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特工潜伏军统心脏,戴笠向蒋氏检讨:是我无能

重庆浮图关遗爱祠——军统的心脏

位于重庆的浮图关遗爱祠,是蒋军军统的电讯总台所在地。作为一座庞大的通讯中心,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戴笠靠着它来管控属下的10万特务,为蒋氏源源不断地提供情报。

这里是一个军事禁区,严防死守。不仅岗亭林立,而且闲杂人等严禁靠近。即使特务们进出也要接受严格的盘查。然而,即使戴笠控制得如此严密,他却没有料到,“红色电波”已经深入军统内部。

这个“红色电波”的领导者是一个年轻的女性,名叫张露萍。她的本名是余薇娜,生于四川。虽然她出身权贵之家,但她却反感官宦之风。在日军全面侵华后,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事业。为了“打跑鬼子,解放中华”,她毅然闯入了延安。当时,她只有18岁。

在延安,张露萍经历了一系列的学习与磨炼,于1938年10月26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她与马列学院的李清结为伉俪。

1939年1月,蒋氏消极抗日,打压我军。张露萍奉命来到重庆,在父亲在蒋氏机构中的关系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统战工作。她的首个落脚点是曾家岩50号。

当时,南方局军事组正驻扎在曾家岩50号办公。面对突如其来的局势变化,南方局陷入了困境。张露萍的到来,使南方局作出了新的部署:寻找一个新的秘密联络点,通过在军统内部潜伏的地下党员逐渐扩大组织,同时传递情报。

最初,与张露萍并肩作战的只有两人:冯传庆和张蔚林。他们将秘密联络点设在了牛角沱的一套小平房里。为了保护他们的身份,张露萍假扮成了张蔚林的妹妹。为了方便行动,张蔚林也从军统的办公处搬出来,和张露萍一起住在秘密点。“妹妹”睡在里间,“哥哥”睡在外间,一切井然有序。白天,他们分头行动,晚上则在牛角沱悄悄会面,将一天收集的情报汇总。

如此一来,我们得知了军统电讯总台的呼号、波长、密码、人员配置情况、通讯分布,甚至还了解到数百部电台、上千名电讯人员的秘密情报。而在军统内部,经过张露萍和冯传庆的发展,又有了四位爱国青年加入这个秘密战线,分别是仰光、赵力耕、陈国柱和王党珍。

他们机智而谨慎地利用值班的时机,秘密搜集情报,转交给张露萍和冯传庆,然后由张露萍将情报送出去。在紧急情况下,他们甚至直接用军统电台向延安发报。

牛角沱的秘密战线由最初的三人发展到了七人,内部组织被称为“红色支部”,张露萍担任书记,她们战斗在敌人的心脏。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蒋军的一个个阴谋失败了。

然而,军统曾经查到过我方的一个地下组织。当特务们赶到的时候,发现那里早已空无一人。此外,戴笠还派出了一个特务小组,前往陕甘宁边区刺探情报并实施破坏行动。然而,这个小组刚刚进入陕甘宁边区,就被我们的战士逮住了,只有组长逃脱。

戴笠对此愤怒不已,他叫来了特务组长,一见面就怒骂:“你这个废物!饭桶!你把我的计划全打乱了!”

“局长,别生气。好像对方有防备,我们刚一进边区就中了他们的埋伏!”特务组长急忙解释道。

“有埋伏?”戴笠惊讶地问道。

“是的!胡长官先前派人侦察过,说我们走的那条山路非常隐蔽,不可能有事。结果,我们刚一过去,敌人的大批人马就赶到了。”

戴笠听后倒吸一口凉气。情报是否泄露?不可能啊!这些人是他亲自挑选的,没有通过情报处,电台也是他亲自布置的,也没有通过电讯处。难道,军统内部有间谍?

“一定要查出来!有人在军统内部混进了间谍!务必严查到底!”戴笠愤怒地下达命令。

他的愤怒让本就阴森可怖的军统变得更加紧张恐惧。特务们四处忙碌,换密码、清理文件,准备接受审查。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我们的特工们变得格外小心。然而,不幸的是,他们还是接连受到了打击:1940年初春,张蔚林正在值班时,收发报机突然故障了。监察科长认为张蔚林故意破坏设备,便让人把他押进看守所关禁闭。然而,夜晚,张蔚林从看守所里逃了出来。稽查处立即展开搜查,他们在张蔚林的住所里发现了一份名册。名册上记有军统局各地的电台配置和密码,还有张露萍的信件和其他机密材料。

当时的张露萍凭借上级的批准回到了成都探亲,离开了重庆。

敌人为了诱骗张露萍回到重庆,伪造了一封电报,以张蔚林的名义发给她:“病重,望妹妹速返渝,张蔚林。”张露萍一到重庆,便落入敌人手中。

后来,就连蒋氏也得知了这一事件,他大声斥责戴笠:“娘希匹!我每天都让你的人混进敌人内部,现在连我们身边的公开机关你都打不进,他们却混进了我们的心脏,这么久才被发现!”

堂堂的军统“戴老板”岂能忍受如此大的耻辱?戴笠只能低头承认:“受到的耻辱比打骂还要痛苦十倍,是我的无能,我的无能!”

对这七位英雄,戴笠愤怒地下令施加酷刑。然而,不管怎样鞭打和折磨,他们都没有开口。特别是张露萍,即使被两个特务抽得浑身伤痕累累,她也始终坚定不移地保持沉默。

1941年3月,张露萍和其他六位烈士被押往贵州的息烽集中营,四年后,他们最终倒在了蒋军的枪口下。

张露萍和其他烈士的墓地位于贵州息烽阳朗村,这里是他们永远的归宿。

军统的浮图关遗爱祠见证了戴笠和张露萍之间的斗争。在这座庞大的通讯中心内,我们的特工们在军统内部展开了秘密战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阴谋。

历史见证了他们的努力和牺牲。纵然他们被戴笠关押并处以死刑,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是为了我们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我曾听闻过一段关于抗战时期中国情报战的故事,这是一段充满荣耀与血泪的故事,讲述了一群英勇无畏的青年们,在危机重重的局势下,不畏困难、坚持斗争的传奇。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张露萍,她年纪轻轻却有着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她出生在一个权贵家庭,但她对官宦之风深感厌倦。在日军侵华后,她迎头赶上,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事业。1938年,她年仅18岁就来到了延安,为了"打跑鬼子,解放中华",她毅然离开了家庭。

在延安,张露萍经过一系列的学习与磨炼,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党员,并与马列学院的李清结为伉俪。然而,1939年,蒋介石消极抗日,打压我军,对于这一现象,张露萍不愿坐视不管。她被派往重庆,开展统战工作,利用父亲在蒋介石机构中的一系列关系,与我军保持密切联系。曾家岩50号成为了她的行动基地。

然而,作为军统的电讯总台,曾家岩关系重大,安全性高度保障,甚至特务们出入都要接受严格的盘查。对于如何潜伏进军统内部,传递情报,张露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初,与她一起潜伏的只有两个人:冯传庆和张蔚林。他们通过在牛角沱的一套小平房悄然行动,彼此间密切配合。一切看似井然有序,实则背后是巨大的危险。

他们不断收集戴笠领导的军统电台的情报,获取电台的呼号、波长、密码以及人员配置情况等重要信息,并将情报通过各种手段传递给我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爱国青年加入了这条秘密战线,从原本的3人发展到了7人。军统内部的"红色支部"正式诞生,张露萍成为了该支部的书记。

军统内部开始觉察到情况的不妙,于是派遣特务小组前往陕甘宁边区刺探情报,然而这个小组却被我方战士逮住。戴笠气愤不已,对着特务组长大骂。可是,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我方能够打入军统内部的地下组织为何如此厉害?于是他下令全面调查,必须找出军统内部的间谍。

戴笠的盛怒使军统整个机构充满了恐慌,特务们争相销毁文件、更换密码,准备接受审查。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的特工人员变得格外小心。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幸发生:张蔚林被监察科长认定故意破坏通讯设备,被关进了看守所。然而,张蔚林夜里从看守所逃脱了。此时,稽查处搜寻到了他住所,发现了一份名册,上面记录着军统局各地电台的配置与密码,以及张露萍的信件和其他机密材料。

敌人利用张蔚林的名义发电报欺骗张露萍回到重庆,并趁机将她抓捕。后来,连蒋介石也得知了这件事情,他对戴笠大声责备。在戴笠无力反驳的时候,他只能承认自己的无能。七位英雄则被戴笠下令进行酷刑的折磨,但是他们没有屈服。最终,他们被押往贵州息烽集中营,并在四年后倒在了蒋介石的枪口下。

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七位烈士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将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高尚的品质守护着我们的国家,用生命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或许已经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他们为我们争取到了和平的生活。

让我们缅怀这些无私的烈士,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他们为榜样,为我们自己的事业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军统   陕甘宁边区   延安   特务   重庆   电讯   特工   无能   情报   敌人   心脏   电台   秘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