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血的历史告诉你“不与民争利”的可怕后果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绝望自缢而亡,大明王朝的灭亡成为历史的一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在于赋税过重,人民无法承受,最终爆发了反抗。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揭示一些历史上被忽视的细节。

明朝税负并不高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赤贫的皇帝,他深知百姓的苦痛,因此采取了轻税政策。农业税率平均低于三十分之一,甚至在明代晚期低于五十分之一。这个税率已经远低于历史上一般的“十税制”,即税率为十分之一。与此相比,英国在十七世纪末期的税收却相当高,人口不到中国的三十分之一,税收却达到中国的相当水平。


财政困难与动员能力不足

明成祖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军事扩张,但百姓的负担仍然在可承受范围内,社会保持相对稳定。然而,明朝后期财政困难,导致饥荒无法救济,战争无法支付军饷,国家的动员能力急剧下降。尽管明朝人口众多,但由于财政困难,很少有超过10万人的大规模军队。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大国来说是异常罕见的。


明朝军队装备差劲

由于财政拮据,明朝军队的装备非常差劲。在一次重要的战斗中,著名的“晚明第一猛将”刘綎甚至在杀牛时用钝刀尝试三次都未成功。这种情况在战场上导致明军的劣势,装备不良,士兵的待遇更是可怜,许多士兵在冬天甚至连棉衣都穿不上。

富商巨贾的穷奢极欲

与国家财政拮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地富商大贾的财富和奢华生活。明初的巨商沈万三财富巨大,富可敌国。明代中后期,商业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各地的富商大贾越来越多,生活奢靡,互相攀比。他们在住房、服饰、饮食上铺张浪费,与宫廷无异,甚至超越宫廷。这种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与国家财政拮据形成了鲜明对比。


文官集团的抵制与博弈

明朝政府面临财政困难时,试图增加工商业税收,但遭到文官集团的强烈抵制。这些文官宣称“不与民争利”,主张藏富于民,坚决反对增加商业税收。他们通过舆论攻势和博弈,成功地阻止了增税政策的实施,导致政府税收无法收上来。

农民军的兴起

面对政府的财政困难和官员的抵制,农民军迅速兴起。李自成等领袖率领揭竿而起的农民,反抗政府的高税收和不公平政策。他们的抵抗逐渐演变成农民军,对官军取得一系列胜利,最终攻破北京城,导致崇祯皇帝的自缢。


文官集团的败退与清军入侵

明朝政府财政困难加剧,文官集团的影响力下降。清军入侵时,文官集团大多投降,甚至背叛。他们失去了政治地位和财富,成为清军的奴才。江南地区遭受了清军的残暴,成为一片人间地狱。

在这一段历史中,明朝的灭亡并非仅仅因为赋税过重,而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包括政府的财政困难、军队装备不足、富商巨贾的穷奢极欲、文官集团的抵制与博弈、农民军的兴起以及清军的入侵。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使那个曾经繁荣昌盛的时代成为了历史的一页。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

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明朝   崇祯   穷奢极欲   与民争利   文官   拮据   税收   可怕   后果   本文   农民   政府   集团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