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生6大“世界级”建造,如今仍有4个存在,世界级遗产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这样可以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同时提升您的参感,小编也会持续更新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冷紫葉

编辑|冷紫葉


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啊!

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始皇帝统一国家,发展经济,却因“暴政被后世唾弃,甚至还被称为“暴君”。

然而,他不仅仅在军事文化上大有成就,而且在建筑方面也有着非常大的功绩甚至创造出六大“世界顶级“建筑,即便到现在,还有四个是独一无二的遗产。

那么这些建造究竟是什么?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郑国渠·】——»

公元前249年,秦国要想要统一六国就必须先要占领韩国,而韩国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秦国从东面出函谷关后,一直到黄河下游达中原的必经之路。

为此韩国国君派出水利工程师,打着修建“渠道”的名义,消耗秦国的财政、人力。

毕竟,在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兴建水利对于国家来说既耗人力物力又耗时间财力,但水利建设在当时被视作强国之基,可以兴盛农业从而使国家强盛。

当时秦国还并没有大型的水利工程,所以只要郑国说服秦国兴建水利,对韩国来说百利而无一害,这可使秦国一时无心攻打韩国。这也就是史上著名的“疲秦之计”。

秦国的统帅吕不韦正急于有一番作为,从商出身的吕不韦并未多想,将韩国的“疲秦之计”当做自己建功立业的一招好棋。

于是在公元前237年,秦国开始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兴建郑国渠。郑国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但对韩国来说,“疲秦之计”已成为自己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郑国渠修建完成之后,秦国直指韩国,疲秦之计变成了强秦之策,此渠建成15年后秦统一了六国。

郑国渠虽灌溉范围有限,但为历朝历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6年,郑国渠成为陕西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

在秦始皇35年,统一全国后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进犯,用时两年多修建了秦直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全长八百多公里陕西至内蒙古的南北通道,宽二十至六十米,秦直道的修建至少用了7道工序,达到了现代2级公路的标准,有些路段至今还能使用。

秦直道由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修建,沟通着中原与草原,南北通直,故曰“直道”。

秦直道路段险峻,工程进度很慢,直至秦始皇37年蒙恬被赐死,秦直道仍未完成修建。

后秦二世即位,秦直道得以继续修建,但史上并未记载竣工日期与路线。

清朝,秦直道逐渐不为人所用。

秦直道创造了历史上又一奇迹,遇山挖山,遇谷填谷,这是在古代很大的一个跨步。不仅是中原御敌的保障,而且也是中国北方文化交流的枢纽。

如今我们看到的秦直道,历经几千年的洗礼虽已不复从前,但它为人类探究古代工程文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万里长城·】——»

说到长城,大家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不是有好多人都因为这句话去爬长城。

那么长城在古代并不是观赏用的,而是一种军事的防御工事。

西周时期长城的修筑开始兴起,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在自己国家领土四周修建长城。

自秦始皇以后,历代统治中原的君王几乎都加固修筑长城。

长城总长为2万多千米,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军事工程。敌军进犯时,点燃烽火,通过长城点线面的结合形成一张严密的网。

不光在军事上,长城在也带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的融合,为农业畜牧业提供了场所,为国家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

自长城出现,以长城为圆心,各地的文化交流从未停止过。不论是国内和国外,长城的名字依旧影响深远,踏上长城,可以看到蜿蜒不绝的城墙就如同中华文化绵延不绝。

«——【·“天下第一宫”-阿房宫·】——»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相信上过学的都知道《阿房宫赋》吧。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肯定要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王朝的宫殿作为秦朝的权力中心,也就是阿房宫。但是,直至秦朝灭亡阿房宫也没有修建完成。

秦始皇前210年7月秦始皇陨落,此时阿房宫还未建造完成,被迫停工刑徒被派往骊山填陵土并修建秦始皇陵。

秦二世前209年4月秦始皇陵主体已经修建完成,为完成先帝遗愿,从骊山调出部分刑徒继续建造阿房宫。

三个月后,陈胜吴广起义秦国民不聊生,战争频发,阿房宫的建设受到影响,秦朝统治集团内部产生分歧,秦二世将不赞成修建的三人处死。

秦二世前207年8月,赵高造反,皇帝自杀。阿房宫自此停止施工,直至秦国灭亡。

阿房宫虽未建造完成但它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奇迹,宏伟大气、壮丽又不失威严,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历史,散发着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精神。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秦始皇陵·】——»

顾名思义,秦始皇陵就是秦始皇的陵墓,时至今日秦始皇陵中依然有种种谜团尚未解开。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59年嬴政即位开始修建,直到他去世,修建有近四十年之久。

南背骊山,北环渭水,依山环水,陵墓近方形,总四层略呈梯形占地约2万多平方米,充分显示了皇家家的威严与尊贵。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陵墓中藏有暗箭和许多陷阱,并且地宫中还有水银河,水银蒸发为剧毒,只要进入皇陵不论是被箭射被陷阱摔还是被水银毒,那都难逃一死。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有许多盗墓者试图盗取秦始皇陵中的金银珠宝都徒劳无功,据说陵墓中有着六大机关,世上流传着关于秦始皇陵的传说数不胜数。直至后来陕西的农民意外发现了秦朝兵马俑,才揭开了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纱。

在古代,施行人殉,也就是奴隶主死后以非正常手段使奴隶死亡并葬于墓中。但是秦始皇并没有使用此方法,他用墓葬雕塑代替了人殉。

传说秦俑共上万件,目前仅发掘7千多件。

塑造兵马俑时主要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仔细观察可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装束动作都不一样,甚至连眉眼、束发、表情都各有差异,可以轻松分辨兵马俑的兵种。

秦始皇陵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公认它为世界级的宝物。

时间就赋予秦始皇陵许多历史文化价值,兵马俑使现代的人看到两千多年前人类生活的场景,这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印记,更是见证历史发展的信物。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

现如今位于广西兴安的灵渠,已经存在两千多年了。

秦始皇在消灭六国之后,目光转向岭南。

岭南险峰叠出,粮草难以运输,将士饥肠辘辘难以打仗。所以要想占领岭南,必须要先解决粮草运输的问题。

群山之中,走陆路艰难险阻,所以另辟蹊径走水路,在群山之中修建一条水路作为南北运输的要道,也就是灵渠。

灵渠沟通着湘江与漓江,是历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要道,连接着中原与岭,南运送着兵马与粮草等。

这条运河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一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依旧繁忙,延用了两千多年。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为秦朝攻下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融合。

现如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灵渠的壮美,两千多年的古迹依旧熠熠发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阿房宫   秦国   中原   直道   秦朝   长城   陵墓   兵马俑   韩国   遗产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