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叶培建被官员追问“去月球干嘛”后吐槽:那黄岩岛你去不去?

1962年,从湖州中学毕业的叶培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连写了好几个国内著名航空大学的名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叶培建的父亲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他从朝鲜战场归来之后,常常给十来岁的叶培建讲述在朝鲜的故事,特别是志愿军在那里总受美国飞机的气。

小小年纪的叶培建由此下定决心:自己长大以后要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研制最先进的战斗机,让中国人以后不再受任何外国飞机的气!

但事与愿违,叶培建最终被浙江大学无线电系录取,虽然与飞机研发失之交臂,但这却阴差阳错地为叶培建打开了人生另一扇新的大门。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已经在卫星总装厂干了11年的叶培建以33岁的“高龄”参加高考,并顺利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502所同时录取。

少年时的叶培建和父亲

因为在校成绩优异,叶培建获得了去瑞士纳沙泰尔大学留学攻读博士的机会,并在4年内拿下了法国和瑞士的两个博士学位。

那时瑞士的生活和科研环境比国内要好许多,有老师和同学劝他:既然条件这么好就不要回去了,可叶培建想到祖国每年要用40个工人不吃不喝换来的经费供他留学,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国内。

当年能够读大学的年轻人为数不多,能出国留学的更是凤毛麟角,叶培建十分清楚祖国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

回国以后,叶培建先是担任五院502所研究室主任,后又调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为院科技委中最年轻的常委,主要负责中国资源卫星的设计研制工作。

在那里,叶培建认识了年高德劭的“两弹元勋”杨嘉墀先生,杨先生对他奖掖甚多,令叶培建终生受益。

“两弹元勋”杨嘉墀先生

90年代的中国国防工业有两个重大任务:一个是航母,另一个是探月,当年由于经费匮乏,这两项严重烧钱的工程只能“待议”。但到20世纪末随着国家财力的充裕,它们被重新提上日程。

2000年,中国的探月卫星工程立项准备工作正式开启,已经从事卫星设计十余年,经验丰富的叶培建时年5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比起当年已经7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一辈新中国国防工业奠基者们,他是幸运的。

2004年,叶培建不出意料地出任中国月球探测卫星技术方案的总设计师,并担任“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总设计师兼发射总指挥,与一众技术大佬共同确定了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战略。

可以说,叶培建的“嫦娥之父”头衔当之无愧,继“嫦娥一号”之后,他又先后担任了“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四号、五号试验器以及“嫦娥”五号总师、总指挥顾问。

其中“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嫦娥五号”带回了1.7千克多的月壤,中国在探月工程方面的成就突飞猛进,使得美国航天局官员不禁哀叹:以后我们不能说中国人只会跟跑,他们开始领跑了。

“嫦娥四号”模拟登陆月球画面

确实,自1972年“阿波罗17号”登月之后,美国已经有52年没有再次载人登月了,以至于当年“阿波罗11号”的登月活动被人质疑为骗局。

尤其是“嫦娥五号”带回月壤之后,羡慕嫉妒恨的美国科学界竟然向中国喊话“科学无国界,中国探月技术成果应该共享!”

与中国的探月计划时间相近,另一项重大科研工程其实也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那就是中国的火星探测工程。

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人类从1970年代开始即展开了早期火星探测活动,美国、苏联、日本、欧盟先后发射了自己的火星探测器,但多数以失败告终。

2004年1月,美国的“勇气”号火星车首次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这次技术突破震惊了全世界,随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了火星探测步伐。

“勇气”号漫步火星的模拟画面

中国的火星探测事业起步于2000年代中期,据叶培建回忆,早在2007年“嫦娥一号”的研发取得关键性突破之际,他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有了探测火星的初步想法。

2007年6月,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和俄罗斯方面达成合作协议,由俄罗斯提供火箭,搭载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飞向火星。

天文学的常识是:火星每2年接近地球一次,2007年发射已来不及,因此中国发射“萤火一号”的时间定为2009年10月。

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艰难攻关下,中方的“萤火一号”研发团队攻克了探测器的5项关键技术,到2009年9月“萤火一号”发射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完成。

但是,由于种种“非技术原因”导致“萤火一号”在2009年未能发射,2011年虽然发射升空,但由于俄方的火箭变轨失败导致此次探火行动功败垂成,这一次推迟,导致中国的火星探测进程整整延后了十年。

“萤火一号”

至于什么是“非技术原因”,至今各方依然讳莫如深,对此叶培建不无遗憾地说:如果当时好好规划,最晚2013年我国就能奔向火星了。

尤为让叶培建痛心的是:2007年中国曾经有先于日本发射“嫦娥一号”的机会,但由于当时给“嫦娥一号”做配套的“远望四号”航天远洋测控船在发生前夕突然发生事故,使得日本抢先一步发射了“辉夜姬”月球探测卫星。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在探月工程上十分被动,甚至被日本媒体无中生有地污蔑为“推迟‘嫦娥一号’发射是为了获取日本的卫星轨道数据”。

2017年3月,叶培建接受央视专访,在采访中他坦言当年的火星探测任务之所以延迟,是因为当年“汇报不同意”:

“(发射火星探测器)由于给这个汇报不同意,给那个汇报不同意,拖拖拖,拖到现在……差在专家说话不算数,机关说话才算数,一百个专家论证的东西,不如财政部一个处长说话算数。”

叶培建接受采访

比如有一位财政部的处长老是向他追问:“去月球干嘛,GDP能占多少”,叶培建差点就发飙了:“能不能不要再问我们这些问题了?!”

叶院士难掩遗憾地对记者说:“比如钓鱼岛和南海岛屿,我们的祖先都在那生活过,但没驻扎下来,从明朝开始我们丧失了我们的海洋权利。”

大明孝宗弘治年间,朝廷以国家财力有余,开始重新商讨下西洋事宜,结果兵部尚书刘大夏认为那是浪费钱财,便将之前郑和下西洋绘制的海图全部藏匿起来,下西洋之议遂作罢。

几乎是与此同时,受西班牙国王资助的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4艘帆船和150名船员第四次出发探寻新大陆,并发现了中美洲的许多地方,也即今天的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等国。

发现新大陆揭开了西方殖民掠夺的狂潮,为200年后的工业革命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对于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般的作用。

哥伦布灵柩:著名的“四王抬棺”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明清两代政府却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仅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机会,还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数百年,教训不可不谓惨痛!

历史上中国人早就到过钓鱼岛和南海诸岛,但由于当时的朝廷不重视海洋权益,至今我们居然要去“争取”本该属于我们的主权!

在叶培建看来,宇宙就好比海洋,月亮就好比钓鱼岛,火星就好比黄岩岛,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上,不可以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他掷地有声地说:“我们现在能去我们不去,后人要怪我们。别人去了,别人占下来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

21世纪一个国家真正能够延伸自己利益的地方一个是海洋,一个是宇宙空间,我们不去别人也会去,等别人去了就没我们的份了,有这一条理由就够了。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其实哪有那么容易

2017年,NASA向美国国会申请了190亿美元(约1300亿人民币)的研发经费,结果众议院还多拨了5亿美元,NASA从其他渠道又获得了110亿元经费,合计近300亿美元。

2024年美国会拨给NASA的年度预算则为272亿美元(近1900亿美元),加上社会筹资稳超300亿美元。

中国航天事业每年投了多少?这是个网上从未公开的数据,但显然不可能达到3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因为2011年探测火星的任务失败,2013年-2017年整整搁置了4年,下一轮要到2019年,甚至2021年,到那时叶培建也已经是76岁的老人,岁月蹉跎可不痛惜!

杜工部诗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叶培建可不想当那个“泪满襟”的英雄。

“天问一号”发射升空

2017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叶培建提出了一个提案,那就是一旦新的方案通过论证,主管部门已经批准了,其他部门就不要再问“为什么”,这种机制要作为国家体制确立下来。

既然外国人的火箭不可靠,那么我们就自己搞运载火箭!这也是美国和西方最担心的事情:中国人什么都能搞了,还要“国际合作”干什么?

2020年7月23日,中国的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搭乘国产“长征5号”遥四运载火箭终于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并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

未来,中国计划在火星表面建立观察站,并进一步建立火星基地,为将来载人登陆火星做充足准备。

都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可大家又曾知道,在这条征途上有多少的坎坷和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月球   钓鱼岛   火星   美国   探测器   嫦娥   萤火   中国   官员   美元   工程   黄岩   叶培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