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名知青:滞留北大荒41年,41年后战友来找他:跟我回京

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右上角关注,方便您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咚咚咚”,有人敲门的声音传来。邹雪生放下碗筷,走到门前,打开了那扇吱嘎作响的门,“班长,我来看你了!”41年未见的老友叶明紧紧握住他的手,泪水盈眶。

41年前的1968年,青春耀眼的邹雪生带着7岁的弟弟,踏上了通往北大荒的绿皮火车,那时的他怀抱着无限的理想与憧憬。如今,他已在北大荒生活了41个年头,成为了最后一名还留在这里的知青。多少次,他目送着老友们一个个离去,最终只剩他一人。当叶明再次出现在他面前时,曾经的点点滴滴全都涌上心头......


1968年,正值文革的高潮时期,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北京各高校纷纷组织学生支援边疆。邹雪生读书刻苦,成绩优异,原本可以待在北京安稳就读大学,但他主动请缨,决定带着只有7岁的幼弟一同前往遥远的北大荒,投身到祖国建设的大业中。

邹雪生生于军人世家,父亲是一名老红军,参加过抗日战争,母亲也是一名军人。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努力读书,将来回报社会,为祖国建设尽己之力。然而好景不长,父亲被派回原籍,母亲也因病早逝,邹雪生只能独自照顾年幼的弟弟。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击败邹雪生,他依然勤奋好学,努力养活两个人。上山下乡的机会对他来说,是实现夙愿的大好时机。

绿皮火车载着无数满怀理想的青年呼啸而去。从北京到北大荒要经过上千公里,火车上昼夜不停地行驶。邹雪生和其他知青们在摇晃的车厢内结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各自的背景和成长经历。有的出身高干子弟,有的来自普通家庭,有的带着手工艺特长,有的携带了许多书......每个人都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一时间热烈的讨论与欢笑此起彼伏。

终于,列车驶入了北大荒这片广袤的土地。这里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初到此地的邹雪生被眼前崎岖荒凉的景象震慑住了,可是转念一想,正是因为这里条件艰苦,才更需要他们这些年轻人来开拓建设。想到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邹雪生的心中重新燃起斗志。


来到北大荒生产队后,邹雪生很快便被大家推选为“班长”。他热情开朗,善于交朋友,深受大家的喜爱。每天白天,知青们悬崖耕田,在岩石缝隙里种上小麦,挥汗如雨地劳作;邹雪生总是精神抖擞,率先垂范。为了获得更多耕地,他还带头组织大家蓄水造田,经过长时间辛苦的水利建设,新田逐渐成型。晚上,疲惫过后的他们便聚在一起,交流家乡故事,讨论人生理想,邹雪生的乐观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在北大荒,邹雪生认识了一生的摰友叶明。两人性格相近,一见如故。每天工作结束后,他们总是聚在一起聊天,从家乡趣事聊到人生理想,谈心入夜。有时点上一盏油灯,两人便一起翻阅带来的书,讨论感悟。叶明经常念叨着林彪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邹雪生则偏爱鲁迅的散文。彼此的友谊令两颗热血沸腾的心紧紧相连。

然而坚持了几年后,领导以环境恶劣为由,将邹雪生的弟弟送回城市读书,兄弟二人在火车站痛哭流涕,望着弟弟的列车渐行渐远,邹雪生久久无法平复,但他更看重自己的知青使命。在北大荒,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最要好的,就是同为北京人的叶明。两人性格开朗活泼,兴趣相投,无话不谈,朝夕相处,成了好兄弟。


日子一天天过去,邹雪生的开拓热情丝毫不减。在他的感染下,生产队渐渐形成了团结奋进的氛围。大家白天勤劳地工作,晚上互相学习,北大荒的面貌也日渐改善。邹雪生团结生产队的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在北大荒,邹雪生认识了另一名知青李梅。两人得知彼此的志向相投,渐生情愫。李梅善于缝纫,经常给大家补补衣服或者做做小装饰品。邹雪生则乐于给大家讲故事解闷。两人性格互补,感情迅速升温。不久,他们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艰苦的生活并未影响两人的幸福,他们酸甜苦辣共同扛起,第一个女儿很快就出生了。

这些年来,邹雪生一直在同一片土地上耕作,与大山为伴。他种的小麦可以做成香喷喷的馒头,供大家食用。他辛勤劳作,配合村里的规划,让这片沃土变得丰富多彩。

这几十年,北大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度贫瘠荒芜的土地,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开垦,已经可以丰收五谷。道路延伸,连通各村;学校、医院等设施陆续建成,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习惯了这里生活的邹雪生,也看在眼里,心里感慨万千。

他经历了太多变故:爱妻不堪境况离他而去,女儿也外出谋生,父母与弟弟音信全无。身边的战友老朋友都已离去,他成了最后一名还留在北大荒的知青。外界很少有人记得,曾有这么一群热血青年,奉献出自己的青春来到这里拓荒种地。每当想到这些,邹雪生不免感慨万千,但他坚信自己的使命还未完成。


转眼间,41个春秋过去了。这天,邹雪生正在地里劳作,忽然听见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他抬起头,不敢相信地看到了老友叶明!

41年未见,叶明已是头发花白的老者,但那张熟悉的面孔还是一眼可认。“老邹,我来看你啦!”叶明激动地拥抱着邹雪生。原来,叶明加入军队后慢慢升迁,已经当上了高级军官,这次特地从北京赶来看望邹雪生。

两人兴奋地勾肩搭背,回到邹雪生的家中,叙旧开怀。叶明将外面的变化绘声绘色地描述给邹雪生听,邹雪生也详细地讲述了北大荒这些年的变迁。谈话到深夜,叶明说:“老邹,我这次来,是想带你回北京的!北大荒早就面貌焕然,你也该回家了。”

邹雪生沉吟着,自己的确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返回北京,完成当年的夙愿,也是个圆满的结局。第二天,在叶明的陪同下,邹雪生去了当地政府办理手续。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邹雪生终于恢复了北京户口,踏上了返回故乡的列车......

2003年,在叶明等人的帮助下,中国最后一名知青邹雪生离开了北大荒。临行前,他对大家说:“我将怀念这里的一山一水,这些年我在这里生活非常充实,看着北大荒一步步发展,我感到无比欣慰!”

绿皮火车再次载着邹雪生奔向故乡。车窗外,原野、山川飞速倒退,他不禁想起41年前北上的场景。当年怀着无限憧憬而去,今天带着语不尽的感慨而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正是因为有无数乐观奋斗的老一辈知青,才有今天中国巨大的变化。他们当年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缅怀。邹雪生代表了那一代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知青使命。如今,他也将去展开人生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北大荒   知青   生产队   上山下乡   老友   北京   战友   中国   艰苦   使命   弟弟   年后   理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