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澡堂和热水器,他们如何清洗?古人的洗漱用品又是什么?

文 | 小风谈史

编辑 | 小风谈史


随着现代的发展,大众也有了更多的清洗选择。从当初的烧灶洗澡集体浴池,到现在足不出户就有源源不断的热水。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去进行日常身体上的清洁。在保证自己的卫生健康的同时,也能给他人一个良好的印象。

但要知道,千年前的人们可没有这样的好待遇。别说是电了,就连用柴火烧水清洗都是十分奢侈的存在。

可冬天还好,夏天长时间不洗那味道想想就很酸爽。

这不仅让人发出疑问:“老祖宗真的就那么不爱干净吗?没有热水器浴室的他们又是如何祛除身上的异味?”

一、各地风俗

不是古人不爱洗澡,实在是条件不允许。

毕竟在古代的西北地区和远海地区,水资源的匮乏让人们极为珍惜每一滴水。日常饮水都是一个问题,更别说洗澡了。

几乎没有现代化的供水系统的古人,需要自己去打水井或者去河里取水,还要用柴火或者牛粪加热水源。

这个过程既耗时又耗力,也正是因此就算是洗澡,西北地区的人们大多也都会选择在天气暖和时下河清洗。

而与其相反的则是沿海城市,那里的人们具备了比较丰富的水资源,能够轻松获得洗澡所需的水源。

在这些地区,人们洗澡的频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些富家小姐来说,她们通常对个人卫生比较重视,可能会更频繁地洗澡保持身体的清洁。

除了地理位置带来的水资源差异,古代洗澡的频率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气候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要知道古代可没有现代的暖气系统,人们想要保持身体温度就必须要靠其他方式来保暖。但一不小心,就可能因为体温下降而受寒生病。

可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寿命较短的年代,洗澡受寒感冒后是很难痊愈的存在,严重的话还会威胁到生命。

如此情况下,不洗澡似乎也成为了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不经常洗也并不代表不洗,古人还真没你想的那么“脏”。而且他们清理身上污垢的方法,甚至跟现在比也算得上是巧妙至极充满智慧。

二、老祖宗的智慧

虽说古人洗澡的频率跟现代人比的确是低的不能再低,可古人清理自己身体上污垢的手段可是多的很。

在没有洗头膏沐浴露的情况下,聪慧的古人会利用皂荚来进行清洗异味。

皂荚作为常见的树木,它的种子能够产生出含有丰富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而这些物质则有助于油脂类污渍的去除。

除了利用植物的特性进行清理之外,有些地方还会选用稻谷或者小麦粒煮沸后再过滤出来的水。

他们将其称为“糠麦汤”或是“面粉汤”,以此来为皮肤提供温和的清洁效果。甚至直到千年后的今天,依旧有人在延续着古人的智慧,进行着这一种传统的清洗。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个人卫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宋代的一些市井文化也开始流行起来。

就像卖香醋的商贩会为顾客准备一份免费赠送的小包装皂角水,以备客人随时清洁面部。

这就像是现在超市提供的试饮装一样,只不过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服务人群不一而已。

但这也仅仅是用来表面灰渍,在面对各类油腻问题时,古人还会选用草木灰和皂角这两种材料混合使用。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一行为也是有着“科学依据”的。

要知道草木灰是由作物燃烧后的残余物组成的,在冷凝之后可形成大量的碳酸盐颗粒,其特殊性的确对于各种顽固污渍有着良好的吸附作用。

皂角自身富含独特的有机酸,也可以帮助软化硬化的头发以及老旧的角质层,使肌肤变得柔软光滑。

只不过咱们也不晓得,为什么祖辈在千年前就了解到了这一切。

不过比起大家都多多少少听到过的草木灰,皂角一类的东西。在古代文献中还记录着另外两种相对较为陌生的洗涤用品,那就是冬瓜瓢和桑枝抽。

前者来源于指的是某些特定地区的南瓜植株,其所产生的汁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类似于肥皂的作用。

至于后者,则是因为桑树枝条的部分部位具有一定的收敛功效,同时还能够刺激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新陈代谢。虽然听起来略显玄乎,但在那些没有肥皂的日子里却同样发挥了不小的价值。

所以说啊,千万不要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就算洗澡次数少,但清洁产品的确是花样百出。

事实上就算古人们因为不洗澡而出现各种体味,但在熏香的“威力”下异味也会被掩盖掉。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对香文化,如此热衷的原因了。

那么问题来了,身上的“臭味”还可以用熏香掩盖,那嘴巴里的味道又该如何解决呢?

三、古人的口腔讲究

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对口腔健康都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重视。

毕竟整齐洁白的牙齿的确能够提升形象,而牙疼和口臭也的确会严重困扰生活。也正是因此,咱们的“老祖宗”们才会格外的在乎口腔的“安全”。

只不过因为技术问题,在我国古代一开始的口腔清理是通过漱口保持的。

根据《礼记》的记载,古人在鸡鸣过后便会漱口,利用盐水具备的杀菌消毒功效,去清除落在牙齿上的细菌,并通过漱口将其排出口腔。

但要知道,只是单纯地用盐水漱口也并不能彻底清除附着在牙齿上的污垢,甚至有很多难以清洁到的死角。

在此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其他物品,如手指、竹片、柳树枝甚至鸡毛当作临时的牙刷或牙签。在这些临时替代品中,杨柳枝作为最早的牙刷素材之一被广泛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牙齿清洁工具的选择上开始有了更多的创新。“牙刷”,也渐渐出现在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中。

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牙刷出土物产于隋唐时期,早于西方的“牙刷文明”数百年。这些古代牙刷的刷柄大多是由牛骨、象牙和竹材制成,刷毛则由鹿毛或马鬃毛制作。

只不过在使用前,人们往往需要将牙刷浸泡在用于口腔清洁的药水中,等刷毛变得柔软之后,在口腔中进行刷牙。

明孝宗时期更是对这种传统牙刷进行了重新“改造”,并将刷毛替换为野猪鬃。毛发的柔软,也使得清洁效果更好。

除了牙刷的变革之外,“牙膏”也有了新的变化。到了宋代,人们已经学会了将茯苓等药材煮制成牙粉。

只不过这种牙粉虽然效果较好,但制作成本较高,通常也只有达官贵人能够负担得起。

一次次的变革中,也可以看出咱们的“老祖宗”们不仅在身体上注重卫生的发展,同时在口腔问题方面并没有止步于传统的漱口方式,而是利用创造力和智慧不断改进口腔清洁方法。

虽然有些方法相对粗糙或不够高效,但这些方法的的确确在当时保证了口腔的清醒。

笔者认为

就跟咱们说的一样,不是古人不爱洗澡。实在是在当时各种因素影响下,这件在现代人们看起来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王公贵族”专属的活动。

毕竟在那个皇权至上,且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活着就是天大的幸运了。

但尽管如此,无论是香,还是各种去污产品,古人们都在竭尽所能维持着自己的健康生活。这一点,也值得千年后的咱们保持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西北地区   古人   草木灰   刷毛   古代   老祖宗   澡堂   热水器   牙刷   口腔   清洁   只不过   用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