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成了“网瘾老年人”,怎么看,怎么办?

曾经谈笑风生的家庭聚会,如今却各刷各的手机。曾经对网购嗤之以鼻的老爸,变成了不网购浑身难受的“剁手党”。曾经用手机支付都要向你求助的老妈,开始整晚抱着手机嘴角上扬……

前阵子网红主播“秀才”被封号,年轻人满脸问号地搜着“秀才是谁”的时候,“网瘾老人”却已经存在多年。

互联网似乎是年轻人玩梗造词追热搜的主场,但暗地里也冲击改造着中老年群体的生活。

此前被封号的顶流网红“秀才”坐拥千万粉丝,被称为“中老年妇女收割机”。他的视频里,几乎都是大爷大妈熟悉的场景,精准命中大妈们的情感需求,甚至引得72岁大妈“千里追爱”。

这场“赛博恋爱”,在秀才被封号之后戛然而止,网瘾老人再次引发讨论。

纵观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十几年,在这一变革力量的推动下,网瘾老人的数量在增加,受到的影响更加深刻。

在2007年以前,中国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数量所占比重不超过5%,随后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急速上升,到2020年达到22.8%。

现如今4个网民里,就有一个是中老年人。网购、打车、玩游戏、直播、外卖、短视频,中老年人越来越精通。

精通过后,一部分中老年人难以自拔,日趋痴迷。

刷手机刷到日夜颠倒,茶饭不思,网购上瘾根本停不下来,迷恋抖音主播到失去理智,互联网开始逐步侵蚀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图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0年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有10万多老年人每天几乎24小时生活在互联网上,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每天使用互联网64.8分钟,每个老年用户每天登录应用5次。

你或许也有相同的感受:曾经痴迷于散步、打拳、广场舞的父母一辈的老人,开始变得手机不离手,他们的手机里循环播放着家长里短、养生科普、一元秒杀等诸多年轻人并不“感冒”的视频,并对视频内容深信不疑。

不少年轻人表示,有点理解当年父母怕自己沉溺网络的心情了。

更有网友戏称,当年说着“奶奶家装了wifi来玩吧”的奶奶,变成了“别来跟奶奶抢网速”的网瘾奶奶。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曾经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11%的老年人存在过度使用短视频的情况,因长时间使用短视频而影响正常生活的比例明显提高。16%的老年人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看短视频,15%的老年人表示,经常因为刷短视频忘记时间,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安排。

图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互联网还塑造了老年群体社交的新形态。

从相互见面聊天,到互相在视频通话里评论互动,一句“美亲?越来越漂亮了”替代了从前的见面寒暄。

随手转发到家人群的一些信息,或者是朋友圈的一句评论、点赞,在中老年人的社交圈里,正成为一种亲朋好友之间的互动交流的新形式。

翻看他们的手机,会发现不少老年大v网红的名字,他们通过营造迎合中老年人审美取向的人设,或者回顾老年人喜欢的历史事件等多种方式,和中老年群体创造“强关联”,引发老年群体的强烈共鸣,让中老年人自甘受到“流量控制”,找到情感的出口。

此外,还有利用老年人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通过免费领钱的各种活动,让老年群体与app本身形成绑定。根据趣头条发布的《2020年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60岁以上老年人日均领取虚拟货币高于40-60岁用户22%之多。

互联网补足了老年群体对信息、社交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也打入中老年群体的精神世界。正因如此,网瘾老人深陷互联网,难以自拔。

“触网”老人们最让子女担心的,就是遍布在互联网各个角落的“坑”。

据调查,中老年群体在网络上遭遇网络传销以及理财欺诈的比例达到28.3%和23.8%。他们最容易受骗的渠道主要来自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和微信群。

诈骗团伙一般利用老年人信任熟人的特点,与老年人建立微信的好友关系,再以各种借口实施诈骗。

而68.3%的受骗老人不会选择寻求帮助,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影响下,“只当是经验教训”,选择报警的比例只占0.9%。

还有一些“鸡贼”的APP,通过诱导的方式哄骗老年人开通会员,收取会员费。因为缺少监控管制,导致不少缺乏防诈骗知识的老年人轻易上钩,甚至此前还有过官方APP出现诱导链接的事件,可见目前这一方面监管存在空白。

“我经常收到免费红包的短信,总忍不住点开。”

“新产品可以免费尝试,那我得试试。”

“关注这个公众号就送我颈椎按摩仪。”

凡此种种,让老年人探索的互联网世界充满陷阱。但当下,不少老人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方式应接不暇,上当受骗的事件时有发生。

老年人沉溺网络,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线上经济的发达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二维码、手机支付、外卖网购,成为经济的新常态。中老年人可以说是被这股潮流推着往前行进着,并非自愿地陷入网络环境之中。

同时,我国家庭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家庭规模持续缩小,空巢老人数量仍在增加。

与此同时,老人的精神世界却很少得到真正的关怀。

“养老”正在被重新解构,从原有的一种文化传统,正在转向一种经济行为。

“给爸妈买点好吃好喝的”,“让他们享受物质上的满足”是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养老这件事的理解。但往往,这样物质上的满足,也忽略了老年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

缺少“有效陪伴”的老年人,面临的不仅是空旷的屋子,也同样面对着空旷的精神、情感的荒原。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攻城略地”也就有迹可循。

这也给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精神层面的养老,需要的是真正的关怀。

要让老年人的孤独感在现实中得到排解,这需要政府在配置养老资源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将文化生活资源纳入考量。基层干部对辖区中老年人的管理也不能只停留在形式层面的关注。子女本身,也应当一同参与共同构建一个“走心”的家庭关系和环境。

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和监管部门也要关注这些网瘾老人面临的困境。

“适老化改造”处于正在进行时,有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app应用都推出了“老年模式”,但同时,互联网环境仍难言纯净——诱导消费、诈骗链接、会员绑定等内容仍在大肆传播,亟需治理。

可以说,“拯救”网瘾老年,不只需要在现实中让他们找到与世界联结的精神寄托,也需要互联网本身作出改变。人口老龄化已经是现实,社会需要适应和改变。

老年人不该被刷手机的欲望支配,他们的晚年,本可以少一些对这个世界的惶恐和追赶,多一分淡定和从容。

奶奶家装了wifi这个故事的后半段,现在需要整个社会一同书写。

来源:央视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老年人   中老年人   中老年   秀才   老年   群体   老人   精神   手机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