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回家常陪伴,让“网瘾老人”抬起头

原标题:子女回家常陪伴,让“网瘾老人”抬起头

近年来,60岁及以上网民占网民整体比例快速上升,截至2022年12月,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一些调研报告显示,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乃至6小时,沉迷其中,成“银发低头族”。《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指出,一些老年人群体在手机网络上呈现“极致孤独”的状态,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网络中。

不知从何时起,“少玩手机”“少玩电脑”,从父母对孩子的叮嘱,变成了长大的孩子对老去父母的碎碎念。购买质量不明的东西、轻信不实信息、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不少年轻人似乎拥有同一款染上“网瘾”的父母。“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摸向枕边的手机”“不玩手机比少吃顿饭还难受”“经常等黑灯再躲被窝里刷视频、看小说”“每天在App上打卡领金币、兑换小礼品”……这些曾贴在“网瘾少年”身上的标签,如今已经成为很多“银发族”的真实写照。

“网瘾老人”的出现一方面是老年手机不断升级,适合老年人的网络内容越来越多,为“银发低头族”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一定程度折射出子女对老年人关爱的“缺失”和子女陪伴的“缺位”。作为一名老龄工作者,期待子女常服以下“三方”,既可治疗“回家孝老遗忘症”,也可拯救越来越多的“网瘾老人”。

处方一,常念父母养育之恩。父母之爱是伟大的、无条件的。古人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大恩大德。所以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

处方二,常思养老法律之神圣。赡养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赋予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201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确定为子女的法定义务,第十四条和第十八条分别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法律规定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属于违法,其实回家看望父母并不需要法律的约束,那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面对不孝子女,老年人也要勇敢地拿起法律这个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处方三,常学孝亲敬老之事迹。中国一直是个重视“孝”的国家,有句话叫“百善孝为先”。古有“鹿乳奉亲”“怀橘遗亲”等故事代代相传。今有“中国好人榜”等孝老爱亲人物层出不穷。如浙江余姚市小曹娥镇镇海村村民叶久桥放弃高薪,辞职回家照顾九旬老母亲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

当然,互联网公司还要通过升级技术,开发更完善的老年手机或者老年人专用app,通过对不实信息的拦截、信息筛选、时间提醒等方式避免老人过度沉溺。全社会更要为老年人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例如,多开办一些社区的老年大学、老年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还可以多组织一些老年人的活动,从而让老年人体会到夕阳生活的乐趣所在,老有所乐,老有所享。(王红峰)

来源:中安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子女   老人   银发   处方   老年人   老年   义务   父母   法律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