大方方地对着镜头,虽然衣着很朴素简陋,但是这位妇女仍然在开怀的笑着,眼里满是对生活与未来的希望。

好几个客家男子正围在一堆陶罐前面,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客家男性似乎没有留头发的习惯,大家的头发全都被剃光,这与清朝的留辫习惯有很大不同。

这也是因为南边地区的气候一直以来都比较潮湿炎热,这些地方的人民,不仅不留头发,有的连鞋子也不穿。

这也是一名客家妇女正在从事室内劳作,经过观察客家的女子都喜欢在头上带着这种特别的头巾,在当地,这种头巾被称作“头帕”,一般都是中年妇女才会每天佩戴。

对于那些还未出阁的姑娘家来说,只有上山摘果子、砍柴等时候,才会带上头帕来防止山林树枝挂脑伤发。

两个妇女和一个小孩子正在水田中间劳作,南方的田和北方的田有很大不同,南方降水充沛,山地丘陵地貌多,所以作物以水稻为主,都是比较破碎的水稻田。而北方干旱少雨,大多种植小麦,就是干田

这是一群客家妇女和一个小孩子,根据照片我们大概能知道当地的妇女基本都穿深色系列的衣服,只有一个女子是穿着白色衣服,甚至还带着白色的圆帽,也许是刚刚从大城市走一遭回来的“洋气”人物,大家都光着脚,每个人的脸都非常地有“客家特色”。

这是客家的少女们,她们就和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不太一样,不用带头巾也不用穿深色衣服,少女们扎着麻花辫,穿着民国学生最流行的裙装,在闲暇时候,也会下田帮着家里人干农活,大家的身上都洋溢着青春和美好的气息。

这是一名正在田埂上吃午饭的老奶奶,过去劳动人民的劳作时间很紧张,一到农忙季节,忙的简直双脚不能离地,所以,大家伙基本都是直接在田地里吃晌午饭,一般都是由家里年纪比较小的孩子送过来。

这几个大草棚是客家人独具特色的棚屋,上面是由茅草堆积形成的,非常牢固。

这个身上背着各种劳作工具的老人走在村子里的土路上,她身上穿的,其实就是客家特色的“蓝衫”,仔细看会发现这个老奶奶有一点罗圈腿,其实这就是因为过去的女性在经历分娩后就要立即下地劳作所留下的后遗症。

这是客家人中的一户富贵人家,在宗族中都有着相当的威望和话语权,最右边穿白衣服,拿着扇子的男人,应该就是这家的当家主人。

中间是年纪最长的母亲,两边是妻妾,前面是家里的小孩,左下的小孩还穿着由漂亮花样的褂子,从房间背景来看,这一家应该颇有底蕴。

这是一张客家在迁徙的照片,在烽火迭起的战乱时期,无数客家人选择下南洋,他们背井离乡,在国外闯下了一片新天地,在今天,我们国家东南边的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方,有许多华侨就那时候过去的客家人。

几个客家的小孩正蹲在路边玩耍,一个小孩还正端着碗吃饭,看他们手里拿着什么小工具,有可能是他们自己制作的“简易玩具”,也许是弹弓、也许是其他的什么。

两个赤身的客家男子正坐在茶摊边,对于当地人来说,夏季炎热,很多男人在干活的时候直接就不穿上衣了。

客家的商业街市,商贩们戴着草帽,用竹篮装着要卖的东西,在向周围吆喝着,根据照片,翘着二郎腿的那位男子,应该是一个米贩子,他面前的竹篮装满了大米。

一位老妇人正在织布,周围有许多小孩男人看着,也许是老妇人在给自己的孩子缝补衣裳,也许是她就是专门摆摊补衣服的裁缝,不过,对于过去的人来说,缝补衣裳应该是每个人都会的技能吧。

这应该是一家专门买木桶的摊子,过去的用具,比如说碗、桶、凳子什么的,都是靠人手工做出来的,因为是必需品,家家户户的需求都很大,只要是手艺非常好的工匠,那几本就是一个村的香饽饽。

两名妇女正在挑水去灌溉菜田,虽然说,中国过去一直是男耕女织的传统,但是实际上,女人不仅只织布缝衣,还要下地种田割稻子浇菜园……

这是一个在街头叫卖的老爷爷,他背的扁担上挂的一般都是自己家做的食物,做好后就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着,现在已经很少看见这种形式了。

这是一个修锅匠,看得出他的旁边摆放了一堆铁锅,他正在用工具修补面前的一个锅,过去的人生活条件贫苦得多,一口锅用坏了都要修补好继续用,而今天大家都是用完就扔掉,然后再换个新的。

回顾100年前的客家人,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客家人的生活状态与文化氛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与文化的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民系的风土人情,探寻着他们传统与发展的脉络。

正是在这种传承与发展中,客家人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并不断地为中华文化增添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今天,客家人已经分布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民系,不过,他们依然以这份勤劳、朴实,创造自己的财富,在世界上留下他们的足迹。

#MCN首发激励计划#

参考链接:

兴宁市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客家人   传教士   头发   客家   中国   妇女   独特   样子   年前   外国   智慧   照片   建筑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