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日余生151-所有地相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庆节假期期间,在老家参加完侄子徐炜的订婚宴席,甫一收假,又和老公一起去天水参加其侄子辛嘉义的订婚仪式。

两个孩子的姻缘,让我再一次相信所有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也是最好的安排。

说起来,很是凑巧,两个孩子都是各自家族中的长房长孙,也都是95后,且均是在寻寻觅觅多年后,在出外工作的项目上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未婚妻,顺利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

徐炜和马娜,白衣白裙,温文尔雅,儒雅端庄,给人一种琴瑟在御,岁月静好的感觉。

嘉义和王艳,经典的中国红,明艳动人,开朗大方却又不失稳重,甜蜜的滋味盈满在空气中。别说大嫂,便是我看见两个孩子,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缘分就是这样,在时间的漫长的隧道中,不期而遇,给你最合适的,所有的相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之前,曾经两次去过天水,目的地都是麦积山石窟。

第一次去,是在90年代初,那个时候还在宝鸡读中专,十几岁的年龄,一群同学坐着绿皮火车,一路又说又唱又笑,等到达目的地,早已累得精疲力竭,除了少数几个人,爬上山去参观石窟外,大多数人跟我一样,或坐在山脚眯了一觉,或在山脚下随意转了转,便又踏上返程。

第二次去,是2021年的元月,天气轻寒,山上游人稀少,请了导游来解说,才算是对麦积山石窟有了一个从模糊到完整的认识。麦积山石窟与龙门石窟、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齐名,并称为我国四大石窟。

最有名的是133号石窟那个微笑的小沙弥,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他的笑有一种神秘的感染力,看着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嘴角向上。

麦积山石窟以泥塑为主,最明显的特征是贴近现实。每一个时期的雕塑,都有着当时那个时代的浓烈影子和审美。佛像的丰姿就是身后那个社会人们审美的定义和浓缩。

后秦时期的佛像剽悍雄健;北魏、西魏时期的佛像面容清秀俊美;北周时期在俊美之上开始变得珠圆玉珠;到隋唐时期的佛像,则是体态丰满,衣饰华丽,充分展现出盛唐时期人们生活富足的状态,精神的自信。以胖为美,从朝堂到民间再到崖畔的石像,无处不在彰显着处在世界繁华中心的人们的自信与大国的风范。

面对一尊尊的佛像,我禁不住思索,从清末闭关锁国以来,最近的这一二百年,国人都是在挨打受苦中度过,连年的贫穷、饥饿、战争,对时下流行的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应该是影响颇深。

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多年,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极大地改善和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中,不远的将来,是否会再次出现一个以胖为美的富足国度?

这次去天水,我们住在秦州区,距离伏羲庙不远,这才了解,天水是羲皇故里。两个孩子把一切均已安排妥当,大人倒没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我们一群人便结伴去伏羲庙游玩。

沿路看去,街上有很多建筑物是以羲皇命名的,诸如羲皇大道、羲皇大厦等,羲皇创立的八卦图更是随处可见。

伏羲乃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首。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华胥在雷泽怀胎十二年后在成纪(即今天水市)生下了伏羲。

伏羲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并将各个部族的图腾结合起来,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我们总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便是由此而来。

伏羲庙内,东西两侧的廊殿里,对伏羲所做的贡献,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做了详尽的介绍。

一、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二、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三、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四、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

五、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六、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以上引用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东侧的碑廊下,一字溜地摆放着很多古旧珍贵的石碑。再往前走,却有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产于秦州区藉口镇铁炉村的特色大南瓜,相传种植历史已有9000余年,金澄澄的大南瓜摆在廊檐下和大殿中的桌子上,足足有十个之多,每一个都是二、三十斤,游客可以拍照,也可以竞拍买走。

正殿前的院子里,自然是香火旺盛的大香炉,院里有数棵600~800年左右的古柏树,树的周围挂满许愿牌。烧香许愿这种事,中年妇女是没有免疫力的,我和三弟媳妇两个人,因为今年家中都有要升学的孩子,心情便更急切些。

烧过香,写许愿牌时,才发现自己愿望好多,想求神仙保佑这个身体健康、那个学业有成、那个生意兴隆发大财,到自己时,第一批买的几个牌子都被写光,便又去买了两个牌子继续写。也不知道神仙会烦不烦?

正殿里,除了伏羲的神像外,西侧的木栅栏里围着一匹龙马,脚下踩着石刻的云纹,头、尾和脖子上戴着红绸挽就的大红花,周身生着龙鳞,身子靠头部的地方还长着一对栩栩如生的小翅膀,漆黑的眼睛瞪着围着它观看的人们。

参观完出得庙门,远远地对面戏楼传来唱戏声,虽不知唱的是什么曲目,但可以肯定是秦腔。据说,民国时期,伏羲庙这边的戏楼也是以唱秦腔剧目为主的,后来才会偶尔演出一些别的剧种。

秦腔不只是陕西人的心头爱,除了甘肃,西北五省的人唱的都是秦腔,有许多秦腔名角都是来自甘肃。作为一个地道的老陕,在异乡他地听着故乡的戏曲,心里除了惊喜,还有丝丝温暖。

这次的出行也算是一种别样的追根寻祖,这地方可是老秦人东迁之前的根据地。

(2023.10.8~2023.14,万日余生第151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天水   戏楼   教民   秦腔   琴瑟   华夏   甘肃   石窟   佛像   余生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