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走红,和胡蝶、阮玲玉并称星级七姐妹,高光时刻做飞行员抗日

1911年,李霞卿,出生在广东海丰。这是一个具有深厚革命背景的富商家庭。她的祖母徐慕兰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徐润的侄女,更是女革命家徐宗汉的亲生姐姐。徐慕兰还曾以“木兰”为名,鼓励两个儿子,即李霞卿的父亲李应生和叔父李沛基,追随她的革命脚步。

1911年10月25日,李应生与胞弟李沛基共同策划并执行了一次重要行动,他们炸死了清朝驻广州军队的头领凤山将军,这一行动为革命军攻占广州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并使他们兄弟二人在革命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李霞卿的母亲在她4岁时去世,她一直跟着父亲李应生生活。李应生对她这位掌上明珠极为宠爱,凡有所求,无不尽力满足。

在推翻清政府之后,李应生自海外归来,定居繁华的上海,并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担任高级翻译之职。

1926年,电影艺术刚起步,他与中国电影先驱黎民伟携手,共创了上海民新影片公司。李应生身兼公司总经理与董事会主席之职。民新公司的首部作品《玉洁冰清》,映照着那个时代的风华。

该片细腻地描绘了大学生与渔家女之间,历经风雨洗礼后的深情厚意,最终谱写出了一段传世佳话。卜万苍担任导演,欧阳予倩编剧。影片中,林楚楚与张织云两位影坛巨星熠熠生辉,他们的表演深情而真挚,令人动容。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流淌着诗意与浪漫的文艺杰作。


然而,电影开拍前,女二号妹妹一角却迟迟找不到合适人选。这个角色需要展现15岁少女的单纯与活泼。左思右想,黎民伟的妻子林楚楚想到了李霞卿。

尽管李应生对此持有一定疑虑,但李霞卿本人对表演充满了热情与好奇,坚决要求参与。正是这份热情与专注,使得她在表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因此获得了“李旦旦”这一艺名。

《玉洁冰清》一经上映,便在上海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与关注。就连著名演员胡蝶也在电台节目中称赞道:“上海的观众真是大饱眼福,仿佛从天而降的林妹妹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李霞卿以其卓越的演技和天赋迅速崭露头角,迅速成为备受瞩目的女明星之一。

她接连主演了多部影片,包括《和平之神》、《海角诗人》、《天涯歌女》、《五女复仇》、《西厢记》和《木兰从军》等,赢得了“天天向上的李旦旦”的美誉。

尽管出身于电影公司的富贵之家,李霞卿却毫无娇气,她勇于面对挑战,不怕吃苦。在拍摄过程中,她曾跟随剧组在寒冷的雪地里吃着简单的面条,在狭小的车厢里过夜。她的专业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令人敬佩。


李霞卿的形象广受欢迎,她的剧照和生活照片频繁出现在报纸和杂志的版面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1928年,在中秋“圆月繁星”评选中,她与胡蝶、阮玲玉等杰出的女演员一同被观众评选为“星级七姐妹”。这一年,她年仅16岁,但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演艺才华和潜力。


同年,李霞卿却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选择结束自己的电影生涯。

据非正式传言,李霞卿在拍摄《木兰从军》一片时,深夜遭遇了歹徒的袭击。虽然她精通武术,成功击倒了两人,甚至将其中一人扔进黄浦江,但这件事情给她的心灵留下阴影。父亲李应生对此深感震动,在电影中特别加入了一场“李旦旦飞马追敌”的戏份,以此作为纪念。

另一种说法是,李霞卿在父亲老友郑毓秀的引荐下,与郑毓秀的侄子郑白峰相识相恋。郑白峰曾在法国索邦大学深造,并在国际联盟担任秘书职务,长期驻扎法国。因为这个原因,李霞卿决定暂停演艺事业,前往英国深造。随后不久,他们正式结为夫妻。

当时郑白峰已年满30岁,而李霞卿年仅17岁。


1936年10月24日,上海龙华机场人头攒动,十五万民众共聚一堂,期盼着一位空中的勇士。终于,天际间出现了一个微小的黑点,人们激动的欢呼声此起彼伏——“飞机!”这架飞机在空中翱翔,翻转盘旋,展示出精湛的飞行技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一番精彩绝伦的表演之后,飞机平稳降落。这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开这架飞机的飞行员竟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有人认出了她,她就是八年前退出影坛的李霞卿!她的出现,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激动不已,纷纷为她的勇气与才华而赞叹。

在热烈欢的呼声中,人们不禁对李霞卿过去八年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她的飞行梦想源自巴黎的一次偶然。

1933年,已经做了母亲的李霞卿在观看了一场飞行特技表演后,被深深地吸引。并立刻决定投身于这项激情四溢的飞翔事业。随即,她前往瑞士日内瓦报名参加了飞行培训。虽然这个决定给她丈夫质疑,并强烈反对,但她却得到了父亲李应生的支持。


李应生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与培养传统名媛的方法完全不同。李应生倾向于引导女儿学习游泳和马术,培养她的勇气和坚韧。他曾对女儿说:“你要铭记在心,你与男孩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决定踏上前往瑞士航空学校的求学之路,学习飞行技术。面对教官的质疑时,她以坚定的态度回应道:“我之所以选择来到这里,是为了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女性不仅能在地面上脚踏实地,更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尽管她成功说服了教官并顺利入学,但在校期间,她仍遭受了歧视。由于飞机数量有限但学员众多,她经常面临无法上课的困境。然而,李霞卿并未轻易放弃,她勤奋且执着,每天最早到达训练场地,最晚离开,围绕教官请教各种问题。在1935年,她成功地获得了瑞士的飞行执照,成为了中国第一位拥有此殊荣的女性。


然而,李霞卿并未止步于此,她对自己的挑战更上一层楼——驾驶军用飞机。

为了追求这个目标,她前往美国奥克兰波音航空学校进行深造。这所学校以其教官——一战时期的王牌飞行员而闻名,而她,则是这所学校首位女性学员。经过短短四个月的刻苦学习,李霞卿已能熟练地驾驶运输机,将飞机从奥克兰安全飞回芝加哥。

在一次飞行演示中,当教官正在为李霞卿展示横滚技巧时,突发意外让她的安全带断裂,李霞卿从座舱中脱落而出。当人们从海上找到她时,她虽然全身颤抖,但神态镇定,没有任何惊慌之色。她冷静地向众人讲述了自己在空中如何成功打开降落伞的过程,唯一遗憾的是,她的一只鞋子在脱落时遗失在了空中。


在龙华机场成功完成飞行表演后,李霞卿女士萌生了返回上海并长期居住的意愿。她热切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女性对飞行事业的热情与参与。每次翱翔天际前,她都会精心打扮,以展现女飞行员的风采。她坚信,通过自身的行动,可以向世人传递一个信息:女飞行员不仅勇敢无畏,同样拥有优雅与美丽。

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李霞卿女士并不愿意提及自己过去的演艺经历。曾有一位记者向她提出邀请,希望她能在一部航空题材的电影中担任女主角。对此,她的反应出乎意料地强烈,面红耳赤,显然对此提议感到不悦,仿佛觉得这是一种莫大的侮辱。她委婉而坚定地拒绝了这一提议,仅简单回应道:“请你别再提这件事了。”


李霞卿在风光背后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935年,她因离婚再度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这是民国时期第一起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其根源在于双方性格的不合。郑白峰倾向于内敛的生活,而李霞卿则热衷于社交,享受与友人的相处。

在这场纷争中,双方均遭受了损失。郑白峰深感颜面扫地,因此禁止李霞卿探视其子。其子郑柏士于2011年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透露:“我在三岁时便与母亲分离,父亲阻止母亲来看我。最初,我被安置在香港的熟人处,随后,得知母亲亦来到香港,父亲便将我送至上海,与姑婶郑毓秀同住,这一住便是多年。母亲在离开我后历经艰辛,她在香港曾偷偷探望我两次。每次相见,她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贿赂家中的佣人,才能与我短暂相聚。每次相见,她都会泪流满面。”


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关键时刻,李霞卿主动请缨参战,但由于女性身份的限制,南京方面并未接受她的请求。面对这样的困境,李霞卿转而投身于红十字会,她积极在海外进行演讲和飞行表演,致力于为中国筹集抗日经费。在她的感召下,众多华人纷纷慷慨解囊,更有志士回国参战,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

1939年早春,李霞卿身着旗袍与貂皮大衣,脚踏高跟鞋,以鲜红色的口红点缀妆容,将她的座驾“新中国之魂”飞机停靠在纽约机场。这一独特的风采吸引了众多目光,她的形象甚至被印在美国的泡泡糖糖纸上,成为了当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李霞卿女士以她的坚韧与智慧,为抗战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上海沦陷后,日本方面得知了李霞卿的卓越飞行技能和坚定抗日决心,因此决定对她实施通缉,并派遣杀手企图干掉她。然而,在同事的协助下,她成功逃脱了困境。她未曾料到的是,自己的儿子也险遭日本人之手,最终只能藏于霞飞路的世界小学,藏匿了整整八年之久。

进入1940年代,关于李霞卿的故事终于有了一个终结。据1946年5月《中国的空军》杂志报道:“在民国33年或34年,李霞卿在一次飞行中遭遇不幸,结束了她的生命。那些曾经对她赞誉有加的人们,都怀着沉痛的心情互相传递这一噩耗。”还有传闻绘声绘色地描述,李霞卿在执行飞行任务时与练习机相撞,最终机毁人亡。这种说法流传甚广,至今仍有不少人深信不疑。


其实,关于李霞卿在1958年之后失踪的传闻并不准确。实际上,她于1958年仍出现在香港启德机场的新跑道上。由于当时大陆与香港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严重障碍,导致了误解和讹传的广泛传播。人们可能错误地将李霞卿与另一位名叫李月英的美籍华人女飞行员混淆,后者在1944年驾驶美国空军运输机时遭遇不幸。

在上世纪70年代,李霞卿在美国加州旅行期间,偶然在农田中发现了一架用于喷洒农药的小型飞机。经过多次请求,飞机的主人同意让她试驾,她在驾驶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飞行技能,完成了一系列旋转特技,令在场的人惊讶不已。尽管如此,李霞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与其他家庭主妇无异,热衷于购物,偶尔驾车四处游玩,并在闲暇时间与朋友们一起打麻将。


李霞卿在美国度过了她的后半生,她的一生中结过三次婚,并生育了五个孩子。直到上世纪50年代,她才重新见到了自己的长子郑柏士。尽管他们身处相距仅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但彼此间的交往并不频繁。在重逢的饭桌上,母子俩表现得像陌生人一样,只是重复着诸如“你好”、“谢谢”之类的客套话。

直到1997年,郑柏士得知北京有李霞卿的雕像展览,特地前来参加,但最终被告知雕像已经参加巡回展览。这时,他才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1998年,李霞卿去世,享年86岁。郑柏士发现,母亲为自己购买了四块相邻的墓地,这引发了人们的猜测,或许她希望在死后也能像在空中一样自由自在。郑柏士评价道:“在我们的家族里,她是一个谜团,也是一个传奇。”


#精品长文创作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木兰   胡蝶   瑞士   星级   教官   飞行员   上海   中国   姐妹   父亲   飞机   母亲   时刻   女性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