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名诗《沁园春雪》成稿时无人知晓,尘封9年后名声大噪

前言

1936年的冬日,陕北大地一片银装素裹。这一年,红军长征终于抵达陕北,虽然脱离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但面前仍有许多困难。这个时候,伟人来到高高的山岗上眺望,北国壮美的景色令他胸怀澎湃,不禁题诗抒怀。一首名为《沁园春·雪》的词就这样诞生了。

这首词气势恢宏,文辞优美,充分展现出伟人的高超文学造诣。然而考虑到当时革命的困难局面,伟人没有将这首词发表出去。直到9年后,伟人才将这首佳作首次示人,一时间名声大噪。这首词的创作背后,是伟人对革命伟业的坚定信念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一、北国风光激发诗兴

1936年正值隆冬,漫天风雪覆盖大地,一片望不到边的雪白。伟人带领红军来到陕北,面前是汹涌东流的大河,对岸高山峻岭。他登上高高的山岗,远眺北国壮阔的景色。

银装素裹的大地上,树木和村落都冰封其中。远方连绵的群山犹如凝固的沧海,雄浑而肃杀。近处的大河水流也已结冰,却依然向东奔涌而去,让人感受到生机盎然。

这北国的壮美景色,深深震撼了伟人的心灵。他顿时感到心胸开阔,思绪万千,顿时诗兴大发。伟人决定以诗歌的形式,描绘眼前这北国冬日的壮丽与苍凉。

于是,他提笔吟诵,泼墨写就。《沁园春·雪》就这样诞生了。这首词开阕深情地歌颂了冰封的北国大地,中阕则批判腐朽的封建统治,下阕表达了伟人报效天下的雄心壮志。

全词气势恢宏,铿锵有力,语言华丽优美,既保留了古体词的格式,又融入了白话文的通俗易懂。它完美地表现了伟人对北国壮观景色的感受,也抒发了他对新生中国的期许。

伟人自己也非常满意这首词。他认为这首词既体现了自己对中国优美景色的热爱,也表达了自己要为中国革命而奋斗的决心。它流露出伟人广阔的胸襟和高远的气度。

但是,考虑到当时革命的困难局面,伟人并没有发表这首词。因为这首词的古体格式,可能会引起争议。

二、苦难时期 潜心革命大业

1936年,中国革命正处在低潮时期。红军历经艰险跋涉,来到陕北苦无落脚之地,面临重重困难。士兵和将士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低落和悲观情绪。

作为领导人,伟人必须时刻考虑大局。他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乎革命的成败,必须审时度势,稳妥行事。

其时,新文化运动已经深入人心,古体词被视为封建余孽,不得人心。如果发表这首古体诗词,极有可能招致争议,影响团结。这正是革命困难时期应该避免的。

何况,伟人也不希望这首词被当作是文人雅兴的产物。他要以实际行动来鼓舞人心,推动革命事业。仅凭一首词,怎能激励人心,改变时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伟人将革命事业看作自己的终身责任。个人名誉与身后名声,于他而言并不重要,心无旁骛,只想尽快化解困境,推动事业发展。

正因为有了这个判断,伟人虽然对《沁园春·雪》满意,但还是将它深藏了起来,一直没有向他人展示。他希望人们看到的,是他为了革命大业的付出,而不是文人的雅兴。

三、抗战胜利 重逢故交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在望,而国共双方也在重庆进行和谈。作为共产党代表之一,伟人忙碌于各种谈判事宜。

一天,伟人在重庆街头偶遇故交柳亚子。两人自抗战爆发后便未曾见面。这次重逢,双方都激动不已。柳亚子高兴之余,即兴吟诵了一首词送给伟人。

两人边走边谈,畅叙着抗战期间的种种际遇。柳亚子夸奖伟人在抗战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伟人则谈到自己这些年来辗转不同根据地的见闻。

柳亚子追忆起两人初识时的诗酒风流,笑说当年伟人的诗词造诣已胜过自己。没想到伟人听后沉默了一会,说自己确有一词,但一直不欲示人。

柳亚子追问下,伟人这才拿出了《沁园春·雪》。柳亚子见词大为折服,连声赞叹道:“好词!好词!洋洋大观,气势恢宏,文人不能及也!”

柳亚子询问伟人创作年份,得知是1936年才明白伟人深藏的用意。他即席答诗,表达了自己对伟人胸襟的钦佩之情。

抗战胜利在即,国人兴奋雀跃。伟人见时局已变,便将这首词赠予柳亚子,让他代为发表。柳亚子激动万分,称这是国人的骄傲,定会令所有读者为之振奋。

四、名扬四海 感动 千秋

1945年11月,在柳亚子的帮助下,《沁园春·雪》终于首次在《新民晚报》上发表。它如春雷轰顶,立时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热潮。

人们为伟人的高超诗艺折服。这首词既保留了古体词的格式,又融入了白话文的易懂,将北国壮美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又在下阙铿锵有力地表达了报效天下的远大抱负。

一时间,赞叹之声此起彼伏。人们纷纷表示,伟人不仅政治家才,还具备高超的文学造诣,可谓文武双全。这首词充分彰显了他的胸襟气度和视野高度,令人钦佩。

据说,就连蒋介石在读到这首词后,也不禁赞叹伟人的识才和雄才大略。他意识到,伟人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强劲对手。

从此以后,《沁园春·雪》流传甚广,深受读者喜爱。它很快就成为教科书中的经典诗篇,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从中领悟伟人的胸襟气度。

这首被埋没了9年的佳作,终于在抗战胜利的历史时刻绽放光芒。它成为激励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象征,也成为伟人高远气象的生动写照。

结语

《沁园春·雪》的创作和发表,充分体现了伟人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胸襟气度。它记录了伟人对美丽祖国的热爱,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艰辛与辉煌。我们每读此词,都会从中感受到伟人豪迈的气魄和崇高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陕北   大河   名诗   壮美   造诣   胸襟   气度   北国   伟人   名声   景色   年后   困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