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医学:古为今用 临床见效

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应存教授的诊室里患者不断。

患者赵玮(化名)咳嗽一个多月,并伴有咽痒、多汗等症状。李应存以敦煌文献中的“紫苏煎”为基础,新增防风等药材,对患者进行合方治疗。

文献记载,“紫苏煎”由紫苏、款冬花、桔梗等药材构成,“治肺病上气咳嗽”。“‘紫苏煎’还有西部特色,原方里有牦牛酥。熬药时如能放一点酥油,效果更好。”李应存说。

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意外发现,出土了大量4世纪至11世纪的文献。其中,医学文献超过130件,包括医理、诊法、医方等内容。这些文献极大丰富了隋唐前后的医学典籍资料。

上世纪80年代起,敦煌医学逐步发展,相关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全国从事敦煌医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已超百人,涉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40多家机构。

近年来,敦煌医学投用临床的步伐不断加快。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敦煌医学数据库等平台的建立,进一步激发了敦煌医学的当代活力。

“敦煌医学的一大生命力就是临床疗效。对部分文献传承创新,可治疗今天的疾病。我们已将大量敦煌医方应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以‘紫苏煎’为例,如患者咳痰困难,紫苏、桑白皮的用量就会相应增加。”李应存说。

患者刘昌(化名)年近五旬,因长期体力劳动,他膝盖疼痛、行动不便。“之前疼得厉害就吃止痛片,但治不了病根。治疗四五个月后,腿脚好了很多,能走动了,蹲起也没有问题。”刘昌说。

敦煌作为丝路咽喉,医学文献体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其中既有中医的内容,也能看到古印度医学、藏医学等内容。

“没有疗效自信,敦煌医学走不到今天。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教学研究、临床应用的全覆盖,更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群众健康。”李应存说。(记者张玉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敦煌   北京中医药大学   古为今用   医方   医学   紫苏   化名   见效   疗效   文献   患者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