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油灯千年不灭,史书记载说是靠鲛人油?究竟有何奥秘

文/扶苏秘史

编辑/扶苏秘史

秦始皇陵墓中传说中有“千年不灭的鲛人油灯”,这一神秘传说背后反映了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

秦始皇用人鱼油脂做成的长明灯永远照亮自己的地下世界,这可能源自他希望死后生活能够如生前皇宫中的奢华灯火一般。

然而这一梦想化为泡影,陵墓最终只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玫瑰]

01

古今中外人鱼的传说

自古以来,人类对海洋都抱有无尽的好奇和向往,在东西方的古老传说中,都出现过一个类似的神秘生物形象——鲛人。它们都被描述为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鱼的姿态,生活在广袤的海洋里。

虽然东西方地域遥远,文化差异巨大,但传说中的共同点,也许正反映了人类对美好未知的永恒想象。

在中国,鲛人的传说可追溯到古,早在魏晋时期,诗人们就在作品中描绘过南海神秘的鲛人,据《搜神记》记载,鲛人善于纺织,其眼泪能化为晶莹的珍珠。后人常用“鲛绡”来比喻质地轻薄的丝绸。

唐代诗人杜甫诗中描述,曾收到朋友送的一枚“泉客珠”,拆开一看却化为血水,寓意鲛人的友情比珍珠更珍贵。这种温柔善良的鲛人形象,在宋代小说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广为流传。

在西方,人鱼的传说也存在已久,古希腊神话中就出现过海妖美杜莎和海妖塞壬的形象。她们用迷人的歌声引诱水手,然后加以杀害。

这种残忍凶险的人鱼形象,与中国鲛人传说中的善良形象截然不同,后来,安徒生的著名童话《美人鱼》塑造出渴望获得灵魂的美人鱼形象,她为求得爱情不惜付出一切,这种浪漫色彩较强的人鱼形象影响了西方后世的想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试图探索这一神秘生物的真实性,20世纪,有关鲛人的目击报告屡见不鲜。

1962年,一艘苏联探测船在古巴近海发现一个类人鱼生物,1990年,考古学家在黑海边发现一具女性人鱼遗骸。

这些发现虽然令人惊异,但鲛人的存在仍无实证可依靠。有科学家猜测,人鱼可能是古代人猿在水中进化的产物,但这一构想也存在诸多难题。

无论这一传说生物是否真实存在,鲛人传说作为一种文化想象,折射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东西方虽然表现手法各异,但都通过鲛人的神话传说,满足人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

这种文化积淀超越东西方界限,连接起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未来,我们也许无法证实鲛人的存在,但它们已经在人类的想象中生根发芽,成为一种永恒的符号符码。

进一步来看,鲛人传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寓意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传说,当年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仙药时就见到过这传说中的鲛人。

02

鲛鱼拦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深陷青春永驻的执念之中,日夜期盼着长生不老,当时的方士徐福充当着秦朝的御医之职,他极具医术,深得始皇器重。

秦始皇曾多次前往东海沿岸寻访神仙,希冀能够获取长生秘方。在烟台一带海滨,他立了一块“秦皇求仙入海处”的碑记,也就是今日的秦皇岛。

始皇如此执着于求仙,变派遣方士徐福前去求仙问药,传说三座神秘仙岛——蓬莱、方丈和瀛洲,那里居住着长生不老的仙人。

于是徐福领船出海去拜访仙人,为始皇讨要长生药方。

在始皇的大力资助下,徐福造起一艘巨船,选拔了三千名童男童女和多名能工巧匠跟随,又备足三年的粮食、衣物、药材以及农耕工具。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徐福首次东渡大海启程。他从山东半岛南端的琅琊(今临沂市)出发,径直驶向东海之中。

这一次出海历时数年,徐福一行最终抵达了一个群岛,今称日本,在那里,他见识到当地已有一定程度的文明,像是会种植稻谷,会制作简单的器皿,也有原始的宗教崇拜。可他终究没有看到所谓的仙山仙岛和长生不死的仙人。

数年后,徐福携众返朝复命,他谎称这次虽见仙山,但因未携贡品见礼,仙人不肯相助,于是秦始皇再次批准徐福带更多童男童女出海求仙。

这次,徐福从山东沿海一路南下,绕过朝鲜半岛,成功抵达九州岛。他发现这里的农业、手工业均较日本列岛北部更为先进,遂萌生在此自立的念头。

第二次返朝时,徐福再次编造借口,称有海中怪兽妨碍求仙,秦始皇为除去阻碍,亲自率军出海猎杀一头大鱼,趁此良机,徐福抛下始皇,在九州岛附近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建立自己的王国。

他带来中原的耕作技术,使岛上农业大增。还仿照中原帝王建立宫殿、城池和官僚体制,自己立为王。因医术高明,徐福也受到当地人民的崇拜。

这大鱼,有传闻说就是那鲛人。

03

千年不灭的长明灯

秦始皇自从知道了鲛人油的用途,又见到了传说中的鲛人,便开始大量捕杀“鲛人,”制成人鱼油,以供修建陵墓之用

秦始皇在13岁登基之时就开始修建自己的皇陵。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下令在秦始皇陵墓中布置了数以百计的机关和陷阱,这些机关设计精密复杂,有射箭机,有掉落巨石机,也有水银组成的小溪流。

陵墓中最令后人惊叹和好奇的,是一盏据说已经点燃2000多年的长明灯、根据《史记》中有过记载:“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盏长明灯是用“人鱼膏”做成,可以长期不断燃烧。

“人鱼”一词在古代所指代的生物一直存在争议。有考古专家根据文献猜测它可能是海牛,因为海牛背部皮肤光滑,尾巴酷似传说中的人鱼,也有专家认为它其实就是古代对鲸鱼的称呼,因为鲸鱼体型巨大如小山,古人很难接近观察,容易产生某些虚构的想像。

为破解长明灯之谜,一位国外考古学家对灯油残留样本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发现,灯油中含有大量来自鲸鱼脂肪的成分。这就证实了“人鱼”很可能就是鲸鱼的说法。

那么,为何要用鲸鱼油制作长明灯呢?根据考古专家的推测,与鲸鱼油高温燃烧时间长有关。普通动物油脂难以支撑如此久远的燃烧,而鲸鱼体型异常庞大,油脂也远超常规油脂。

正是利用这一特性,捕杀大量鲸鱼,提炼出巨量鲸鱼油,用以制作寿命极长的灯油,这使长明灯得以亮烛2000多年,成为墓葬中最令后人惊叹的奇迹之一。

当然,仅凭鲸鱼油也难以长期不灭,考古专家猜测,秦二世还在灯油中添加了某种化学物质,使灯火更难熄灭。

04

长明灯不灭之谜

最初,中国的专家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发现有记载提到“以人鱼膏为烛”,于是推测当时采集了鲛人身体内的油脂,将其制成油脂储存在瓶中,作为墓中的燃料。

但是经考证,在当时的文献中并没有发现关于鲛人这一物种的记载,这一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外国学者也对这个神秘的现象极为关注,派出考古团队来到中国,对秦始皇陵展开了长期的调查和研究。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一位美国学者终于破解了这个千年之谜。

他提出,能使油灯长期不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油灯中含有一种名为黄磷的化学物质,黄磷有减缓燃烧速度的功能。

我们知道,墓中的油灯所用燃料是从鲸鱼体内提取的油脂,这种油脂本身的燃烧时间就比普通油脂要长得多。加入了黄磷后,二者产生了协同效应,使油脂的燃烧速度大大减缓,时间得以大大延长。

第二个原因则是灯芯的组成,这位学者经过检测发现,灯芯所用的是一种叫白磷的物质。白磷的易燃点非常低,在封闭环境下根本不会自燃。

而墓室在封闭了几千年后,氧气早已消耗殆尽。当考古人员打开墓室,空气中含氧量骤增,白磷随即与氧气发生反应,迅速点燃了灯芯,于是我们看到油灯烧了起来。

这一理论很快得到了中国考古专家的认可,在他们打开墓室时,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氧气进入墓室,白磷与之反应,油灯立刻烧了起来。

尽管这个千年之谜终于被解开,人们还是对古人的智慧由衷惊叹。他们在没有今天先进仪器的帮助下,就运用化学原理设计出这样精妙的油灯,确实令人对古代的科技水平刮目相看。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秦始皇陵中还隐藏着许许多多未解之谜,还有大量工作等待后人继续挖掘。

我们既要珍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要像古人那样保持前瞻和创新精神,在传承的同时,不断汲取其中蕴含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油灯   白磷   灯油   长明灯   墓室   鲸鱼   史书   传说中   奥秘   油脂   人鱼   说是   千年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