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5位皇帝朱瞻基,登基路上“凭空消失”?600年来始终无解

文 | 中史华纳

编辑 | 中史华纳

“人呢?煮熟的鸭子还能飞了不成?搜!给我搜!看他能藏多久!”朱高煦对着空无一人的轿辇大发雷霆,但是还没等他回过神,新帝登基的消息传来。[玫瑰]

600多年过去,当时新帝登基的那些细节至今仍然是个谜。

看起来,朱瞻基的皇位是天选定的,先祖为他铺平了道路,保驾护航。

可即使如此,朱瞻基还是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反转和变数,才终于登上帝位。

数百年来,有一些谜题一直萦绕人们的心头,令人神往。今天,让我们来揭开这段惊心动魄、曲折离奇的历史,见证这场空前绝后的夺嫡大戏。

01

被曲解的好皇帝

朱瞻基出生于一个繁华的北京官邸,其父为明仁宗朱高炽,据说在他出生前,祖父明成祖朱棣做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的父亲朱元璋交给他一个大圭,意味着要传位给孙子。

朱瞻基一出生,朱棣就将他带入宫中抚养。

朱瞻基从小跟随朱棣北伐蒙古,历练沙场,一次北伐之行中,朱棣带着还是孩童的朱瞻基离开燕京,走出长城,来到漠北广袤的草原。

草原上风沙肆虐,朱瞻基不习惯这里的环境,经常感到寸步难行。朱棣见状,便亲自指导朱瞻基如何在草原上行军和骑射。

在出征的日日夜夜里,朱棣和朱瞻基渐渐培养了深厚的感情,朱瞻基也学会了如何在敌人环伺的环境下生存。

这次历练,使还是孩子的朱瞻基受到了最艰苦的锻炼,这对他后来成为英明君主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棣想立太子时犯难,大臣解缙提醒他“好皇孙”在,于是朱棣选择让肥胖的朱高炽继承大统,但提前让朱瞻基成为皇太孙。

朱棣非常看重朱瞻基,不想让他被困在深宫之中成长,所以经常带朱瞻基周游四方,有一次,朱棣带朱瞻基来到南方的湖光山色之间,朱瞻基第一次见识到江南的秀美景色,对这种全然不同的山水风光深感兴趣。

1425年明仁宗病危,命朱瞻基赶回京城,其叔汉王朱高煦图谋不轨,设伏要杀朱瞻基,但最后朱瞻基平安抵达京城,具体经过不详。

有传言说,朱瞻基在回京的路上遇到了天魔的保护,才得以躲过凶险。

朱高炽驾崩后,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朱高煦随后造反,很快失败投降。面对叛逆的朱高煦,朱瞻基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宽容对待,给予开释。这显示出朱瞻基宽厚仁慈的性格。

朱瞻基在位期间,重用贤臣治国有方,整顿吏治财政,国泰民安,被誉为“仁宣之治”,他还是书画大家,才华不亚于北宋徽宗,史书称“点墨写生,遂与宣和争胜”。

朱瞻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也很重视,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开展文物调查登记工作。

1429年,朱瞻基发动扫黄运动,严查官员宿娼,关闭京城内官办妓院,但没有限制民间。此举承继朱元璋禁绝官员娼妓的传统,净化风气。

朱瞻基创设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制度,通过宦官传达圣旨减轻皇帝工作量。他还开设内书堂教育宦官,使之能处理文书,与外臣联系,参政能力得到提高。

朱瞻基一生传奇,出生、登基都与梦相连,善治国事,艺术造诣高,政绩卓著,可谓明代杰出君主。他开创的许多制度为明代中后期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叔父为何对这皇位虎视眈眈,甚至对侄子痛下杀手呢?

02

父辈们的斗争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去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自己登基为帝,改年号为永乐,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他学识渊博、英明善治,颇得朱棣喜爱。

但朱棣次子朱高煦性格刚猛,善战勇猛,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朱棣也十分看重他。

为拉拢朱高煦,朱棣曾暗示朱高煦日后有机会可以取代兄长朱高炽,这使得朱高煦一直怀有野心,志在代兄夺位。

朱高煦性格直爽,心思难以捉摸,朱棣担心他会对大明王朝造成动荡,所以一直没有废黜朱高炽立朱高煦为太子。朱高煦也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虎视眈眈盯着皇位,一方面继续扮演朱棣的好儿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自北伐返回途中病重,最终在榆木川去世,朝廷为防朱高煦趁机发难夺权,决定先隐瞒皇帝驾崩的消息。

他们派朱高炽留守北京,以防朱高煦进京,让朱瞻基出城迎接祖父的灵柩,大臣张辅等人用漆器制成一具大棺材,放在帐内以假乱真,向军中诈称朱棣尚在人世,以稳住军心。

朱高炽趁机在紫禁城匆忙即位,而远在山东的朱高煦直到两个月后才得知朱高炽已登基为帝,称帝为宣宗,大失所望,他原以为父亲去世,自己必可趁机夺取皇位,哪知中了朝廷的诡计,功亏一篑。

03

回京途中消失之谜

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不久,便因突发重病,急召其子朱瞻基从南京匆忙赶回北京。

与此同时,仁宗的弟弟朱高煦早已经在京城安插眼线,得知此事的他立即决定在路上设伏杀害朱瞻基,夺去皇位。

朱高煦立即组建了一支军队,并命令主力部队北上进京城,准备在朱瞻基被杀的消息传来之时,直接攻入紫禁城。

他清楚从南京到北京的必经之路,早已派人监视朱瞻基的行踪。当朱瞻基的车驾出现时,敢死队果断出击,将朱瞻基的护卫悉数杀害。然而当他们杀入轿内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朱瞻基已不知去向。

朱高煦大惑不解,按理说以朱瞻基的行程,自己应该能够堵截他才是。

他本想直接带兵北上,却接到京城传来的消息,朱瞻基不知如何已经先一步回到北京,在朱高炽驾崩前得以接受遗诏,并于12日正式登基为帝。

朱瞻基如何躲过朱高煦的设伏,在朱高煦之前回到北京领受皇位,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有人猜测,朱瞻基可能提前获悉密报,改道北上避开埋伏。

也有人认为,朱瞻基根本就未去南京,他与朱高炽联手设下圈套,故意传出假消息迷惑朱高煦。无论如何,朱瞻基机智地化解危机,最终登上了皇位,他在明史上留下的第一个谜团至今仍令人猜测。

事情起源要追溯到几年前,当时仁宗朱高炽还是太子,眼看自己的父亲懿宗朱棣已经到了暮年,加上自己又是长子,登基基本已成定局。

但朱高炽也看到弟弟朱高煦虎视眈眈,只要有机会就会篡位。为了避免未来出现夺嫡的乱局,朱高炽决心要及早安排好一切。

在朱高炽看来,朱高煦这个弟弟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曾追随朱棣打天下,手握重兵,一旦起兵造反势必会带来动荡。

所以他决定先发制人,先把朱高煦的军力削弱,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朱高炽先后削夺了朱高煦大部分兵权,又将他调离京城,软禁在远离首都的藩地。

这下朱高煦终于老实了下来,也只能通过在京城安插眼线来探听朝局,当朱高炽继位为帝后,朱高煦表面上服从新君,但暗地里还在伺机复仇。

这时,南京地区发生了严重灾害和动乱,朱高炽便派朱瞻基前去处理善后,朱瞻基此行一是积累治国经验,二是表现身为储君的能力。

可就在朱瞻基刚到南京不久,朱高炽突然病危,紧急召他回京。监视朝局的朱高煦立刻通过自己的眼线得知此事,终于等来了反击的大好时机。

朱高煦迅速谋划,调动自己残余的势力,组建军队准备在半路截杀朱瞻基,然后他亲率主力部队直入京城,到时天下就变成他的了。

然而事情最终以朱高煦想不到的方式结束,朱瞻基如何避开设伏安全到达京城,在朱高煦面前登基为帝,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朱瞻基在此役中展现出超常的智谋和运筹帷幄之能,让朱高煦无从下手,成为他在历史上第一个的传奇。

对于朱瞻基如何消失的,大家有以下这几种猜测。

04

众说纷纭

1424年,明仁宗朱高炽派遣储君朱瞻基到南京处理政务,次年,朱高炽突然病重,命人赍诏召朱瞻基回京。朱瞻基接到圣旨后启程北上,却在半路上失踪。

与此同时,朱高煦见兄长病重,便意图弑君夺位,率军前往迎击朱瞻基。然而无奈朱瞻基行踪成谜,朱高煦一番搜寻无果后只得先回京谋划。

谁知6月3日,朱瞻基竟在京郊良乡现身,并前往宫中领受遗诏!众人都惊诧不已,朱瞻基究竟是如何避开朱高煦的埋伏安然到达京城的?历史上对此掀起过无数猜测和争论。

有人说,朱瞻基中途改道山间小道躲避追击,但考虑到当时交通条件,这几乎不可能,据说那些林野荒无人烟,野兽出没,路上遍是荆棘沼泽,就算朱瞻基勇猛如虎,也极易在途中丧生。

还有说法称朱瞻基早就回京未曾离开,但他明明出现在过南京,这似乎与事实不符。更加惊人的,是朱瞻基是否在先帝驾崩前就已经谋划,甚至出手夺权。

按常理,圣旨从北京发出,经快马加鞭,往返南京至少需要20多天,但朱瞻基不可能在这短短时间内赶到良乡,他必须是提前离开南京,才有可能避开埋伏。

若真是如此,等于朱瞻基擅离职守,违抗圣旨,作为储君之子,他又怎会做出此举?难道是早有预谋?

再者,良乡离京城仅数十公里,朱瞻基已到京郊却不立即入宫,反而在此地等待圣旨,也很蹊跷。

有人猜测,朱瞻基其实一直藏在良乡附近,算准朱高煦前来时日,提前掌握皇帝病情,才可迅速回京,甚至,有传言称朝中心腹在朱瞻基暗示下,早已在宫内对朱高炽下毒手,只因皇位对朱瞻基意义重大,他才铤而走险。

然而,这似乎与朱瞻基的为人不符,他是明成祖钦定的皇太孙,皇储之位本就稳固,先帝驾崩后继承大统也理所应当,无需采取如此极端手段。何况朱瞻基对父亲一向孝顺,绝不会做出弑君之举,或许,一切只是巧合吧。

无论如何,朱瞻基登基后,朱高煦终于忍无可忍在1426年发动叛乱,朱瞻基亲征平定,并囚禁朱高煦数年。

后朱高煦被处死,直到今天这个谜团仍未完全解开,史书中许多细节至今存疑,真相已难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先帝   紫禁城   明朝   京城   皇位   圣旨   虎视眈眈   眼线   南京   北京   皇帝   年来   路上   消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