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第一懒人”杨锁:走路嫌累,吃饭靠喂,23岁在家活活饿死!

2009年末,河南市的小村庄朱堂乡,正是寒风凛冽。村民们四处张灯结彩,迎接新年。

村中无人注意的角落里,一户人家冷清异常。半晌,一个男子提着饭菜上门,准备看看自己的堂弟是否吃饭,结果开门后却被眼前一幕惊呆——

屋内破烂空旷,堂弟杨锁面前有一堆燃尽的柴火。他披头散发,裹着军大衣,已经死在角落。

北方朔风长驱直入,屋里好像个大冰柜,阴森极了。

堂哥杨德玉立即报警,这一年,杨锁年仅23岁。

随后,得知消息的村民们也三五成群的来到杨锁家门外探看,小声议论着,“报什么警?他这就是活活懒死的,自作自受!

太平盛世,国富民强,一个二十岁出头、手脚健全的年轻人,怎么会“懒死”?杨锁短暂的一生中到底发生过怎样的事?

1

这就要从杨锁的家庭情况说起了。

1986年,杨锁出生在罗山县朱堂乡的一户农民家庭中。父亲杨继春快40岁,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高兴的直念佛。

八十年代的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依然严重固化着人们的思想。本以为自己老来得子已经是福气了,不曾想还能一举得男,夫妻两人喜不自胜,激动的睡不着觉。

“杨家的香火终于续上了!”杨家三代单传,这个男娃娃一出生就成了家里的珍宝。

父母把他看自己的命根子、眼珠子、心尖子,为他起名叫“杨锁”,希望能永远把孩子锁在自己身边。

杨家经济条件很差,杨继春和妻子一直务农为生。

田家少闲月,两人辛勤劳碌,但自杨锁出生后,无论家中农活多忙,一定会留下一人专门照顾他。

杨母对杨锁爱不释手,几乎每时每刻都把杨锁抱在怀里,小心呵护,杨锁的吃喝拉撒她样样精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杨锁慢慢在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了。

农村盛夏的夜晚,凉风阵阵,七八个孩童嬉笑打闹,声音清脆悦耳。

孩子们的笑闹声中,不难听出还有另一个声音——一个小心翼翼的中年妇女正不停的念叨,“宝宝,慢点!慢点!”

在母亲保护中学走路的,是已经年满四岁的杨锁。由于父母呵护太过,他基本没有下过地,眼看别的孩子满地跑了,他连走路都走不顺当。

杨锁被母亲放在地下,颤颤巍巍的伸腿迈步,杨母则张开双臂护在儿子身后,不停的念叨让他慢点,母子俩在奔跑打闹的孩子堆里显得格外另类。

“大姐,你家孩子刚学走路啊?有几岁了?”

“四岁啦!看我们宝宝多漂亮!我舍不得让他摔跤啊,他可是我的命根!”

杨母和路人说话间的功夫,杨锁啪叽摔倒,手心着地,嚎啕大哭。杨母心疼坏了,立刻俯身抱他起来,“不哭不哭,都是马路坏,绊倒宝宝了,妈妈替你打马路好不好,咱们不学走路了宝宝……”

路人瞠目结舌,杨母自顾自抱着杨锁离开了。

在这之后,他就彻底成了父母身上的挂件,两条腿成了摆设。

杨锁长到八九岁,杨继春年纪大了抱不动他,又舍不得让孩子累着,索性做了个箩筐,把杨锁放在里面,天天挑着他走路。

杨锁被父母养出骄娇二气,一点也不愿意受累,每天理直气壮地让父亲挑着自己走路,但看到其他同龄人肆意撒欢奔跑,他也会觉得羡慕。

“为什么我不能跟他们跑?”

父母温柔的解释,这是为了不让他摔跤,是怕他疼,有父母在,他什么累也不用受,在家享福就行了。

年幼的杨锁似懂非懂,但他已经习惯在家享受父母的照顾,也就没有提出异议。

2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但多年来在父母极尽宠爱下,杨锁不知柴米贵,只知道随心所欲。

杨家的家庭条件算是落后了,杨继春和妻子总是清汤寡水的咸菜稀粥,为的是能省下好吃的,全留给儿子杨锁。

夫妻俩想尽办法,每一顿做给儿子的饭都有鱼有肉,怕杨锁呛着磕着,杨继春都是先把鱼肉挑好刺,有时还会嚼碎了喂他。

在父母娇惯下,杨锁自然而然养成了挑肥拣瘦的习惯,稍有不如意的饭食就直接吐掉,吃够了鱼肉又嚷着要吃别的。

只要家里还能拿出点钱,杨继春每天都会给儿子买猪油馍。父母桌上是往往是不见一滴荤腥的菜汤,而杨锁基本上每天都能吃到两个猪油馍。

这在当时的农村是非常奢侈的吃食,很多家庭都是在逢年过节才舍得给孩子买一个吃,杨继春的举动引起了村里不少非议。

有耿直的邻居来劝他,男孩子还是皮实点好,惯子如杀子,孩子长大之后什么也不会,是要吃亏的。

一向敦厚的杨继春却冲着邻居吹胡子瞪眼,“我们老杨家三代单传,我儿子,我爱怎么惯就怎么惯,干你什么事?他以后怎么样也用不着你管!”

邻居再也没有和这家人来往过。

3

“我乃杨德龙,是真龙转世!”

进入小学后,杨锁认为他和“龙”一样天下无敌,给自己起了“杨德龙”的名字,认为别人比自己矮一截,需要捧着他,凡事都要让着自己。

但由于在家懒散惯了,他其实什么也不会,也吃不了一点苦,和同学之间稍有不如意就和对方争执打闹。

眼看这个孩子学习作业都是倒数,老师耐心的教导他,“你的脑子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现在成绩不好不要紧,但是要经常动动脑筋呀。”

几句好话也被杨锁当成是在欺负自己,转头回家哭着和父母告状。

夫妻俩拎不清什么是对孩子好,一气之下居然找到学校,直接跟老师当面吵起来,“我们舍不得说他一句,你凭什么骂他?有你这样的老师吗?”

老师十分无奈,打开杨锁的书包,倒出满满一书包零食,“杨锁同学上课经常开小差、吃零食,作业也不做,作为老师我要为学生负责啊!”

杨继春振振有词,“饿了能不吃吗?我儿子这么聪明,不写作业怎么了?”

老师哑口无言,从此很少再管杨锁的事,给他单独调了一个位置,随便他天天做什么。

无人管教,性情跋扈,为人懒散,杨锁在学校里没交到一个朋友,整日觉得无趣。小学毕业后,他嫌初中老师管得严,不肯再去上学,要父母为他办理退学。

换做是平常父母,听到孩子说不愿意读书,定然会教育一番,给他讲道理,让孩子重返校园,但杨锁的父母对他过分地溺爱,欣然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他们心中,杨锁已经很优秀了,不管念不念书,都不重要。

辍学后的杨锁彻底开始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一天到晚宅在家,理直气壮地使唤父母,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浑然算是一个“土皇帝”。

杨继春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上开始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但即使这样,杨锁也毫无意识要为父母分担家务,只是一味地活在父母的娇惯中。

1999年,杨继春因为肝癌去世。

杨家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家中突如其来的变故打蒙了杨锁和母亲。

村里人本以为这场意外会让杨锁快速成长起来,没想到仅仅过了丧礼,他又继续恢复了往常的“少爷”模样,继续被母亲伺候着过日子。

亲戚们劝杨锁,“你爸走了,现在你是家里的男子汉,要照顾你妈,承担责任啊。”

杨锁不为所动,一如既往的好吃懒做。而但母亲也不听亲人的劝,觉得孩子没了父亲更加可怜,比平时加倍地宠着他,什么都不让他干,把所有的家务活和农活都揽到自己身上。

没过多久,积劳成疾的母亲身体越来越差,一次直接倒在田里,被村里人送回家。看着虚弱的母亲,杨锁毫无情感波澜,母亲让他帮着去地里锄草,他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不会,不肯去。

母亲哭着唠叨自己懒惰的儿子,杨锁听烦了,竟然跟母亲动起手。

五年后,杨母因操劳过度离开了人世,三口之家只留下了杨锁一个人

这一年,杨锁18岁。

已经被父母养废的杨锁什么都不懂,个人生活也不会料理,母亲的丧事都是在村长和书记的安排下办完的。

失去双亲的杨锁没有任何养活自己的能力,他将家里值钱的东西变卖一空,换来面包、饼干、等开袋即食的食物,从不出去劳动,每天只知道吃吃睡睡。

日复一日,他的钱花完了,便到村里讨饭吃。

村子里的人见杨锁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给他送了不少肉和菜但杨锁懒惰成性,只知道吃现成的东西,宁愿新鲜食物坏掉挂在墙上,也不会弄来吃。

堂兄杨德玉前前后后为杨锁找了工地、饭店和保安等多份工作,希望他能安身立命,但杨锁没有一份干得下去,不是嫌累就是偷懒。

社会不是家庭,除了他父母没人会惯着他。

杨锁吃不了一点苦,索性将自己彻底“锁”在家里,每日捡别人丢弃的食物充饥,连大小便直接也在屋子里解决,村里人人避着他家走。

不知道他吃着别人扔的烂苹果,会不会想起十几年前父亲买给自己的猪油馍?

4

2009年寒冬,河南受强冷空气影响,最大雪深破历史记录。

北风呼啸间,天气异常寒冷,杨锁把家里仅剩的家具点燃取暖,先烧椅子后烧床,烧光了以后又懒得出去捡些柴火,只缩在家里不出门。

眼看到了除夕,杨德玉带着饭菜准备去看看他,结果发现杨锁已断气身亡。

后经法医鉴定,杨锁是过度饥饿而死

杨锁的事迹在当地曾轰动一时,社会新闻记者纷纷来村中采访,以“真的有人懒死了”为标题,将他刊登在报纸上。

杨锁的悲剧固然有他自身懒惰的因素在,可更多还是因为他的父母过分溺爱。

他们“以爱之名”,亲手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毁掉了孩子的一生,导致杨锁没有任何生存能力,活生生将自己“懒”死了。

《战国策》有言,“父母之爱子,应为之计深远。”

作为父母,不能只看孩子成长的一时眼前,三岁要想十岁的事,十岁要想十八岁的事,绝不能看见挫折和磨练就绕过去。

只有让孩子真正学会自己生存,长大后才能在社会上生存,拥有保护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猪油   作业   河南   懒人   村里   家里   儿子   父母   母亲   老师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