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3453万,乾隆去世时剩多少?

前言

一国之兴衰,政治体制虽重要,然国库却是立国之本。历来兴盛帝国,国库决不乏银。那么,清朝这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三位开国皇帝又为国库奉献了多少银两?其中起伏变化,与君主心智亦有莫大关联。

追本溯源 康熙皇帝功不可没

清廷国库,几经沉浮,实则源于康熙皇帝功勋。当年康熙帝八岁登基,蒙古南下,三藩巨猾,王命浮沉,岂是儿郎能驾驭?然志度坚定,康熙帝终成就一代贤明。三藩平定,台湾收复,对外数战告捷,国泰民安方得以实现。

当时,清朝刚刚立国不久,疆土辽阔,少数民族频繁反抗,内政外交重任俱在这位幼主的肩上。作为少年皇帝,康熙帝政治头脑过人,深谙权变。他放下身段,亲自诏谕三藩王降服。对台湾郑氏政权也运筹帷幄,终使其归顺。

通过巧妙手段,康熙帝终于稳定了局势,使清朝基业得以巩固。 此后数十年间,康熙帝勤政爱民,永不加赋,农业丰收,经济发达,万家乐业。朝野安定,文治武功俱佳。然而,为统一疆土,康熙帝不得不多次出征四方。用兵频繁,民不聊生。终康熙一朝,大清的对外战争都没有停止,年轻的皇帝为各路反清势力,典当掉了太多金银。

康熙早年平三藩变乱,接着又收复台湾,命将领出川入滇。这些战事动辄就是几十万两银子。中年时,康熙帝更是亲自五次西征,击溃噶尔藏叛乱。

作为帝国的边陲战争,每一次攻打都是万金瓜葛。由此可见,立国之初的康熙皇帝积极边政、安抚异族,让这个刚刚建立的王朝活了下来,却也因此耗资极巨。

平定噶尔藏后,国力空前,却也积劳成疾。驾崩之际,康熙帝留下国库2716万两白银,实为不易。要论康乾盛世基石,此2716万两,则是立国之本。没有康熙这番奠基积累,亦无日后百年鼎盛。

雍正帝铁血清理 国库增至3453万两

康熙驾崩后,雍正帝夺嫡而起,登基伊始便雷厉风行。数十年积弊迫在眉睫,康熙晚年所遗浊政,已成祸乱之源。雍正帝聪慧过人,立论精辟,马上开始改弦更张。

此君铁骨铮铮,治国严苛,一上台便查抄朝中腐败,令贪官无孔不入。康熙年间,贪污成风,朝中奸佞当道,为非作歹。雍正帝先后明令禁止权贵兼并土地、买卖官职等歪风。严刑峻法下,大量官吏被处死或遣返乡里。如此铁血手段使朝政气象为之一变,腐败之风尽除。

不单朝政,雍正帝亦革新税制。当年康熙晚期,王公豪强隐藏人口、占地甚广,制造自己的小王国。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解放隐户,使之纳税。此举大大增加国库收入,民间经济亦因之蓬勃。
如此一通猛烈清理腐败,革新税制,数年间,雍正帝使国库猛增近千万两,至3453万两,为日后乾隆盛世奠定坚实基础。

乾隆初期治国规划 国库一度逾8000万两

雍正帝英年早逝后,英明神武的乾隆帝继位,开启大清60年的乾隆盛世。
此君登基之初便勤奋治国,深得民心。大力发展农业,引入红薯此金矿,农田丰收,粮食增产,清朝人口亦因此暴涨至4亿。乾隆中期颁布《乾隆盛世题词》,此后20年间,政局清明,刑获丰隆。

在如此英明君主规划下,全国各业蓬勃发展,大清国力空前强盛。初期20年,乾隆 考察民情、广开言路,使农业、手工业大增,民生富足。乾隆作为多民族帝国的开国皇帝,也表现出极高政治手腕,让这些异族官员安心尽忠。

数十载间,朝廷国库飞速增长,终于在乾隆中期达到顶峰——历史上最高的8000万两白银!成为古今空前第一巨款。可见乾隆盛世,国力之强,实乃三朝共创。

乾隆晚年荒淫腐朽 国库急速缩水

然际遇人生,盛极必衰。好景不长,乾隆盛世在中后期开始走下坡。
乾隆帝中年以后便逐渐骄奢,沉溺于后宫佳丽。深宫中的珠光宝气,早已超过两代先帝。光是妃嫔衣食所费,每年就要几十万两。宫廷富丽堂皇,百官朝会都是极尽奢华。、

此时朝中奸佞当道,内阁大臣和珅专权,贪赃枉法。和珅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民膏,上缴皇宫。一时间贪官遍地,官吏买卖官职公开进行,百姓不堪重负。国库白银虽仍巨额,然银质已大不如前。

公道自在人心,腐败终难长久。乾隆晚年,因和珅刻奇迹贪,加之战乱频仍,数十年积累最终化为乌有。光是和珅搜刮民财就超过十亿,其奢靡程度令人发指。国库只余下6939万两,极速缩水至不及全盛期的一半。由盛转衰,实因心智。国库数目不过尔,善治坏治,尽在君主。

嘉庆帝难挽狂澜 大清走向衰微

乾隆帝驾崩后,其子嘉庆帝即位,却难逃厄运——继承的国库仅2000万两,国力大衰。
此时乾隆早已退位,却仍握有实权,继续玩乐昏庸。光是宫中奢侈开支,每年过千万两。嘉庆帝无力阻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库所剩无几。终于,乾隆帝驾崩后,嘉庆帝勉强打倒奸臣和珅,补充国库。
然朝政积弊已深,民怨沸腾。嘉庆帝勤勉治国,削减开支,却终究难以驾驭乾隆晚期遗留的混乱局面。此后道光、咸丰年间,内忧外患频仍。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西方列强觊觎,国力疲弱。几位皇帝能力平平,终使这古老帝国在风雨飘摇中步向衰亡。

结语

综上所述,清朝国库的变迁沉浮,与三位开国皇帝的心智亦息息相关。
康熙英明,雍正铁腕,奠定鼎盛基业;乾隆初期继之,治国有成,国富民强。三代共创之盛世景象,国库增长可见一斑。但乾隆晚期贪淫荒政,国库急转直下,可谓败家子。嘉庆帝接棒后难回天。
国库金银,不过外在表现。实则充满启示:君主心智清明则国将兴旺;政道贪暗则路必败落。
创业易,守业难。盛世易得,君主难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乾隆   国库   噶尔   雍正   康熙   帝国   国力   君主   清朝   盛世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