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行?拿着经费刷博士头衔?真实的胡适到底如何?

胡适,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称赞的文人大师,他的成就众多,被誉为白话文之先驱、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以及拥有最多博士头衔的人。然而,近年来国内对胡适的评价似乎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人持批评态度,认为胡适的学术水平与他的名声不成比例,将其视为具有典型投机主义倾向的积极文人。在抗战期间,他并未做出对抗战事业的显著贡献,反而多次提出与日本妥协的主张等。那么,真正的胡适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聊聊他的故事。首先,胡适作为那个时代文人中名气最高的人之一,在学术上涉猎广泛,无论是文学、哲学、政治还是历史,他都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大师。然而,仔细回顾胡适一生的学术成就,似乎并没有太多具有极高价值的作品。他留下了足迹,但并未深入研究任何一个领域,这是他真正的学术水平。

事实上,胡适的学术能力并不像网上所说的那么差,他的《文学改良刍议》、《中国哲学史大纲》以及对《红楼梦》的研究都足以证明他的学术能力不错。只是相对于他的名声而言,他的学术能力显得有些不足。毕竟与同时代的鲁迅、郭沫若等人相比,胡适的学术能力稍逊一筹。胡适之所以长期受人诟病其学术能力,很大原因是他自己喜欢吹嘘自己。1922年,《密勒氏新闻报》举办了选举中国十二大人物的活动,一开始胡适排名第十三,于是他写了文章批评该报纸的选举活动受到外国人的操控,没有中国人的参与。这一举动让大量的女性粉丝给他投票,最终他排到了第十二位。从那时起,胡适经常自称为中国十二大人物之一。作为中国白话文学的开创者,胡适并未留下像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女神》等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仔细观察胡适所写的白话诗,会发现其中很多都很空洞。学者韦政通曾为胡适写过传记,他说胡适如果在40岁就去世,丝毫不会影响他的历史地位,因为胡适的成就几乎都是在中年之前完成的,之后没有太多新的学术成果。胡适在学术上的成就实际上远远不及鲁迅、郭沫若、沈从文等人,那为何在当时胡适的名气要比他们更大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胡适善于“站位”,在蒋介石崛起后,胡适早早地向蒋介石伸出了橄榄枝,紧密地与他站在一起。然而,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大力支持自己的知名人士反而在抗战期间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其次,胡适被称为投机主义文人。

1938年6月,胡适当选为中华民国参政员,在日本对中国加大侵犯的背景下,由于胡适经常在美国活动,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声望,因此蒋介石于同年9月任命胡适为驻美大使,并提供了一笔可观的经费,希望他能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声望争取到美国对中国的支持,帮助国民政府抵抗日本。然而,不幸的是,胡适将这一计划“篡改”成了一场公费旅游。胡适在担任驻美大使的四年期间,主要的工作就是在美国的各所著名大学进行演讲。当时,民国时期的文人学者在西方国家享有很高的声誉,像辜鸿铭、蔡元培、陈独秀等人都是如此,而胡适作为杜威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胡适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学校演讲,凭借自己的声望和魅力,赢得了美国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十多个名誉博士头衔。

然而,蒋介石希望的是胡适能够争取到美国对自己的支持,但胡适在四年时间里并没有为蒋介石争取到太多援助,即便有援助,也只是出于同情而已。因此,蒋介石对此非常愤怒,多次痛斥胡适,甚至在日记中写道:胡适是当代文人的典型代表,不思报国只关心自己的地位和名誉。胡适在美国的四年里,对抗日事业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贡献,只是在耗费经费。当然,蒋介石对胡适也只能发泄一下,由于胡适的地位摆在那里,蒋介石无法真正惩罚他。1942年之后,胡适结束了驻美大使的工作,一方面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另一方面继续为国民政府效力。直到解放战争胜利后,胡适在台湾和美国两地居住,直到1962年在台湾去世。总的来说,回顾胡适的一生,我们可以理解他的言行。

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西方教育,甚至在美国的时间比在中国的时间还要长。这决定了他不可能像李大钊那样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他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利益,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因此,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学术上,他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没有变革的勇气。正如蒋介石为他写的挽联中所言,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典范,旧伦理中新思想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胡适   郭沫若   人脉   鲁迅   学术   美国   蒋介石   文人   中国   经费   头衔   博士   能力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