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劳借钱安葬妻子,债没还完却自杀了,为何是黄世仁背上骂名?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部家喻户晓的《白毛女》,揭露了作为劳苦大众的杨白劳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所遭受的悲剧。

那个现实残酷又严峻的时代,作为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饱受压迫,每天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工作,到头来却是白忙活一场,全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杨白劳的名字无疑是对这段历史的最好讽刺,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这段悲剧,《白毛女》的故事简而言之,不就是黄世仁借了五块大洋给杨白劳安葬妻子,结果对方还不上债自杀了嘛,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为什么最后黄世仁还背上了骂名?

从表面看来的确是这样的,可故事背景和很多埋在深层的原因却被这部分观众忽略了。想要揭开这个故事的真面目,我们还得穿越回那个年代。


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

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还维持着封建社会的生产制度,这里的地主黄世仁每天的生活过得相当滋润,他只要把土地租给那些老实本分的佃农,就能在家坐享其成了。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佃农,他们过得却是极其贫困的生活。难道他们没有努力工作吗?不,相反的是他们劳作比地里的老黄牛都要卖力。

他们本以为自己租了黄世仁的土地以后,只要辛苦劳作,就能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可以过上梦想中的好日子。并且他们对好日子的要求也很低,温饱不愁就足矣了。

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却总是残酷的,他们每年不但要交土地租金,还得上交大部分粮食,留下来的甚至连一家三口都很难养活。

佃农心里自然不愿意的,可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不论哪个地方的农民都过着这样缩衣紧食的苦日子。杨白劳就是其中之一,他早年丧妻 ,膝下只有一个名叫的喜儿的女儿,他每天早出晚归的劳动,不只是为了养活女儿,更重要的是还要还当初埋葬妻子的五块大洋。

在那个年代,五块大洋对于像他这样的贫农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但杨白劳仍旧心存希望,只要他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一定能把这笔账还了。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常找苦命人。

随着喜儿一天天的长大,出落得越来越漂亮,她的婚事也该提上议程了,杨白劳也早已看好了女婿,就是隔壁家的张大春。喜儿和大春青梅竹马,他们俩的结合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但就在这个时候,地主黄世仁也看上了年轻貌美的喜儿,他家中早已有了多房小妾,看上喜儿也是觉得新鲜。

因此他并没有想着按照正常流程来迎娶喜儿,他只想白得一个新小妾。于是他和管家穆仁智想出了一条毒计:提高杨白劳每年的土地租金和上交粮食比例,并且还让对方必须在年内还上那五块大洋。

这个消息对于杨白劳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前一秒他还觉得日子有奔头,迟早能把账还完,下一秒命运就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

黄世仁的条件无论他怎样拼命劳作都是完不成的,毕竟除了五块大洋外,黄世仁还可以随时调整土地租金和上交粮食比例的,要是不租他的土地,杨白劳和喜儿根本就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如此塑造的深意

黄世仁的奸诈不止如此,在杨白劳为了安葬妻子而忐忑找上门时,他就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的圈套。杨白劳来借钱时其实没抱多大希望,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黄世仁不仅一口答应了借钱,还热情的招待了他。

杨白劳随即便感激涕零,他还以为是自己多年来的辛苦劳作和妻子的去世,终于让黄世仁开了眼,在等待黄世仁拿来借条的短暂时间里,杨白劳几乎以为自己否极泰来了。

待拿过借条一看,他的双手立马颤抖起来,除了要偿还本金之外,他还得支付高额的利息,这和现代社会的高利贷有什么差别。

大家都知道高利贷的可怕,利滚利滚利,黄世仁此举无疑是把杨白劳往死路上逼。可杨白劳如果不答应的话,他就无法安葬妻子,本来因为无钱医治妻子他就已经很愧疚了,现下若是再不能让她入土为安,他还怎么面对早早就没了母亲的女儿呢?

于是在明知有诈的情况下,杨白劳还是签了字,答应了这个不平等的借条。杨家少了一张吃饭的嘴,生活本应稍微宽裕,但新增加的巨债却压得父女俩喘不过气去来。

即使杨白劳已经竭尽所能的比以往更努力的劳作,但他却连五块大洋的所产生的利息都还不上。黄世仁在这个时候提出的条件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人不理解黄世仁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的给杨白劳设下圈套,身为地主阶级的他有权有势,直接强抢民女不就得了吗?其实这样的安排才能更深刻的揭露地主阶级的反动本质,毕竟《白毛女》是部艺术作品,适当的艺术手法的添加才更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黄家的大门上常年挂着“积善堂”的牌匾,可他日常的所作所为却跟这块牌安全不相符,充分证明了他的伪善面目。黄世仁表面吃斋念佛,实则奸杀掳掠恶贯满盈。满口的仁义道德背地里干的却是些男盗女娼的事。欺男霸女、逼债杀人没有他不敢做的。

脸谱化的反派一般只会虚造单面的形象,看起来没有立体感,但人本就是个复杂多变的物种,表面一味的只强调黄世仁坏,观众心里是毫无波澜的,只有展现出人物深层次的动机才会让人觉得真实。

而黄世仁不以权势强抢喜儿,非要杨白劳在卖身契上签字画押,这样才能得到封建法律的保护就是最好的例子。

面对现实的压力,杨白劳最终还是决定逃跑了。担心黄世仁找到自己,他一直在外东躲西藏,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让他没想到的是,黄世仁这次的计划针对的却不是他,而是年轻貌美的喜儿。

大雪纷飞的旧历除夕,杨白劳还是没能抵挡住心里对女儿的思念。趁着夜色不明,他揣上二斤白面、一对门神和新扯的红头绳冒着风雪回家了。走在路上他还期待着喜儿见到自己的笑脸,却没想到黄世仁早就派人等着。

杨白劳刚刚进村,黄世仁的手下就连忙通风报信去了。没等父女俩团聚一会儿,黄世仁就带着打手找上门了。面对来势汹汹的一行人,杨白劳只好拿出仅剩的七块五毛大洋,可这些钱哪里够呢。

黄世仁不但没有放他一马,还让打手把他毒打一顿,接着又趁杨白劳昏迷不醒的时候,强行让他在喜儿的卖身契上按了手印。

可喜儿一直是杨白劳的掌上明珠,即使生活过得再怎么苦,他也没想过要卖女儿。如今因为自己的无能,让女儿落入毒手,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醒了之后的杨白劳痛不欲生,觉得自己无颜面对喜儿,于是在这个阖家欢乐的除夕夜,他选择用卤水来了结自己的生命。

歌剧中的杨白劳是喝卤水而死,舞剧中却是因为和打手对抗被扁担抡死的。但无论是哪种死法,杨白劳都是不得不死的。

因为故事是发生在1935年的河北农村,杨各庄的农民饱受当地地主黄世仁的压迫和剥削。在没有党的领导和思想指导下,农民很难找到自己的出路。而杨白劳一家世代居住在杨各庄,以务农为生,到了他这一代,独留他和女儿相依为命。

黄世仁总共租给杨白劳六亩地,如此一来,高昂的租金和驴打滚似的的高利贷,便足以让他每天都在生死线上挣扎了。

但是由于没有党的领导和教育,贫农出生,没有了解过外面世界的杨白劳有着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他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教导他故土难离,不能反抗,久而久之懦弱寡言就成了他的性格底色。

面对生活突然出现的不平等的巨变,他无所适从,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最后只能选择逃避。当面对力量远远大于自己的地主黄世仁之时,他也生不出反抗的心,走投无路之下他只悲愤自杀,这一切都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局。

杨白劳的经历,形象的概括了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更是深刻的揭露了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

阶级压迫下底层人民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所以《白毛女》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欠债还不上就自杀的故事,根本原因还是阶级不对等,上层阶级可以肆意妄为,底层人民却只能“认命”。杨白劳虽然死了,但故事还没有结束。


党的领导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失去父亲庇护的喜儿孤苦无依,第二天一大早就被黄世仁抢走了,随后便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暴行。在无尽的痛苦与和折磨中,喜儿无时无刻都盼望着有人能来拯救自己。

得知喜儿落入魔爪之后,大春怒火中烧,深夜闯入黄世仁的家中营救喜儿,但因为势单力薄最后还是没能成功。事后他担心黄世仁报复,只好远走他乡。

这次营救失败的行动让喜儿的日子更加难过起来,黄世仁找不到罪魁祸首,只好变本加厉的折磨她,动辄就是辱骂毒打。

喜儿虽然还是他的小妾,但在黄家的地位却连最低等的奴仆都不如。久而久之,她在黄家的悲惨经历也让同为的底层人的某些下人心生怜悯,时不时的接济她。

这个时候村里众人也得知了喜儿和杨白劳的遭遇,他们感同身受,也相当同情喜儿。在两拨人齐心协力的合作下,喜儿终于逃出生天。

虽然已经从魔窟出来了,但喜儿仍旧是后怕不已,为了彻底摆脱黄世仁,她躲进了深山老林里。大山里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怎么也比在黄家的日子好过。

可是因为长期缺少盐分的摄入,喜儿年纪轻轻便是满头白发。山里食物短缺的时候,喜儿只能迫不得已去庙里偷些贡品。

久而久之,满头白发的喜儿就成了当地百姓口中的“白毛仙姑”。另一边大春逃离家乡之后,因为没有落脚的地方而选择加入八路军,两年之后他跟随大部队一起回到了家乡。

从父老乡亲那里他得知了喜儿的遭遇。在战友们的帮助下,他最终找到了喜儿。有情人终成眷属,喜儿和大春终于登记结婚。

而作恶多端的黄世仁也终于得到了报应,因为勾结日寇残害同胞,八路军带领当地百姓一起闯入黄家,让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面对封建社会下的地主阶级,推翻封建剥削制度才是那个时代底层农民的唯一出路。

《白毛女》之所以广受大众好评,就是因为这部作品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下,底层劳苦大众和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地主阶级之间,所存在的尖锐阶级矛盾冲突。故事里的杨家父女实际上是当时无数贫苦百姓的缩影。

贫苦百姓的善良憨厚和以黄世仁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形成了鲜明对比,地主利用农民的勤劳为自己敛财,以各种无耻的手段压迫的农民难以翻身,不断的剥削和压榨让他们苦不堪言,最后只有走向灭亡这一条道路。

我们同情杨白劳的遭遇,痛骂黄世仁的奸诈,就是因为这两个阶级具有天然对立性,人民要想站起来,就必须推翻压在我们头上的这座大山,不然就永远无法摆脱贫困,摆脱阶级的桎梏。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使鬼变成人”!正是这样的现实才会让我们与杨白劳共情,无数先辈的奋斗和努力才有了我们如今幸福安定的新生活,人民当家做主的现状不过才短短几十年,难道就已经忘记了那些贫苦百姓的遭遇,竟然同情起黄世仁来?

看完《白毛女》的故事,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1.谈杨白劳之死

2.伍拼拼. 杨白劳悲剧性形象塑造方式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白毛女   大洋   地主阶级   骂名   旧社会   地主   底层   阶级   妻子   女儿   农民   故事   黄世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