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窗户用纸糊的,拿手一戳即破,暴风雨来临时真能抵挡住吗?

文|老牧

编辑|老牧

观众经常在现代的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手指沾点唾液或者水,那窗户纸就会一捅就破,外人偷听偷看就格外方便。

不少观众脑子肯定都闪过这样的念头:这窗户纸可真脆啊,大冬天不冷吗?下雨打湿了咋办?

现代社会有玻璃做窗户,在面对暴风雨时,仍是发生抵挡不住玻璃炸开的情景,古人用纸糊窗户,又是如何面对暴风雨的呢?

窗户的前世今生

时代在进步,相应的时代风物也在发展变化,所以要明确一点,用纸糊窗户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同样的,窗户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原始社会的人类,居住在山洞中,只有一个出口可供出入,那时候窗户还未出现,现在语境中的采光、通风都是通过这一个洞口来实现的。

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拥有独立功能的窗户就出现了,最初的窗户是因为通风排烟的需要,所以在居住的洞穴上方开一个小口,这就是最初的窗户,我们称之为天窗,也就是囱。

慢慢地,开在洞穴上方的天窗位置逐渐下移,最后开在了侧边,既满足了采光、通风、排烟的需求又避开了雨水。

而随着侧边窗户的面积越来越大,窗棂的原型也开始出现,到了春秋时期,窗户也成了区分贫富的代表性装置之一。

穷人所住的房子是泥土垒成的,窗户也只是在墙上开一个洞,遮挡物就是苇席,有需要时就用一根木棍撑起来。

而富人用木头建房子,窗户也是不可拆卸的,但是窗框内会有用来固定遮挡物的木质棂格。

此时的窗户式样较之从前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窗可以分为百叶窗、菱格窗等等,就连棂格的图案也是多种多样的。

到了宋代,中国木质建筑趋向成熟,固定的窗户也变成了可拆卸、开启的窗户。

窗户的作用也增加,除了采光通风的功能,还多了以窗观景的作用,属于审美教化的一种。

明清时期,窗户的种类更加多样,而到了现代社会,窗户的种类依旧多种多样,材质也更加的广泛,糊窗户的材料也不是古代能比的。

现代社会的窗户几乎都是玻璃的,那古代没有生产玻璃的情况下,又使用何种东西来糊窗呢?

早期古代社会如何糊窗户

古代阶级分明,穿着建造等东西都有详细的规定哪些是贵族专用的,哪些才是平民可以使用的。

即便法律制度上不做详细规定,因为财富差距,这使用的东西也有差距。

就拿糊窗户的材料来说,早期阶级不分明的时候,古人就是用动物的皮毛来做遮挡,但是这个有很大限制。

一来是动物并不好捕捉,二来是透气性和采光性都太差,所以兽皮糊窗也只是在某一时期内比较流行。

而没有能力打猎的人,就只能用草皮来糊窗,到了秦汉时期,王公贵族就使用绸布糊窗,平民百姓用得起麻布的会用麻布糊窗,但多数人家都是草皮。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是那时因为技术条件限制,纸张的普及还很遥远,大户人家就算是用纸糊窗,也都是用练完字的废纸糊窗。

而且那个时候的纸张并不像现在的纸张一样洁白光滑细腻,而是很粗糙的一种纸,厚度和韧劲都与现在的纸有很大区别。

但是纸毕竟是很脆弱的一种东西,风吹日晒没多久就得换成新的,能用得起废纸糊窗的,自然也不是一般人家。

但是再怎么不一般,面对更换窗户纸需要的人力和纸张也依旧是承受不住的。

古人的智慧是不可小瞧的,在废纸糊窗并不耐用的情况下又改进了纸张,加入一些碎布和树皮,再经历纸张的生产过程,新的更坚固的麻纸就出现了。

相比较之前用来糊窗的纸,新的麻纸使用寿命更长,但这也只是建立在与之前的纸相对比的情况下。

所以许多时候用的还是糊窗用的还是各种布匹,比如透气性好的纱窗、丝窗等等。

但这个前提也只是达官贵族才用得起,平民百姓尚且为了填饱肚子而忧愁,是没有多余的钱财去买什么纱、丝的。

而为了从根源解决问题,大户人家在建造房子时就考虑到了窗户的问题,回廊的出现有效延长了窗户纸的使用寿命。

有了回廊,一般情况下的雨水就不会打湿糊窗纸,也减少了太阳暴晒,毕竟暴晒和水汽是纸张破碎的最大原因。

屋檐很深也是同样的道理,雨水不容易打到窗户,糊窗纸的使用时间就更长。

即便平民百姓住的是茅草房,也可以加长屋顶的茅草达到与深屋檐相同的效果,这是古人的智慧。

这只是前期古代社会糊窗的状况,到了后期,社会各方面都在发展,这糊窗的纸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窗户纸的进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术再一次改进,纸张在民间大量普及,用纸糊窗才在民众中流传开来。

但是单纯有纸也是行不通的,纸张虽然普及可对于民众来说,买纸的花销仍然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

富贵人家尚且不能做到经常更换,于是新的法子就出现了,那就是在窗户糊完纸后,在窗户的外面再加一层木质的窗板。

这层窗板能有效地减少暴风雨来临时带给糊窗纸的冲击力,作用很明显还是为了延长窗户纸的使用寿命。

唐宋时期,一种新的糊窗纸也被发明出来那就是油纸,先是制作出来一种非常有韧劲的纸,然后放在油里浸泡,拿出来就是油纸。

这样制作出来的纸不仅透光性好还非常防水,糊窗户是非常合适的。而除了浸泡这一种方法,还有往纸上刷桐油,或者黄蜡、豆油的。

虽然“油”的种类不同,但作用都一样,就是为了让纸张更加防水,也更加防暑,不会轻易因为风吹日晒就破损,油纸伞就是一样的原理。

说完了这些再来聊一聊寒冷地区冬天是如何糊窗户的,油纸糊窗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在下雪的冬日却不能遮挡寒气。

这种时候门帘就派上用场了,现在常见的超市商场的大型厚重门帘,古代早已经出现并使用。

除了油纸之外,宋朝末期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名叫“明瓦”的材料,是用各种贝壳、羊角牛角、云母片等打磨成方形片状材料用来制作窗户。

只是相比起玻璃,透光性比较差,但是比起油纸却是好上太多,只是这用料破费钱财,平民百姓根本用不起,这样看来还是油纸更具性价比。

清朝时候,明瓦在江南地带非常普及,苏州还有专门的联合会所叫“明瓦公所”。

清朝末年,以往贵重至极的玻璃也流传开来,成为上流社会所钟爱的东西,但是在民间,依旧是油纸糊窗。

其实玻璃窗户并非清朝时候才有,早在晋朝就有了琉璃窗户,但是因为太过稀少,只有皇帝才能用上。

这样看来还是现代社会好,物资充足、生活便利,换位思考一下,那种想回到古代当名士当大侠的冲动就消失了。

窗户纸的变化实际上也是社会历史变迁的缩影之一,尤其是用纸糊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旧很常见。

玻璃的普及不仅是一门技艺的进步更是提高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明瓦   窗户   古代   油纸   平民百姓   采光   遮挡   拿手   暴风   纸张   时期   玻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