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挖出清朝假太监,不仅不留长辫还身披龙袍,专家猜测是韦小宝

文|史布

编辑|史布

前言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是满清时期剃发令当中,一句强硬的口令。

不剃发不留辫子者,则杀无赦。在这种命令如山的前提下,考古人员们竟在北京,挖出了一个梳着明朝发髻的清朝假太监。

墓主不仅身披多个官职的朝服,里面还穿着一件五爪大清龙袍。

考古人员们意外发现,墓葬之中种种线索,竟都指向了一个武侠小说当中的人物——韦小宝。

难不成在历史上,真有韦小宝的原型吗?在这墓葬之中,考古人员们还会迎来哪些意外发现?

北京石景山挖出木棺

2006年,北京对于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建设方案刚刚开始启动,建设地址定在了石景山的一块地上。

大量建筑工人以及挖掘机正忙碌着挖地基,却不料在那黑土地当中,赫然出现了一块木板,生生拦停了挖掘机的去路。

工地上的工人瞬间聚集起来,拿着手里的铁锹就往里挖,试图去除泥层当中的障碍物。

不料这泥块被一铲子一铲子地挖开,埋在土里的木块却越来越大,活像一口棺材。

当时工地上的工人们也没害怕啥的,心想着有可能是棺材,满怀着好奇心就往下接着挖了。

不过片刻之后,一口巨大的棺材真被他们给抬了出来。

北京城从古至今,曾有多个朝代的皇帝在此定都,所以在这块自古以来就较为繁华的地带,多年来出土了不少墓葬,还大多是拥有丰厚陪葬的墓。

工地挖出墓葬这种事算是比较常见,所以这工地上的工人们见到一口棺材出现在眼前,并没有太大的惊慌,更多的,其实是好奇。

工人们非常好奇,这口看似封口严实,没有被人打开过的棺椁内部,会有什么东西,能不能有大量的陪葬品呢?

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几个胆子比较大的建筑工人将棺椁抬到了比较空旷的地方,试图将棺盖板掀开一探究竟。

不料这上百年的棺椁封地非常严实,他们几个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没能将棺椁成功打开。

气急败坏之下,他们想到了那个力大无比的现成工具——挖掘机。

挖掘机上阵,厚重的棺盖板被直接掀翻,可里面的状况,却吓了建筑工人们一大跳。

棺椁之中并没有什么珍贵陪葬,只有一具穿着官服的尸体躺在那里。

墓主尸身呈干瘪状,未曾腐烂,看着叫他们害怕。

建筑工人们见这棺椁当中没什么陪葬品,又开始有点害怕了,就立刻将棺盖板盖上,重新埋回了地里。

建筑工人们本想当做无事发生,不料就在第二天,这事就被其中一个围观的工人给抖到了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负责人那里。

研究所的人立即前往挖出棺椁的地方查看,发现这棺椁头部的正前方,用鲜红的朱砂写着一行字,依稀可见“皇清诰授中宪大夫”。

他们觉得这棺椁上的描述看着像是个大官,这墓葬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也就立即拨打了当地文物部门的电话,将此事上报。

当地的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派考古小队前去查探,在建筑工人的指示下,立即将那个棺椁重新挖了出来。

将棺椁带回更具备开关条件的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们打开棺椁,将其中的干尸转移到专门的实验室当中,立即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行动。

其中的发现,让考古人员们大为震惊。

清朝古尸考古发掘现场

从各方面特征来看,这墓主应该是位男性,来自清朝时期。

他的尸身保存完好,不仅未曾腐烂,据当时亲手对他进行考古研究的专家们称,还仍有些许弹性,并未完全僵硬。

根据棺椁上那行用红色朱砂写下的记录,这男性墓主生前,应该是一位清朝时期,当时皇上亲自授封的四品文官。

可将这墓主身上的衣物轻轻拉开,里面穿着的朝服,却是天差地别。

一件绣着麒麟补子的朝服,紧紧地包裹着墓主人的身体,这在清朝时期,是武官才能穿的朝服,还是一品的大官,这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古代,官员每天早晨上朝的时候,都需要穿着特定的朝服,前去面见皇帝。

最开始是统一服装,到之后为了体现阶级特征,呈现出各个官员的等级,演变成各个等级的官员,所穿的朝服是相对应的品类朝服。

到了后面,则分得更细,不仅等级有区别,文官武官之间,也要有区别。

在清朝时期,天上的飞禽,就是文官的象征,朝堂之上的文官们,身上所穿的朝服,在胸前都绣着有一块花纹补子,这补子上,就是对应等级的各种飞禽。

朝堂上的武官,穿着的则是对应等级的各种走兽。

按照棺椁上的文字,这男性墓主分明是清朝时期的四品文官,应该是只能穿绣着鸳鸯的文官朝服,可如今,他却穿着绣有麒麟的一品文官朝服,这是怎么回事?

难不成这男性墓主,在清朝时期还能身兼多职吗?文官武官都是他?

考古人员们试图将墓主外层衣物剥离开,再由专攻丝织物方面的人员进行考古研究。

不料这一品武官朝服的下方,这墓主竟还穿这象征着另一种身份的衣服。

那是一抹更叫人瞠目结舌的一片金色,由金色的丝线绣成,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图案。

金色的游龙出现在众人眼前,让人难以置信。

龙,自秦汉以来就成为了帝王的象征,唯有天子方能使用,这位四品文官,先是穿着一品武官的朝服,已经足够惊呆众人,现在又穿着一件皇上的龙袍,这是怎么回事?

在石景山埋着的这清朝不腐男干尸,究竟会是什么身份。

考古专家们本猜测,这男性墓主身穿多个身份的衣服,难不成会是个清朝时期的戏子

戏子死后,将自己生前唱戏穿过的好衣裳穿在身上下葬,这也应了古代事死如事生的说法。

至于棺椁之上中宪大夫这个四品封号,说不定就是这墓主当时唱戏极佳,颇受皇帝赏识,所以当时的皇帝才亲自将封号授予他

这样一来,就能解释棺椁当中所有的异样了。可清史研究专家仔细观察过后,却发现这个猜测并不成立。

龙袍上的游龙虽是金黄,但却是非常庄重的一种颜色,整体构造尽显华丽与威严,并不似戏服龙袍那般,颜色鲜艳,而像是一件真龙袍。

可这样一来,考古人员们先前的所有猜测就都被推翻了,他们又该从哪里入手研究。

考古人员们决定先将墓主身体与衣服分离,分别研究,却不料在分离之后,竟出现了更大的疑团。

清朝不腐男干尸之谜

考古人员们研究男性墓主的身体,他们意外的发现,从正面来看,这墓主竟并没有男性的象征,好似一个太监。

可将尸身翻过面来,才发现是藏在了另一边,就是说,这是个假太监。

太多的疑惑等待着考古人员们揭开,他们并没有时间停留在一个点上,紧接着对墓主的其他部位,进行研究。

在这位男性墓主的头上,并非是清朝时期独有的大光前额大长辫子,而是明显带有明朝风格的盘发。

他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官员吗,为何会留着明朝时期的发髻呢,难不成这墓主其实来自明朝时期?

可先前墓葬之中分明发现了一枚康熙通宝,若是来自明朝的墓葬,怎么可能会时光倒流,然后墓主在墓葬之中留下清朝时期的货币,这就已经足以证明,墓主来自清朝时期。

那这么说来,墓主难不成会是个清朝时期,反清复明组织的成员。

当年顺治帝成功上位之后,在摄政王多尔衮的辅助下,正式开始掌权。

为了明示更新换代,避免有人存着复兴明朝的念头,顺治帝听从了多尔衮的建议,对全国下达了剃发令。

凡不愿剃发,仍保留明朝盘发的人员,一律斩杀。

所以在清朝时期,几乎不存在不留大辫子的男人,除了民间的一些特殊组织。

这种特殊组织,就是那些不服新帝统治,在暗地里拥护前朝,意图反清复明的组织,例如天地会。

想到反清复明的天地会,考古人员们突然意识到,这具来自清朝时期的不腐男干尸,身上携带的种种线索似乎指向了那个在武侠小说当中加入了天地会的人物——韦小宝。

难不成这金庸笔下的韦小宝,在清朝时期真有一个原型吗?

清朝不腐男干尸是韦小宝原型?

韦小宝,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的成员.

他自幼打入皇宫内部,跟康熙皇帝一起长大,看着是个小皇帝身边的小太监,其实就是个假太监,并没有接受宫刑净身。

韦小宝虽然很早就加入了天地会,但却是当年为了生存下来,形势所迫,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谋反之心。

他与康熙情同手足,从未做过损害朝廷利益之事,康熙在得知韦小宝是天地会成员之后,也因为自己与韦小宝的交情多次放过他。

一边是自己认可且交情过硬的康熙,一边是予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天地会,韦小宝夹在中间是怎么做都不行。

最后就只能带着自己的老妈以及七个老婆,回到了扬州隐居。

这位墓主就如同武侠小说里的韦小宝一般,梳着反清复明的发髻,在朝堂之上文武双全,得到皇上的赏识。

那件被他穿在身上的龙袍,搞不好就是皇上赏赐的?

但这真会如同考古人员们猜测的那般,韦小宝这人,在历史上真有原型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龙袍   清朝   棺椁   明朝   朝服   天地会   墓葬   文官   挖出   太监   北京   时期   人员   专家   韦小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