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哀叹

前言

在古代历史的篇章中,有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负荆请罪”堪称古代豪杰之举,深入人心。然而,当我们追溯历史的长河,却发现了另一段悲壮而鲜为人知的故事,主人公分别是战国时期的名将廉颇和智勇双全的谋士蔺相如。

这两位豪杰,虽然同样饱经风霜,但他们的最终下场却鲜为人知,令人唏嘘不已。这两位叱咤风云的英雄,在历史的巨大洪流中,饱经沧桑,最终走向何方?

一石激起千层浪,针锋相对结为挚友

赵国文臣蔺相如与武将廉颇,本是一对针锋相对的冤家。但一次任务使他们站在了同一战线,廉颇的负荆请罪化干戈为玉帛,二人由此成为挚友。

当时,秦国兴盛、气焰嚣张,多次侵犯赵国边境。为了争取主动,秦王邀请赵王前来蝇池相会。赵王深知,这是强秦尔虞我诈的鸿门宴,却也不敢轻视。最终,赵王带着谋臣蔺相如前去赴约。

此时此刻,身为武将的廉颇顿生担忧。他认为此番相会充满险机,主动出击则无异于送死。于是,廉颇奉命统领大军,驻守边境以监视形势,随时准备出兵营救。

果然,在蝇池宴上,强秦嚣张跋扈,屡屡欺辱赵王。危机时刻,蔺相如奋不顾身,三寸不烂之舌挽狂澜,替赵王化解了重重险境。最终,秦王不得不放二人离开。

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表现,心中很不是滋味。他认为,自己身经百战、骁勇善战,屡建奇功。而蔺相如不过是个只会动嘴皮子的文人,凭什么在赵王心中地位更高?

果然,赵王大力提拔蔺相如,授其为上卿,位高权重。相比之下,廉颇的官职就逊色太多。这让廉颇非常不满,心中对蔺相如更是鄙视。

得知廉颇此番想法,蔺相如很是难过。他明白,内讧会让强秦得逞,自己和廉颇必须同心协力。为此,他刻意回避与之见面,生怕激起廉颇的不快。

谁知,这在廉颇看来,是畏惧和懦弱的表现。荼毒他人、损人利己,岂是一位将领应该有的行为?这让廉颇更加藐视蔺相如。得知廉颇态度,蔺相如的门客们怒不可遏

蔺相如不以为然,反而大度地为廉颇解围,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让他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愧。没错,强秦虎视眈眈,内耗正中敌人下怀。苦思之下,廉颇豁出性命,抱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家中,向他请罪认错。

一时间,蔺相如家中感人肺腑之景遍布。二人抱头痛哭,从针锋相对到磕头请罪,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尽释前嫌。这也成为了蔺相如与廉颇生死之交的开端。

英明君主在,文臣武将建功

赵惠文王在位时期,他英明睿智、仁政爱民,使赵国国力日渐强盛。在这样的君主统治下,蔺相如与廉颇也成为了兴国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建功立业,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中一枝独秀的强国。

惠文王善待人才,重用蔺相如与廉颇二人,使他们得以施展抱负。蔺相如凭着不世出的才干与智慧,在朝堂上建言献策;廉颇则在沙场上飞扬跋扈、建奇功。二人相得益彰,令赵国国力日渐昌盛、富甲天下。

而惠文王更是能够发现人才、善待人才。他不仅重金礼聘名士,更是真诚待人,认真听取意见。在他的经营下一批批人才辈出,长期稳定了赵国基业。

如此英明的君主,如此贤明的臣工,使赵国在战国诸侯之中脱颖而出。赵国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一度在战国七雄中独占鳌头。

然而,英明的君主走了,世道就是这样无常。恩赐于人的永远不会超过自己,腾飞的赵国在惠文王驾鹤西去之后,也渐渐积重难返、向没落滑去。接手大业的赵孝成王,终究没有惠文王的睿智与气度;而昔日的文武双全,也难掩赵国没落的惨淡。

轻信谣言,长平覆灭生死两相别

即位之初,赵孝成王仍旧重用蔺相如和廉颇二人。然而好景不长,一场轻信谣言导致的惨烈战役,让二人从此天人永隔。那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

此战爆发的导火索,是强秦入侵赵国边境。面对形势危急,赵孝成王紧急委任廉颇为主将,前线迎战。

首战之中,强秦依仗十倍于赵的兵力优势大举进攻。即便廉颇奋勇抵抗,还是不敌秦军的势如破竹。不过凭借丰富经验,廉颇成功稳住了战局,改为坚壁清野,固守待变。

一时间,强秦的攻势竟然受到遏制,久攻不下。这让赵孝成王很是焦虑:前线兵力损耗严重,粮草军需捉襟见肘。一场速战速决的计划落空,让孝成王对廉颇颇有微词。

就在此时,强秦放出风声:自己最为忌惮的,并不是廉颇,而是没有上场的赵括。孝成王信以为真,终于忍无可忍,下令撤换主将。

蔺相如为此紧急奔走,希望赵王收回成命。他分析道,赵括不过是纸上谈兵,既无作战经验,又狂妄自大,更不明白廉颇的用意。一旦换将,只会自取灭亡。

然而孝成王置若罔闻,不听劝告。他认为赵括将才,绝不在赵括之下。终于,在赵括自负狂妄的带领下,赵军中进了强秦的埋伏,全军覆没。

目睹惨剧发生,蔺相如悲痛欲绝。他反复规劝,却无法改变命运轨迹。这让他身心俱疲,终于抑郁而终。从此,骁勇的武将失去了睿智的辅佐。而赵国,也在长平之战中失去了近半国力,元气大伤。

权倾朝野,客死他乡结局悲凉

长平大败后,赵孝成王这才明白自己的草率。他重新起用廉颇,希望靠这名将重振河山。起初,廉颇果然振奋人心,大破外敌,一度使赵国重现生机。

然而好景不长,新王即位后,他对廉颇既轻视又猜忌。最终,廉颇失势,被迫离开赵国,流落至魏国谋求出路。

与此同时,强秦立即抓住良机大举攻赵。没有了廉颇镇守,赵军很快节节败退,前线危在旦夕。这下赵王后悔莫及,连忙派人聘请廉颇回国救急。

然而,当使者来到魏国时,新的国相郭开早已在其中织就一张大网——他收买使者,歪曲事实,使廉颇误会自己已被废黜,心灰意冷。

由此,赵国使者回国复命:廉颇筷子掉三次,食量衰退,已不堪大用。赵王信以为真,此次回廉无望就此破灭。

在魏国刻意的疏远与打压下,廉颇的虚度年华,终日郁郁。他从一个英勇无匹的名将,沦为魏国手中的傀儡。最终在魏国老死,成为客死他乡的逃难者。

结语

从赵国到魏国再到楚国,廉颇四处碰壁,无处施展抱负,只能含恨而终。他的离世,也代表赵国失去了最后一个救星。在内乱外患的双重压力下,赵国最终还是没能逃脱灭亡的命运。仅仅二十余年后,赵国便在强秦的铁蹄下灰飞烟灭。

当年并肩作战的知己,如今却无缘相见。谁会想到,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终将在人世的叹息中落幕呢?这也许就是千古沧桑中,最触目惊心的悲哀吧。我们不禁要反问,他们的结局,真的值得我们唏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魏国   秦王   客死他乡   负荆请罪   武将   针锋相对   国力   英明   君主   睿智   边境   下场   世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