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时期济南府域城镇体系研究

清朝时期,济南府域形成了一种“府城—县城—乡”的城市空间结构,其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是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政策,地方官员在其影响下采取了不同的城镇管理策略,城镇的管理方式呈现出“重城轻乡”的特点。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对今天山东城镇体系规划和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清代山东城市空间结构概述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城市建设中,人们通过城市的选址、规划、布局来组织社会生产和生活。清代山东地区的城镇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府城—县城—乡”到“府城—县城—乡”的演变过程,这一变化反映出不同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并通过一系列行政举措,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在这些行政举措中,以“府城—县城—乡”的城镇空间结构最具典型意义。

“府—州—县”:城市层级及空间结构

府城即是指济南府的治所,也是清代济南府域的政治中心。济南府,是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顺天府治所为基础设置的,下辖七县:历城、长垣、平阴、济阳、商河、商南、东平;槐荫、济阳二县改属济南府。康熙十九年(1680年),“撤济南府治所”,将历城改名为“历城县”,并设“历城县”县丞;将长垣更名为“长垣县”;将济阳改为“济阳县”。

雍正七年(1729年),“撤销长垣县,以原治所历城县治为治所,并将县城改置于长垣县”。此后至民国元年(1912年)的近三百年时间里,济南府域一直是府治所在地。由于济南府城为清代济南府的治所所在,因此“府—州—县”城市层级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济南府的地理位置来确定的。

从地图上来看,府城在城区中心位置,与东阿、武城、商河、平阴等地呈三角形分布;而县城则位于城区西侧,在与济阳、齐河等地呈方形分布。由此可以看出,府城是以济南府的治所为中心来确定的。

因此可以说“府—州—县”是指以济南府为核心,以济南府治所(即府城)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形成了一个城市层级清晰、空间关系明晰的城市体系。在这个城市体系中,以府城为中心,形成了以“府—州—县”为层级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县”关系:城市功能的发挥

城市作为一个地域空间,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地扩展,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地域空间的影响。城市的扩张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同时也会对其他地域产生影响。当一个城市的地域范围扩展到一个更大范围时,城市自身就具有了向周围辐射的功能。而当城市向周围扩散时,它会对周围地区产生影响。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县”关系,即:城—县关系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影响。

济南府城所在区域是一片平原地带,在其向周围扩展过程中,其所管辖的县级市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济南府城为中心,包括县衙、府学、文庙、书院等在内的诸多县城。从行政区划来看,济南府城在当时属于一个州——济南府。

而济南府所属各县都属于山东省管辖。从地域上看,这些县级市中仅有商河县与济阳县两地隶属于山东省管辖,因此可以说,济南府城在这一地区所管辖的范围是比较小的,它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有限的。

“府—州”关系:府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

作为一座城市,济南府城的存在是其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济南府城不受周围地区的影响,恰恰相反,济南府城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府城及其所属县县对周围地区具有辐射作用。府城及其所属县县是周边地区发展的重要依托,因而府城及其所属县县在周边地区有很强的影响力。

府城及其所属县县还具有较强的“集市贸易”能力。清代山东各地市场中最著名的是“德州商埠”。德州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南临黄河,北依泰山,东连鲁中山区,西接鲁西平原,是中原通往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自唐以来就有“旱码头”之称。明清时期更是形成了著名的“德州商埠”。

清朝初年,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德州更是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并逐渐发展成为北方地区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同时,由于运河之利以及在京杭大运河与黄河交汇处建立起来的运河码头、盐运码头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德州在北方地区发展成为商业重镇和交通枢纽。明清时期“德州商埠”在山东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

济南府域城镇体系形成的动力

城市空间结构是由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政治、经济因素是基础,社会因素则是主要动因。清代时期,济南府域形成了一种“府城—县城—乡”的城市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到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济南府境内先后建起了济南府、济南府济南直隶州、济南府东安县和历城县等县。这四个县都是在康熙年间通过平定山东诸乱而设立的。府城是明朝洪武年间建立的,位于今济南市东北郊。

城镇管理策略

清康熙时期,由于经济上的发展,济南府城出现了一批新的街道、民居和商店,县城也扩大了很多。但是,由于城镇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历史、文化基础,因此出现了一些城市管理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员为了维护和扩大自身的利益,在城镇管理上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出现了“重城轻乡”的现象。

由于清朝实行满汉分治政策,康熙皇帝认为“无地之民不事耕作,亦无田可耕”。因此在管理城镇方面采取了“重城轻乡”的策略,这也导致了济南府域城镇体系“重城轻乡”的现象。这种“重城轻乡”的管理策略既有时代特征也有其历史合理性。

在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中,府城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在清代山东具有普遍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当今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各地应积极借鉴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规划和建设好新型城镇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济南   济阳   府城   城镇   德州   空间结构   山东   县城   时期   体系   地区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