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帝顺序表

明朝十六帝顺序表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

1、明太祖

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定八股取士之制;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2、明惠帝

朱允炆(1398-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燕王朱棣借口“清君侧”起兵,发动“靖难之役” 。朱允炆在位期间优容文士,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减冗官冗员,实行削藩,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 ,史称“建文新政”。同时建文新政带有浓重的复古色彩与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

3、明成祖

朱棣(1402-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设置内阁和东厂,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迁都北京。五次亲征蒙古,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修《永乐大典》。在他统治的22年中,国富民强,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日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4、明仁宗

朱高炽(1424-1425年在位),年号洪熙。赦免明惠宗朱允炆许多旧臣,平反冤狱,废除许多苛政。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一改永乐时的暴政,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停止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的延续打下基础。

5、明宣宗

朱瞻基(1426-1435年在位),年号宣德。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禁锢京师。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提升内阁地位。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 。

6、明英宗

朱祁镇(1436-1449年在位),(1457-1464年在位),年号正统(1436年)、天顺(1457年)。朱祁镇率军亲征,在京西北土木堡地方全军覆没,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朱祁镇回朝后,被朱祁钰安置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 ,废景帝朱祁钰,复位称帝,改元天顺。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迫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功臣,重用宦官。

7、明代宗

朱祁钰(1449-1457年在位),年号景泰。朱祁钰即位后,任用贤能、励精图治,积极致力于稳定时局,首先通过北京保卫战使明王朝转危为安,继而发展经济,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安定社会。景泰八年(1457年),十七日清晨夺门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代宗被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于景泰八年(1457年)二月十九日崩于西苑。

8、明宪宗

朱见深(1464-1487年在位),年号成化。朱见深即位之初,顺应人心,平反于谦冤狱,又恢复景帝帝号,赢得了朝野支持,保证了政局稳定。成化中后期,朱见深逐渐怠于政事,习学方术,沉溺后宫,极度宠信万贵妃,内廷诸事多倚其统领。崇信道术,大肆升授番僧。晚年的朱见深也渐知僧道、传奉官之滥,开始陆续裁汰,社会整体仍“幸称小康”,太平无事。

9、明孝宗

朱佑樘(1487-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朱祐樘重视司法,曾组织编纂《大明会典》,修订《问刑条例》。史称其统治为“弘治中兴”。虽在统治中后期宠信宦官李广,但能改过自新。

10、明武宗

朱厚照(1505-1521年在位),年号正德。朱厚照曾化名朱寿,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并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领兵抵御蒙古侵扰,取得应州之战的胜利,成为最后一位御驾亲征的明朝皇帝。同时对藏族、蒙古族、阿拉伯、葡萄牙等文化有浓厚兴趣,通晓多种语言,自封大庆法王、沙吉·敖兰、苏莱曼国王等称号。

11、明世宗

朱厚熜(1521-1567年在位),年号嘉靖。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时年14岁的兴王世子朱厚熜承统,即位不久,朱厚熜围绕其生父兴献王的尊称和祀典问题,掀起了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后期迷信方士、浪费民力。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了“壬寅宫变”,朱厚熜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的朱厚熜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长期不视朝,由严嵩执掌大权。

12、明穆宗

朱载垕(1567-1572年在位),年号隆庆。在位期间,将政事委任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阁臣,兴利除弊,又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帅才,加强边防。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实现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件大事,为万历中兴的局面奠定基础。但他本人则纵情声色,导致身体每况愈下。

13.明神宗

朱翊钧(1572-1620年在位),年号万历。6岁被立为太子,并于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即位。因明王朝政治腐败,财政枯竭,危机四伏,朝事主要依靠内阁大学士张居正 。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 。后因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后金政权建立,并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攻占抚顺,挑起后金与明之间的战争。朱翊钧力主挞伐,次年明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惨败,此后明对后金取守势,无力进攻。后人评论朱翊钧“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

14、明光宗

朱常洛(1620年在位),年号泰昌。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但因其“惑于女宠”、“导以荒淫”。于泰昌元年(1620年),病中服用内官崔文昇所进之“红丸”后驾崩。 他的离奇暴崩也为其子明熹宗朱由校留下一个剑拔弩张、分崩离析的统治集团。

15、明熹宗

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年号天启。朱由校在位初年,重用东林党人,一度出现“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的局面。其间,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山东郓城一带爆发了徐鸿儒起义,各地的兵变也不断发生,佃农抗租的斗争在天启以后更加激烈,成为明末农民起义的前奏。

16、明思宗

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熹宗无嗣而崩,朱由检奉遗诏继承皇位,改元崇祯。即位之初,铲除权宦魏忠贤及其党羽(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力图实现明王朝的“中兴”。朱由检自谓“朕非亡国之君”,将亡国归咎于“诸臣误朕”。后世亦不乏对他的同情与肯定。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朱由检志大才疏,存在刚愎自用、急躁多疑等性格缺陷,对明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明朝   神宗   景泰   蒙古   政事   年号   内阁   万历   永乐   北京   顺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