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腌猪头,儿时难忘的美味

小时候每到冬至,母亲便会到镇上去赶集,我也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集镇上人流涌动,农村条件有限食物不易保存,寒冬腊月购买新鲜鱼肉也不那么及时方便,到了冬至前后,大家就开始买鱼买肉腌制,为过年做准备,也是取年年有余、丰衣足食的意头。

母亲赶集购买的大包小包里面,总会有一个肥硕的猪头。除了我家,左邻右舍都养着有猪,从小就习惯了猪肥头大耳憨态可掬的样子,即使猪头摆在桌上,也不觉得害怕,看起来还是安详憨厚。

母亲腌制腊肉的口诀是“十斤肉三两盐”,这是她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过多了会咸,少了可能会坏。母亲把猪头清洗得白白净净的,残余的猪毛烧一烧,然后将猪头在白酒里蘸一蘸滚一滚,最后用盐厚厚地涂抹均匀,特别猪头肉质较厚的部分,还得用刀切开,多抹几层,以便盐进去腌制到位,否则可能会长虫,那就太浪费了。

猪头和鱼肉腌制好,挤挤挨挨一起装在大盆里,上面用几块石头压住,据说是可以促进更快腌出汁水更入味。家里的这些石头估计是祖传的,还可以压咸菜坛子,用途多得很,摸起来都光溜溜的了,这都是岁月留下来的痕迹,也见证了物质匮乏时代一个家庭精打细算认真踏实的生活。

腌制七天就可以拿出来晾晒了,每个晴好的冬日,拿出特制的铁钩,将猪头和一条条鱼、一刀刀肉成排挂在门口的竹竿上,中午蹲在石头上吃饭的乡邻就会指点着各家晒出来的腊鱼腊肉,笑谈谁家今年日子火红又是一个顺当年。

看着猪头在冬日暖阳的照抚下,一天天由白变红,当表皮色泽日益金黄透亮,落下黄色的油滴,飘出阵阵腊香,晾晒工作就大功告成了。晾晒久了,腊肉太干太硬口感差,晾晒短了;腊肉里的水分没有完全蒸发,容易变质坏掉,点点滴滴注意事项都是几千年来老百姓过日子的智慧结晶。

晒好的猪头挂在屋粱下风干,每晚放学回家,推开门看到的都是它挂在高处呲牙咧嘴对着我的样子,象征着春节的即将到来。直到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勤俭持家的母亲才会将悬挂了一个冬天的腊猪头取下来,大锅里装水煮透,就可以拆猪头了,将猪头骨拆掉,就是一个完整的猪脸,割下两个猪耳朵、切下猪舌苔、猪拱嘴,猪头肉切成几大块,分门别类放好,为年夜饭和初一到十五的待客做准备。猪耳朵有软骨,用青红辣椒丝炝炒松脆有味;猪头肉肥而不腻,地里拔一把青绿的大蒜来炒香气扑鼻;猪拱嘴Q弹软糯,加点蒜苗是下酒待客必备的好菜……一向持家有道的母亲早就胸有成竹盘算好如何搭配好菜肴让客人吃的可口喝的尽兴。


普通的腊猪头,承载着对春节的祝福,象征着对年味的向往。不管饮食习惯如何改变,但从未变过的,是中国老百姓对亲情的依恋,对和美家庭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冬至   猪头   腊鱼   可能会   腊肉   鱼肉   儿时   冬日   老百姓   美味   难忘   石头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