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曾向他发出挑战,结果2招过后落败

前言

霍元甲的名字在清朝时期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在天津是出了名的武师,但是却有一个人能接下霍元甲的招数,甚至未曾伤到半分。

这个人正是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为何会说是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而且这位武状元又有着怎样的厉害之处?

一、武举考试

在古代,科举制度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唯一一种方式,而且在各个朝代中也是比较重文轻武。

所以这样一来文状元要比武状元更多,但是文状元在中举之后,走上仕途也只能做一些基础的官职。

在古代江山的稳定还是要靠武将来维持的,虽然武将少,但是物以稀为贵。一个国家的强盛和他的兵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毕竟打江山不仅需要谋士,更要靠那些帮你征战沙场的将军和士兵,没有兵力就算是靠智慧夺得了江山,在强大的兵力面前也会轻而易举的被别人拿去。

然而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除了趁手的武器外,就是比试武功。但是在最早的时候,一个国家的武将也并不是通过考试的方式产生的。

毕竟当时连江山在谁的手里都不知道,所以在皇帝立国的时候,一般都是那些跟在他身边,陪他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将领。

所以这个时候的皇帝将追随在自己身边的将领看的很重要,同亲人一样,所以这往往也导致皇帝任人唯亲,而不是选贤举能。

但是在国家平定后,为了招贤纳士,也不能每个人都能成为将军,就需要设立一些门槛。但是在早期的时候,受世袭制的影响,无论是皇帝的皇位,还是将士的侯爵之位,都是由自己的嫡长子来继承。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腐败的问题,所以在更朝换代后,国家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为了使国家稳定,也为了能够招纳更加有才能的人,匡扶社稷,这才出现了科考制度。

科考制度的出现对于那些寒门学子有了考取功名,改变命运的机会,若是中榜能走上仕途,成为朝廷中的一名官员,也能够光宗耀祖,提升家庭地位。

这在当时可以说成为了天下文人的福音,而武举制度则是在唐朝时期由武则天所提出来的,因为唐朝不仅是一个繁荣鼎盛的时期,而且在地域上也是十分辽阔。

所以为了保大唐江山,也需要更多有本领的将领戍守,当武则天推出武试制度后,民间尚武的风气也越来越高,并且许多地方都设立了武馆。

武举制度主要是在明清两代开始兴盛起来的,清代对于武举制度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明代,再加上国家大力提倡,这才使得民间习武者对于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想以此考取功名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那么武状元又是怎么来的?武试又是怎么设立的?

二、武状元的由来

武试自然通过比武来进行考试,武举当时最早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文武合一,还有文治武功的思想。

武举考试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谋略上的考试,主要是对军事能力的考察,毕竟行军打仗也不是都靠蛮力,还有靠智慧,靠谋略。

所以考试也会通过这第一阶段先筛选掉一部分人,通过了第一阶段考试的人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考试,这一阶段才会进行骑射等项目,进行力量上的考核。

只有通过了这两轮面试的人,才能被选拔为国家的军事人才,而且在宋神宗在位期间,他就为了能够让武举和文举都享有同样的地位,于是就有了“武状元”的名字。

凡是通过了武举殿试夺得魁首的人,才有资格获得“武状元”的称号,然而纵观整个历史长河,在历史长河中留名的武状元却并不多。

反而出名的是那些中过举人的武将,其中就有唐朝的名将郭子仪,以及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等。

武状元也就显得极少,这也是因为在武举考试中,竞争压力大,而且危险系数比科举考试的制度要高许多,所以能够成为武状元的人也不多,仅有208人。

但是通过考核的武状元却往往能成为朝中的一员大将,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对武举制度非常的重视,这也就使武状元受到了朝廷的重视。

再加上这一时期武举制度的规范和严密,相对来说是要公平些,所以那些武状元都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赢来的,非常受皇帝的器重。

这也是明清时期许多习武之人所向往的,在清朝时期,就有这样的一位武状元,他就是靠自己的实力通过了武举考试。

这个人就是张三甲,要说起张三甲的人生,也是非常传奇的,他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所以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小就习武,无论是刀枪剑戟,亦或是骑射上都非常的厉害。

而且他的臂力惊人,上百斤的大刀在一个寻常人手中连提起来都非常的困难,但是在张三甲手中却能运转自如。

张三甲也因为习得一身好武艺,参加了武举考试。并且在乡试中取得武举人的身份,第二年就前往京城参加武举会试,在会试中取得甲等第一名的成绩。

并且在这次考试中被恭亲王王奕訢所赏识,并主动将他收到门下。而张三甲也顺利进入到殿试的考核中,在殿试考试中的表现给在场的考官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张三甲手中提着一把重一百八十斤的大刀,挥舞起来虎虎生风的样子,令人无不拍案叫好,就连在场的光绪帝都当即宣布,张三甲是这次武举考试的状元。

三、两甲比试

在张三甲成为武状元后,朝廷对他还是非常重视的,并且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过后,在光绪帝前当起了御前侍卫。

张三甲一举夺得魁首后,声名鹊起,前来同他切磋武艺的人变的多了起来,这个时候在天津同样小有名气的武学大师—霍元甲听闻后,也决定和张三甲比试一番。

张三甲此时不过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却并不爱争斗,但是对于霍元甲所提出的比试,感觉受到了挑衅,所以对此还是回应了。

霍元甲要年长张三甲八九岁,霍元甲的内心也满是不服气,而张三甲也将霍元甲的比试视作挑衅,所以这场比试也充满着硝烟的气味。

但是高手过招,自是点到为止,两人约定,若是霍元甲能够在两招之内将张三甲打败就视作他赢,否则就是输了。

在比试开始,霍元甲率先出招,由于他也是出身镖师家庭,继承了家族的“迷踪拳”,这种拳法主要就是不按常规出拳,而且出拳速度又快又准。

但是相较之下,张三甲的速度更快,轻松的躲过了霍元甲的拳法,随后霍元甲再出一记扫堂腿攻击张三甲的下三路,但是张三甲却纹丝不动。

对此两招过后胜负已见分晓,霍元甲和张三甲两人也握手言和,霍元甲言败,正是两人都是出名的武术学家,两招过后,就能看出谁的武艺更胜一筹。

所以没必要拼个你死我活,只是点到为止,显然张三甲更胜一筹。而张三甲过后却再也没有武状元,则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光绪帝这一时期,武举考试制度被废除。

因此张三甲也成为大清的最后一位武状元,但是他这样的武状元却没有了用武之地,并且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热武器登上了历史舞台,使空有一身武艺的张三甲再次报国无门。

因为忧思过重,早早的去世了,年仅22岁,令人感到悲哀和惋惜。

结语

张三甲可以说他的一生非常的短暂却又充满了传奇色彩,虽力敌千钧,但也没有施展抱负的地方,这也导致他忧思过重,最终郁郁而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3

标签:武状元   光绪   武举   殿试   江山   武将   武艺   清朝   时期   制度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